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8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356篇
农学   232篇
基础科学   279篇
  243篇
综合类   1773篇
农作物   225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1031篇
园艺   295篇
植物保护   25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程奎 《畜牧兽医杂志》2024,43(1):130-131
秦州区汪川镇刘斜村,属贫困村,养殖户共计18户,其中养猪户10户,养鸡户2户,养牛户4户,养羊户2户,总计饲养量达11300余头只,属养殖大村。两户养羊户共计饲养羊82只,发病17只,发病率20.7%。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根据发病情况、病因调查、临床检查、综合诊断,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治愈率100%,为养殖户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2.
啶虫脒在桃上的残留消解规律与膳食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虫脒在桃上的检出率高且未登记,缺少安全间隔期、用药间隔期等信息可能会导致盲目用药,增加残留风险。为明确桃果上啶虫脒的残留风险,本文通过消解试验以及模拟农户施药对其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于2015—2018年对中国9大主产区桃中的啶虫脒残留进行了调查与膳食摄入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啶虫脒在桃果皮与果肉上的消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92与3.14 d。模拟农户施药2次或3次后,距末次施药7、14和21 d,桃中啶虫脒的残留量均较低,且远低于其在核果上的最大残留限量 (MRL) 值;去皮食用能够明显降低其膳食摄入风险。9大桃主产区509份样品中啶虫脒的检出率在8%~38%之间,残留量在0.001~1.348 mg/kg之间,均未超过其在核果上的MRL标准。连续 4 年啶虫脒在桃上的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急性参考剂量 (ARfD) 的比值在1.520%~13.755%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占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的比值在0.021%~0.086%之间,总体膳食风险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33.
土壤熏蒸是目前防治土传病、虫、草害有效且快速的方法,但随着作物的种植,一些病原物可能会再次繁殖,导致病害持续发展,并且土壤经熏蒸处理后,会导致土壤微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状态,而土壤改良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作物根部疾病、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并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将熏蒸剂与改良剂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或改良土壤,使受熏蒸剂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得到恢复或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防止土壤病原菌再次侵染,更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本文简单概述了常用熏蒸剂和土壤改良剂的分类信息,重点综述了土壤改良剂与熏蒸剂联合使用,对熏蒸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及作物生长方面的影响,可为土传病害的防治、熏蒸剂与土壤改良剂的联合使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土壤熏蒸对土壤氮循环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熏蒸凭借高效、广谱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正因为其具有广谱性,熏蒸剂在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影响着驱动土壤中各种元素循环、转化的非靶标微生物。土壤氮循环是连接大气、土壤和水体的重要枢纽,而与氮循环有关的关键过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驱动,因此,土壤熏蒸势必会影响氮循环中的物质转化。已有研究表明,熏蒸剂可显著改变一些与土壤氮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功能微生物的种类及丰度,其中一些熏蒸剂在进行熏蒸处理后,短期内均能提高土壤中氮的矿化速率,增加土壤中的氮素累积矿化量,而固氮、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均受到抑制,可提高对氮素的利用率。本文就常用的几种熏蒸剂在进行土壤熏蒸后,对土壤中氮循环中的固氮、矿化、硝化和反硝化等反应中的各个关键过程和功能微生物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可为研究土壤熏蒸的环境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5.
为明确种子引发技术对油菜成苗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溶液引发剂(0 g/L、25 g/L、50 g/L、75 g/L、100 g/L)和不同引发时间(1h、2h、3h、4h、5h)对'华油杂62'品种油菜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长时间的引发对种子出苗存在抑制效果;对幼苗的子叶生长有促进作用,对...  相似文献   
136.
程顺峰 《水产学报》2006,30(4):544-548
以牙鲆淋巴囊肿病毒(LCD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而后将小鼠脾细胞与P3U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囊肿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筛选杂交瘤细胞,阳性结果显示特异性块状荧光信号集中在囊肿细胞的细胞质边缘部分,且多个荧光信号相连呈现链圈状,有限稀释 法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三次克隆后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LCDV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1A8、1D7、2B6、2D11)。应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D7 和2B6均能特异性结合一条分子量116 kD病毒多肽;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定位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集中吸附在病毒粒子衣壳周围,且背景清洁,无散在的金颗粒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结果说明分子量约为116 kD的蛋白多肽为LCDV病毒衣壳蛋白,且具有线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37.
全球变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南极海冰和风场作为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显著影响着渔船作业的安全及经济效率.相较于连续泵吸捕捞渔船,我国普遍采用传统渔船开展南极磷虾捕捞作业,该作业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本实验针对磷虾捕捞作业的适应性,基于1989—2020年美国国家冰雪中心海冰密集度数据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风场数据,获得...  相似文献   
138.
张涛  程宝林  张贤刚  柳凌 《淡水渔业》2008,38(2):76-78,59
对5尾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coo)87个中期分裂相进行了显微计数和测量。结果显示:澳洲宝石鲈染色体数目为2 n=48,其中有2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22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 n=4 m+44 t,NF=52。澳洲宝石鲈染色体大小的绝对值为(1.19±0.16)μm~(3.37±0.28)μm,平均长度为(2.31±0.17)μm。24对染色体相对长度大小差异较显著,平均值为4.17±0.08。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探索鱼类原良种场的发展之路,我们开展了淡水鱼类原良种场设施与水体自然净化系统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研究。结果表明,设施与水体自然净化系  相似文献   
140.
我所试验场原为一大型甲鱼 (鳖 )养殖场 ,在甲鱼市价下降、养殖效益滑坡的情况下 ,单养甲鱼已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如何在现有鱼池条件下 ,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 ,提高经济效益 ,是我们探讨的首要问题。近年来 ,本地黄颡鱼养殖普及 ,市场兴旺。我们考虑到黄颡鱼对养殖水质的要求与甲鱼无异以及其食性与甲鱼无冲突的特性 ,进行了成鳖池套养黄颡鱼的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池塘条件选择甲鱼成鱼养殖池 8个 ,按序号编为 1~ 8号 ,共计 8亩 ,各池大小基本一致 ,平均每池面积为 6 6 7m2 ,水深 1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