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旱稻种质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2个RAPD随机引物和53对SSR引物,分析了来自国内外的14个旱稻品种和4个杂交稻亲本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旱稻品种可清楚地区分为籼、粳2个亚种。以4个旱稻品种和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在旱种和水种条件下供试材料的配合力和反交效应特点。资料显示,在水、旱2种条件下,旱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多数均未达显著水平,且明显低于水稻品种;株高、结实率、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呈现旱稻/旱稻〉旱稻/水稻〉水稻/水稻的趋势。在旱种条件下,多数旱稻/水稻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2.
水稻等基因导入系构建与分子技术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参与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研究”项目的实施效果:从23个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一批优良利质资源,选育了基于22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等基因导入系约6万余份,建立了节水抗旱、氮磷高效种质资源的鉴定设施与评价方法,发展了大规模、高通量、低成本的基因鉴定与分子标记技术。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基于等基因导入系的水稻有利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体系。育成了一批高产稳产优质节水抗旱的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93.
“生物技术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水稻抗旱能力 ,构建节约淡水资源的水稻旱植技术体系 ;应用生物技术提高水稻育种效率 ,扩大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等两个研究热点作为主题 ,中国水稻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生物技术在水稻抗旱育种中的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于2000年3月20~23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 ,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德州科技大学的外国专家及国内26所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基金管理部门和种业公司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大会学术报告、分专题的学术讨论和旱稻种植现场的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94.
为发掘我国稻种资源的有利基因,经济、合理的利用盐碱土,提高粮食产量。依据改进后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耐盐性温室鉴定法(IRRN,13—5,1988、10),鉴定了1580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其中147个我国培育和大面积推广品种三分之一对0.5%NaCl危害具有一定的抗性。经过两年复鉴和全生育期盐害下试种,证明这类品种抗性稳定。A、R、yeo等(1984年)的耐盐性机制研究揭示这种特性能遗传,可在生产和育种上利用。  相似文献   
95.
14份美国水稻品种的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美国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是品质改良,其优良的米质使美国成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之一。为便于机械化收割,品种耐肥抗倒性强,成熟整齐一致。为避免稻壳具毛的品种收获时带尘土不便作业,多数品种属光壳稻类型。近年来,随着超高产育种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发现许多美国品种对籼稻和粳稻均有一定的亲和性。发掘和利用这些广亲和性品种已引起水稻育种和遗传资源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研究了部分美国品种在我国种植的表现及其广亲和性,并进行品种系谱分析,以求较为全面地评价这些珍贵的外引稻种资源。1 材料与方法14份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列于表1。所有材料于1990年种植于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5月25日播种,6月20日移栽。每小区40株左右。农艺性状观察包括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粒型。利用六性状分类法对6个分类性状进行籼粳分类。以籼型品种IR36、南京11,粳型品种秋光、桂花黄及粳型光敏感不育系M105S等为测验种进行广亲和性观察。以杂种F_1结实率(5穗平均)鉴别广亲和性,根据闵绍楷等提出的标准确定广亲和品  相似文献   
96.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利用水稻汕优63(珍汕97 × 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241个株系,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年度间的QTL定位和比较。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表现型在两年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两年共检测到64个QTL,分布于水稻除第4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其中1999年检测到45个,2000年检测到35个,两年相同的QTL共16个。2000年检测到的QTL贡献率介于283%~1499%,且大多低于1999年。不同环境可以影响QTL的表达,但表达差异并不全是QTL×环境(QE)互作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偏低、QTL本身效应偏低或QE互作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另外,检测到8个显著的QE互作,但其互作效应明显低于对应的QTL效应。  相似文献   
97.
水稻主茎总叶数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一张具有182个RFLP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和一套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水稻植株主茎总叶片数、叶片生长速率、抽穗期和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QTL区间作图研究,定位了影响水稻出叶速率的8个QTL,主茎总叶片数的2个QTL、抽穗期的3个QTL和株高的4个QTL。对这些QTL的遗传效应分析并结合先前用同组合材料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一些QTL的基因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如控制水稻主茎总叶片数的一个主效QTL,即QLn3,它同时影响分蘖期出叶速率、抽穗期及株高等数量性状。该位点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其加性效应可使水稻在温室冬季短日条件下主茎总叶片数增加1.5叶左右,抽穗期延迟9 d,同时具有使分蘖期出叶速率降低0.2叶/10 d的效应。由于该QTL位点的基因不受光照长度的影响,说明它们有可能是由一个影响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的基因控制或者这些基因紧密连锁;而另一个QTL(QHd8)位点的基因对主茎总叶数、抽穗期和株高的效应似乎受光照长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8.
对1个包含286个个体的F2群体及衍生出的包含121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人工接种纹枯病菌,进行多年多点的纹枯病抗性鉴定。相关分析表明:病级(DR)、病斑长度(LL)、病斑高度(LH)、相对病斑长度(RLL)及相对病斑高度(RIH)等5个抗病性鉴定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指标均可以较好地评价材料的抗病性,能够用于抗病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99.
非洲水稻品种的初步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0.
国际水稻所水稻种质中心(IRGC)自1960年成立以来,进行了广泛的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分发和利用。迄今为止,共收集了83000多份稻种资源,分长、中、短三期贮藏于种质库中,并系统地进行了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