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1篇
综合类   57篇
水产渔业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3D测深侧扫声呐系统在人工鱼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将多波束测深数据和侧扫声呐图像进行融合叠加,一直是水下测绘领域的研究难题,而美国Benthos公司近年推出的C3D测深侧扫声呐系统,采用了多阵列换能器,CAATI专利算法,可同步获得高分辨率的侧扫图像和高质量的测深数据。本文着重研究:(1)在鱼礁区的设计阶段,C3D系统提供三维的水下地形、等深线等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的鱼礁礁址的选择和布设方案设计;提供高分辨率的水下地貌图像,进行海底地质的分类,也可直观判断水下的各种地貌和障碍物等。(2)在鱼礁施工阶段,利用C3D水下图像对鱼礁的位置和状态进行评估,改进投放方法和工艺,确保设计方案的实施到位。(3)在鱼礁竣工后的监测阶段,利用不同时期的C3D高分辨率图像及水深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鱼礁区的地形地貌变化,鱼礁的稳定性、掩埋损坏等情况。实验表明,C3D是一款性能优越的水下声呐探测系统,可为人工鱼礁方案设计提供详细的海底地形和底质信息,可对人工鱼礁建设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将为各地人工鱼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效果保障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嵊泗人工鱼礁建设初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渔业资源的本底调查和2005年四个季度的跟踪调查结果,对嵊泗人工鱼礁一期工程的建设效应进行了初步评估,得到如下结果:(1)投礁后,礁区渔业资源生物量的相对变化率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幅达75%,到了秋季生产力达到2004年同期的4倍多,而对照区的资源量则以36%的平均幅度减小;(2)投礁前,各个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多,投礁后,鱼礁区的多样性值逐渐赶上并超过对照区,平均高出25%左右;(3)投礁前后,对照区的经济种种类数维持在10种左右,而鱼礁区随着礁体的投放,经济种增加,多达25种。结果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群落结构也得以明显改善,人工鱼礁的经济、生态效应已有良好的初步体现。  相似文献   
103.
由于测深侧扫声呐系统(C3D)和双频声学识别声呐(DIDSON)在浑浊的水体中具有极高的图像分辨率,近年已被广泛应用于渔业生产中.本文针对人工鱼礁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水下声呐探测进行了相关研究,解决了投放区水下地形探测和人工鱼礁水下调查及稳定性探测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水下声呐数据为人工鱼礁的设计、投放、监测等工作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支持,提高了鱼礁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104.
枸杞岛紫贻贝生长状况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嵊泗马鞍列岛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枸杞岛海域开放式浮筏式养殖紫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生长存在差异[组织干重(0.200±0.017)g]的现象,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中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紫贻贝生长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叶绿素含量[(15.73±5.724)mg/L]、颗粒有机物(POM)浓度[(5.43±1.092)mg/L]和颗粒有机物与悬浮颗粒物(SPM)比值(0.200±0.057)对紫贻贝生长影响显著(P<0.05)。其中,POM与SPM的比值对紫贻贝生长的影响最大。从水动力角度探究影响POM和SPM分布的原因,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对该海域流态进行监测发现,紫贻贝浮筏式吊养设施对该养殖海域水流交换产生重要影响,潮流从表层(L1MAX31.88 cm/s)至底层(L1MAX37.68 cm/s)逐渐增大,且涨落潮迎流面的流速(L1MAX31.88 cm/s,L3MAX35.53 cm/s)大于养殖区内部流速(L2MAX20.21cm/s)。养殖区域内水流的交换影响浮游生物及颗粒有机物等饵料的分布,饵料分布对紫贻贝生长产生影响。养殖区域外围的贻贝生长速度(0.017 g/M)显著高于中间区域的贻贝生长速度(0.011 g/M)。因此,在大规模的贻贝养殖区内,合理规划养殖区块,沿着潮流方向预留相应的通道以改善贻贝养殖区域内部的水交换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应用成熟的海洋数值模式ECOMsi (Estuarine Coastal Ocean Modelsemiimplicit)用于评估宁波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海域(白石山中央山铜山西北侧)的水动力条件,并耦合一个拉格朗日质点追踪模块研究了规划区海域水体和颗粒物在象山港内的滞留时间。结果表明,海洋牧场规划区底层流速基本符合小于0.8 m/s的最高流速限制,综合考虑规划区附近的水深条件,建议将人工鱼礁投放区设定在规划区西北侧海图水深6~10 m的范围内,可使表底层最大流速分别限制在1.2 m/s和0.6 m/s以下。海洋牧场规划区内释放的质点追踪结果表明,90%左右的颗粒物质在象山港狭湾内的存留时间大于2个月。以海洋牧场核心区周边5 km和10 km范围为判定依据时,质点释放后前30 d,离开海洋牧场核心区的质点比例增长较快,30 d后,基本达到稳定。质点释放1个月到2个月时间内,位于核心区5 km范围内的质点维持在30%~40%左右,位于核心区10 km范围内的质点则维持在80%左右。  相似文献   
106.
网箱中黑鲷音响驯化的诱集效果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音响驯化作为鱼类行为控制技术之一,对海洋牧场内的鱼种行为控制有明显的作用。在驯化声源中,目标鱼种栖息海域背景噪声有望具有更佳的驯化效果。为此,在天然水域的网箱中采用录制的黑鲷栖息地背景噪声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进行了音响驯化。由现场观察及数据分析,自然海域声音配合投饵能对黑鲷产生较好的集聚效果。黑鲷幼苗音响驯化一般经历3个过程,即环境适应,对饵料的需求达到一定量,建立声音与摄食之间的条件反射;黑鲷能识别声音,并维持一定的记忆时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海域背景噪声的音响驯化,配合投饵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并可以使黑鲷对声音的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研究亮点:目前国内音响驯化研究环境主要停留在室内水槽中,自然水域网箱中的音响驯化国内未见报道。并且尝试将黑鲷放流海域的水下背景噪声作为驯化声源,探究鱼群诱集效果。另外将Atkinson-Shiffrin记忆理论运用到鱼类音响驯化领域中,探讨了定时声音刺激对黑鲷的行为反馈以及记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松井株式会社现正出售循环式海水冷却器“海豚”。它具有①与舱内安装冷却管的类型不同,它是由循环泵强迫性抽吸舱内海水,通过舱外热交换器而冷却的,舱内无设施,故能充分利用整个鱼舱:②即使渔获满舱时,海水也能换转到舱内每个角落,故整个鱼舱能均一冷却。  相似文献   
108.
根据1999年5月 ̄6月的杭州湾现场调查资料,对杭州湾粪大肠肝菌及异养细菌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杭州湾粪大肠肝菌数量分布主要受陆源性物质的支配,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而异养细菌则主要与浮游植物的数量有关,其分布特征为西南低东部高。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粪大肠肝菌和异养细菌除均与水温、盐度相关较高外,前者还与无机磷、而后者则与叶绿素a呈现数量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9.
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许敏 《水产学报》2012,36(2):228-237
基于2009年1月—2010年2月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研究了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体长组成、体长与体质量关系、性比、繁殖习性和摄食等渔业生物学。结果表明:1)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体长范围30~264 mm,优势体长组为80~100和130~180 mm;2)皮氏叫姑鱼幼鱼和雄性个体的生长呈负异速生长的特性,而雌性个体呈正异速生长的特性;3)雌雄比为1.68∶1(χ2=35.636,P<0.001),雌雄比随月份和体长变化,除8月和9月及体长110~150和160~180 mm外,雌雄个体数差异明显;4)皮氏叫姑鱼的繁殖期从6月持续到9月,其雌性和雄性个体首次性成熟体长分别为124.8和136.4 mm;5)皮氏叫姑鱼的饵料生物随月份和个体生长发生转变,幼鱼主要摄食端足类,而成鱼在繁殖前期主要摄食鱼类和虾类,繁殖期间主要摄食端足类。与其他海域相比,马鞍列岛海域皮氏叫姑鱼群体具有较大的体长范围和优势体长组体长。为持续利用皮氏叫姑鱼资源,建议加强繁殖群体和幼鱼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0.
浙江嵊泗枸杞岛岩礁生境两种刺网采样网具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寻求适宜于岩礁生境的采样网具和采样方式,于2011年7、8月份进行欧洲引进的定置单片刺网和国内常用定置三重刺网的对比实验,对两种不同采样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定置单片刺网的渔获量和种类数显著低于定置三重刺网,定置单片刺网捕获鱼类20种,渔获物8 572.6 g,定置三重刺网捕获鱼类29种,渔获总重为20 793 g;(2)定置单片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定置三重刺网的主要优势种类为褐菖鲉、鲐、棘头梅童鱼、斑头鱼,欧洲定置单片刺网对鱼类种类的选择稍强于定置三重刺网;(3)两种网具获得的岩礁生境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种网具的渔获物相似度并不高,仅为0.41;(4)两种网具对渔获大小的选择性不同,定置单片刺网渔获的平均体长为106.1 mm,定置三重刺网为119.1 mm;(5)不同网目下鱼类分布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优势种类褐菖鲉、斑头鱼、棘头梅童鱼等集中分布在几个网目尺寸.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定置三重刺网的渔获率高于定置单片刺网,渔获体长分布较广,反映的多样性指数并无差异,两者均通过多网目组合来消除选择性强的特点,但欧洲定置单片刺网的设计构造强度较低,渔获效率较低,相比之下,定置三重刺网较为适宜岩礁生境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