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油炸薯条需要具有明亮均匀的色泽,马铃薯生育期内块茎基部或顶部发生的末端糖化会使油炸薯条呈现出褐色末端。分析块茎中与末端糖化相关的成分含量和色泽参数,结合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notype+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GGE)模型筛选抗末端糖化薯条加工型品种,为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8个品种(系)分别种植于2个不同生态类型区:河西灌区(永昌)和高寒阴湿区(渭源)。收获后分别储藏于常温(20℃)、低温(4℃),分别于15 d和60 d测定块茎基部与顶部的淀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炸条后检测薯条基部和顶部色泽,评价块茎糖化末端类型。分析试点、品种、储藏条件及其互作效应对块茎末端糖化的影响,结合GGE模型分析参试品种(系)末端糖化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永昌试点中有6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5个基部糖化, 1个顶部糖化。渭源试点中, 9个品种(系)块茎出现基部和顶部末端糖化现象,其中4个基部糖化, 5个顶部糖化。永昌试点品种(系)基部和顶部色差平均值低,...  相似文献   
12.
以50mg/L Harpin或100mg/L BTH作为诱抗剂,分别研究两者对植物生长期间合成抗菌物质的影响,分布于叶片的抗菌物质以甲醇-二氯甲烷浸提,薄层层析色谱(TLC)分离,并以A.alternata为指示菌,对其抑菌带的抗菌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叶片中存在着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12,15-三烯十八酸等多种预存抗菌物质;经Harpin或BTH诱抗剂诱导后,抗菌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显著增加;诱抗剂处理不仅可诱导甜瓜植株固有的抗菌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5-环庚三烯、9,12,15-三烯十八酸等含量增加,而且可诱导合成新的棕榈酸、棕榈酸甲酯、9,12,16-三烯十八醛、邻苯二甲酸丁酯等多种可能的抗菌物质;Harpin或BTH诱抗剂限制了Erysiphe cichoracearum菌丝在叶片中的侵染,显著降低了甜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的田间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作为生产高质量脱毒原种用种薯,其休眠持续时间和发芽时间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探究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在不同贮藏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微型薯中内源激素含量与其休眠期的关系,可为加工型马铃薯微型薯种薯的高质量贮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型薯在3种不同贮藏温度(4℃、10℃、20℃)下连续贮藏150 d,其内源赤霉素(GA3)、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不同贮藏时间和温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微型薯休眠解除程度影响,并根据内源激素水平动态变化进行激素与休眠的相关性推导。【结果】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温度提高,两个品种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间显著缩短,在4℃贮藏150 d后,两个品种休眠均未完全解除,在10℃和20℃贮藏条件下,大西洋比夏波蒂休眠解除早15 d左右。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和贮藏温度提高,GA3含量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7和1.9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GA3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2.0倍。IAA含量在贮藏后期(90—150 d)显著上升,在1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5和1.2倍,在20℃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IAA含量分别是4℃贮藏条件下的1.9和1.5倍。ABA含量显著下降,在4℃贮藏150 d时,大西洋和夏波蒂中ABA含量是10℃贮藏条件下的7.2和6.4倍。在整个贮藏期(150 d)间,(GA3+IAA)/ABA比值显著提高。对(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相关性分析表明,(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根据(GA3+IAA)/ABA比值与种薯发芽率之间的线性关系推断出夏波蒂和大西洋休眠解除时,(GA3+IAA)/ABA临界阈值分别为52.02和48.49。当(GA3+IAA)/ABA比值超过临界阈值后,微型薯种薯的发芽率超过50%,休眠解除。【结论】微型薯中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动态平衡变化以及发芽率明显受贮藏时间和贮藏温度影响。通过对块茎内源激素比值和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获得(GA3+IAA)/ABA临界阈值计算方法和范围,为加工型马铃薯种薯贮藏精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薯条色泽和质地特性及薯条加工型品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薯条是马铃薯重要的加工产品,马铃薯在收获后需要长期贮藏,贮藏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变化会导致贮藏马铃薯块茎成分的改变,并影响块茎生理和生化特性的改变,最终影响薯条加工后的色泽和质地特性。根据商业化贮藏和加工的需求,在田间农艺性状符合薯条加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贮藏条件下品质性状早期选择和筛选,分析薯条加工型品种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变化特点,并从现有品种和品系中根据色泽和质地特性参数筛选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为提高薯条加工型品种选育效率和方法提供有效手段。【方法】对马铃薯品种和品系的块茎产量、芽眼深度、薯肉色泽、块茎长、块茎宽、块茎长宽比、抗病性和商品薯率的初步选择的基础上,筛选14个品种和品系贮藏在4℃和25℃条件下0、60和120 d后进行炸条试验,同时测定这些品种和品系的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蔗糖含量、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绿原酸含量、糖苷碱含量、柠檬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薯条色泽变化、炸条前后的质地变化,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炸条色泽和质地变化特性,分析块茎淀粉含量与块茎和薯条硬度的相关性。【结果】选择薯条加工型品种,首先要选择田间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块茎长宽比值1.5的长椭圆形、块茎整齐度高的品种和品系。其次要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色泽和质地特性的要求。薯条色泽变化分析表明,薯条色差ΔE与薯条表观色泽变化相一致。对ΔE与块茎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薯条色泽的变化主要因素是果糖、葡萄糖,其次是绿原酸。对构成ΔE三原色L、a、b与块茎成分含量的分析表明,抗坏血酸与薯条色泽明暗(L值)变化显著相关,而还原糖(果糖、葡萄糖)、蔗糖和绿原酸与薯条色泽红绿(a值)和黄蓝(b值)呈极显著相关,柠檬酸对a值影响大于b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薯的硬度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炸条后薯条的硬度也与块茎的淀粉含量显著相关。长期贮藏后鲜薯硬度的降低原因主要是水分丧失和淀粉降价。【结论】薯型长、宽、长宽比及薯条的色泽变化、质地变化是判定薯条加工型品种的重要参数,品种Russet Burbank、Shepody和品系0719-32、0716-39是适合薯条加工的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马铃薯薯皮粗糙度分级研究可以提供块茎外观品质性状无损检测方法,为客观评价品质质量和高通量筛选品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79份马铃薯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利用相机采集有/无芽眼的薯皮图像。基于MATLAB R2016a软件对薯皮图像预处理,随机选择8份材料用相关函数指标比较图像灰度化、增强及去噪效果。利用灰度共生矩阵(gray 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提取图像特征参数角二阶矩(angular second moment,ASM)、熵(entropy,ENT)、对比度(contrast,CON)和相关度(correlation,COR),并确定矩阵最适像素距离(d)。比较两类薯皮图像特征参数间的差异,选择差异较小的薯皮图像特征集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和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型对薯皮粗糙度分级分类,模型分级精度评价指标为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及调和平均数。【结果】加权平均值法进行灰度处理后的薯皮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