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栽培稻抗旱研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利军 《世界农业》2000,(12):19-20
在进行抗旱品种改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引进相应的栽培技术,实现水稻旱作,达到稳产与增产的目的,是抗旱研究的战略目标。在增产、稳产和优质的前提下,以培育耐旱性极强的水稻为中心,进一步加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创新、抗旱生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不同物种间抗旱基因的转移、建立节水种植栽培技术新体系、加强对旱作环境所引起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是目前抗旱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有代表性的抗旱研究基地和不同的育种目标   干旱主要发生在旱地和浅水雨育田,因此,抗旱研究特别是抗旱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32.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籼粳交(Lemont×特青)构建的一套包括26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4)的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10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株高和有效穗以外,8个农艺性状在双亲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单株产量与结实率、粒数和株高呈极显著相关;除千粒重外,所有性状均与株高具有相关性。对单株产量作用大的性状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这4个性状解释了单株产量90.7%的变异。另外还对6份优良株系进行了评价。这些结果可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也为水稻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决高GC含量基因分析中无法应用ECO-TILLING的问题,以高GC含量的基因组物种水稻为材料,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0.1 mmol/L的甜菜碱,随后直接利用CEL-I酶酶切.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能够明显提高PCR反应效率,而且不影响CEL-I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34.
不同激素配比对红花石蒜小鳞茎及茎尖的分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的鳞茎切块及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离体小鳞茎的分化和增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 3 mg/L及NAA 1.5 mg/L配比获得的小鳞茎诱导频率最高,可达53%,诱导生成的小植株强健整齐。鳞茎茎尖培养可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本试验中有2种类型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后可产生大量的小鳞茎。  相似文献   
35.
优质节水抗旱雄性不育系"沪旱1A"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引进和测配筛选旱稻资源,获得对野败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的外引旱稻品种“EAIC139-55-1-23”,该品种抗旱性强,品质好,系统选育获得一个稳定的选系,与野败型不育系杂交并进行多代回交,于2003年选育出性状优良,抗旱性强的优质节水抗旱稻雄性不育系“沪旱1A”。以“沪旱1A”为母本选配的“旱优2号”、“旱优3号”等杂交旱稻组合在节约水资源50%的栽培条件下仍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6.
37.
38.
一、机构和任务 尽管在本世纪上半页,印度有关植物遗传资源的工作得到了加强,但大量的工作还是在1976年印度国家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NBPGR)成立后开始进行。委员会总部设在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农业研究所内,12个地域站分设于不同的农业气候带:焦特布尔  相似文献   
39.
以一个节水抗旱稻沪旱3号为研究材料,经过连续6代干旱胁迫驯化后,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方法在苗期不同发育时间对原始代(G0)和第6代(G6)DNA甲基化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沪旱3号甲基化位点比例约为34%,其中,全甲基化位点约占84%,半甲基化位点约占16%。在苗期,随着沪旱3号生长发育,甲基化水平下降。不同世代或/和不同发育时间差异甲基化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4.0%,其中,大部分仅与发育相关(57.9%),而世代之间无差异。干旱驯化后,G6的DNA甲基化模式发生了改变。G6与G0相比,在3叶期,去甲基化事件占主要部分(59.1%);在4叶期,甲基化事件占主要部分(47.9%)。生长发育涉及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变化位点主要分布在启动子区域和外显子区域。功能聚类分析表明差异甲基化位点相关基因涉及广泛的功能。  相似文献   
40.
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应用292个 Lemont/ 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和272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粒重及籽粒长、宽、厚、长/宽、体积和容重6个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在RILs中出现超亲分离。粒重与其他籽粒性状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涉及籽粒品质的容重与粒宽、粒厚呈显著负相关。检测到影响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主效QTL 48个和互作位点38对,这些QTL解释了各性状55%以上的表型变异。80%以上的主效QTL呈现一因多效或生理相关。QGl3和 QGl2等通过籽粒体积间接影响粒重, Lemont增效等位基因有利于籽粒品质的改良,而QGw5、QGt1和QGv7的特青增效等位基因增加粒重同时降低籽粒容重及品质。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不同QTL的重组,有望在增加粒重的同时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