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382篇
农学   217篇
基础科学   687篇
  275篇
综合类   1915篇
农作物   176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1065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17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26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丰香’草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草莓主栽品种丰香( Fragaria ×ananassa Duch ‘Toyonoka’) 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了影响组织培养的多个因素, 建立了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MS + TDZ 1.5 mg·L - 1 + IBA 0.4 mg·L - 1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分化。不同滤光膜(绿膜、红膜、蓝膜、黄膜) 对草莓不定芽的分化具显著效应, 绿膜和红膜对芽的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不定芽再生率达95%以上, 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在25个以上; 而蓝膜和黄膜则不利于芽的分化。不同滤光膜光谱差异主要集中在300~700 nm, 红、绿膜在该波段光强较弱,而黄、蓝膜和荧光灯较强。暗处理4周比1、2、3周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不定芽再生率, 此后转到光下培养, 获得的不定芽再生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52.
沙田柚(CitrusgrandisVar.ShatinyuHort)和野生酸柚(CitrusgrandisL.)花粉壁蛋白经PAGE和IEF-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沙田柚IEF-PAGE图谱中,P带从提取时间为40min开始出现,并且一直保持强带状态;在60min提取物的IEF图谱中,pH8.0区域内出现v、w两条特征谱带。在3h提取物的IEF图谱中,不仅在pH8.0区域内出现x、y两条特征谱带,而且在pH7.2~6.8区域内出现z谱带。  相似文献   
53.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深入研究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Bac-to-Bac系统研制出含有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VP2,将rBac-VP2感染Sf9细胞,并用抗IBDV VP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证实感染重组病毒Sf9细胞能高效表达IBDV VP2基因产物;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VP2基因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40 ku.  相似文献   
54.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3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55.
RT-PCR技术检测猪瘟病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84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6.
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有限公司,自2000年3月27日开始由原场(内乡马山猪场)母猪分娩的仔猪12~14天断奶到新场(即公司总部——内乡灌张水田种猪场)生长育肥,选留母猪经重新组群,发展到年出栏瘦肉型猪20万头,纯种种猪5000头,二元母猪2.5万头。近五年来相继有30余万头仔猪实  相似文献   
57.
广西猪瘟流行毒株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考已发表的猪瘟病毒(CSFV)Shimen株、HCLV株、Paderborn株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1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成功地分11个片段扩增了CSFV广西流行毒株GXWZ02的全基因组,将这11个基因片段克隆,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应用计算机生物软件Vector NT1将11个基因片段进行拼接。确认CSFV GXWZ02株全基因组序列的长度为12296个核苷酸(GenBank收录号AY367767)。将GXXZ02株与国内外已发表的Slhimen、HCLV、39、Brescia、Eystrup、Glentorf、Alfort187、Pader190rn、CS、ALD、GPE、P97、LPC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推定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4%、84.6%、88.7%、85.7%、85.7%、85.3%、85.6%、95.3%、85.7%、85.7%85.4%、83.4%、84.3%,推定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6%、91.7%、94.2%、93.1%、92.9%、92.3%、93.0%、97.7%、92.6%、93.0%、92.6%、90.5%、90.6%。GXWZ02与Shimen、HCLV的全基因组序列及推定的氨基酸序列有明显差异,表明GXWZ02株在遗传性和抗原性上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系统发育树分析,所比较的14株CSFV被分为2个群:GXWZ02、Paderborn和39这3个毒株被归为群Ⅰ,其余的11个毒株被归为群Ⅱ,GXWZ02与Paderborn的亲缘关系最接近。将GXXZ02与Shimen、HCLV基因组中单个基因分别进行核苷酸及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基因E^ms、E2、P7、NS2、NS5A的遗传变异程度大。而NS3、NS4A、NS4B的遗传性则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58.
15只健康恒河猴于清醒状态下,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受相应峰值( 1Gx、 15Gx、 18Gx、 21Gx)的抛物线型过载作用后,按要求在过载后不同时期剖解,大体观察、取材,进行病理形态学的定性研究。结果显示:(1)眼观病变。 15Gx组、 18Gx组和 21Gx组在过载作用后即刻肺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气肿、萎陷、淤血和出血点或斑;恢复组可见肺脏边缘有不同程度气肿区域,肺脏的背面呈暗红色;在各叶的背面均可见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暗红色出血点或斑。(2)光镜下可见各急性实验组动物的肺脏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肿区和萎陷区,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浆液和红细胞渗出; 21Gx组还出现了血管内溶血、细支气管粘膜脱落和出血等,肺脏的病理损伤随G值升高而明显加重; 15Gx作用造成的肺脏损伤在1个月后基本恢复。而 21Gx作用后1个月肺脏的损伤尚未恢复,且出现了白细胞浸润、浆液渗出和增生等炎症反应。因此,高 Gx过载可引起猴肺脏明显的病理性损伤,其中 15Gx造成的损伤相对较轻,且容易恢复,而 21Gx造成的损伤严重,且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59.
旨在研究发酵全价饲料对生长猪生长性能、粪便臭味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评价发酵全价饲料在生长猪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以乳酸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为发酵菌剂,对全价饲料进行3d厌氧发酵,制备发酵全价饲料。选取体重22kg左右的生长猪90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头猪,分别饲喂无抗饲料、含抗生素饲料和发酵饲料,体重达到40kg左右时,测定各试验组动物的生长性能;采集新鲜粪便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粪便中挥发性臭味物质的含量;利用16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区系变化。结果显示:1)全价饲料经发酵后,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1),钙(P0.01)和总磷(P0.05)含量显著降低,pH显著降低(P0.01),乳酸菌数量达到9.67lg cfu·g~(-1),乳酸含量达到421.67mmol·kg~(-1)。2)动物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喂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和ADG(P0.05),降低了F/G和死淘率(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生长猪的ADFI(P0.05)。3)饲喂发酵饲料组的猪粪便中吲哚含量显著降低(P0.05),粪臭素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降低,甲酚含量升高。4)发酵饲料还提高了生长猪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和多样性,其中门Tenericutes、Saccharibacteria,属Clostridium、Turicibacter、Mollicutes、Anaerostipes、Acetitomaculum的相对丰度升高;属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Rikenellaceae、Megasphaera、Oscillospira、Mitsuokella、Prevotella的相对丰度降低。综上,发酵全价饲料提高了生长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粪便中吲哚、粪臭素以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提高了粪便中对甲酚的含量,改变了粪便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60.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纯化的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单克隆抗体m Ab-PEDV1C12和(m Ab)-PEDV2C11,并将m Ab-PEDV2C11和羊抗鼠Ig G抗体喷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对pH值、抗体浓度、封闭时间等条件摸索与优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下限达到310个TCID50的病毒量,检测时间为10 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结论:该方法使用简单快速,适合猪场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