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通过测定感官分值、菌落总数(TAC)、挥发性盐基氮(TVB-N)、ATP关联物、生物胺等指标,研究了低浓度盐和糖处理对鲟(Acipenser sinensis)鱼片4℃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T1(1.8%食盐干腌)和T2(1.8%食盐+1.0%绵白糖干腌)组鱼片感官可接受时间均比空白组延长了5 d;空白组菌落总数第6天达到7.34 log CFU·g-1,而T1和T2组在第16和第12天分别达到6.76 log CFU·g-1和6.78 log CFU·g-1;空白组TVB-N的增长速率也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和空白组相比,T1和T2组HxR的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但K值及ATP、AMP、IMP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腐胺、酪胺和精胺的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升高,T1和T2组腐胺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果表明,盐和糖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鲟鱼片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相似文献   
72.
不同温度贮藏期间团头鲂品质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团头鲂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将团头鲂分别贮藏在20、4和-3℃条件下,通过感官评定、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分析,评价不同温度对团头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贮藏至第2天时,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对应的感官分值为15.00,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ω(TVB-N)为215.1 mg/kg,菌落总数>107CFU/g,鲜度指标K为42.12%,贮藏至第5天时硫代巴比妥酸(TBA)的质量分数ω(TBA)为0.47 mg/kg;4℃条件下贮藏至第14天时.感官分值为16.67,感官品质不可接受,ω(TVB-N)>200 mg/k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到2.88×107 CFU/g,鲜度指标K为55.22%,ω(TBA)<2 mg/kg;-3℃务件下,至37 d时,感官分数为17.00,鱼肉失去食用价值,至41 d时ω(TBA)>2 mg/kg.贮藏结束时(第46天),菌落总数<107 CFU/g,ω(TVB-N)<200 mg/kg,鲜度指标K<55%.综合各指标变化,20、4和-3℃条件下,团头鲂的贮藏期分别为1、12和33 d,与20和4℃相比-3℃贮藏能明显延长团头鲂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73.
酶法制备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鲽鱼骨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鲽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优化鲽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合成工艺参数。分析pH与酶解时间对鲽鱼骨胶原多肽功能特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螯合率为指标,研究多肽液与骨粉酸解液体积比、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骨胶原多肽与鲽鱼骨粉酸解液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为酶制剂,pH为8,温度60℃条件下酶解1h所得的骨胶原多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乳化性。采用体积比为3∶1的多肽液与骨粉酸解液为螯合反应液,pH 8,反应温度40℃,螯合40min得到的产品螯合率最高,为98.64%。  相似文献   
74.
<正>淡水鱼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肉质鲜美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2020年全国淡水鱼养殖产量达2 586.3万吨。蒸制是淡水鱼肉常用的加工方式,而广东、广西等地也经常食用淡水鱼生。蒸制一般不会使鱼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流失,生鲜和蒸制的鱼肉在营养成分上没有区别。然而蒸制处理会使得鱼肉蛋白质因为高温导致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鱼肉消化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75.
糖基化反应改善鲢鱼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基化反应可以改善蛋白质的某些功能特性。为了提高鲢鱼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扩大其综合利用率,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用鲢鱼肌原纤维蛋白(Mf)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肌原纤维乳糖蛋白时,糖基化反应条件(温度、反应时间、乳糖与Mf质量比)对肌原纤维乳糖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了肌原纤维乳糖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与糖基化反应条件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肌原纤维乳糖蛋白溶解性的最优反应条件是温度50℃,反应时间18.5 h,乳糖与Mf质量比1.5;肌原纤维乳糖蛋白乳化活性的最优反应条件是温度50℃,反应时间18.5 h,乳糖与Mf质量比2.15;肌原纤维乳糖蛋白热稳定性的最优反应条件是温度55℃,反应时间13 h,乳糖与Mf质量比1.5。乳糖与Mf通过糖基化反应可以有效改善鲢鱼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76.
鳙在冷藏和微冻贮藏下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将经过前处理的鳙分别贮藏在4℃和-3℃中,通过测定其感官和理化指标,即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鲜度K值、pH、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评价不同温度对鳙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鳙分别在4℃贮藏至第10天和-3℃贮藏至第30天时失去感官食用品质。但K值在4℃贮藏至第6天和-3℃贮藏至第20天超过临界值。4℃下鳙的TVB—N显著高于-3℃。在整个贮藏过程中TBA均未超过2.00mg·kg-1。的限量值,说明TBA不适合单独用于评价鳙的品质变化。pH分别在4℃贮藏至第4天和-3℃贮藏至第10天达到最低值,分别为6.81和6.76。与4℃相比,-3℃下鳙的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较高,这可能与-3℃微冻条件下鳙肉组织冰晶生成导致持水力下降有关。综合K值和感官指标的变化,4℃和-3℃下鳙的货架期分别为6d和20d,且-3℃贮藏能明显延长鳙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7.
复合鱼肉肌原纤维蛋白加热过程中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及其以质量比1∶1复合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三种蛋白溶液的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与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相似,不同于鲢肌原纤维蛋白的增加模式。鲢肌原纤维蛋白和小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Ca2+-ATPase活性在20~35℃略有上升,而后剧烈下降,55℃时活性完全丧失。复合肌原纤维蛋白的总巯基含量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当温度在30~60℃时下降缓慢,高于65℃时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78.
集装箱式与池塘养殖草鱼营养品质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集装箱式与池塘养殖草鱼鱼肉的食用品质差异,以蒸煮得率、色泽、三磷酸腺苷关联物含量、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指标,研究2种养殖方式草鱼生、熟状态下的品质差异;利用感官评价、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研究2种养殖方式草鱼在生、熟状态下的气味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差异.结果表明:1)集装箱式养殖和池...  相似文献   
79.
粉末血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血和油脂为原料,以麦芽糊精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做壁材,采用单甘酯和吐温一40为乳化剂,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一粉末血脂。研究结果表明,15%油脂添加量的粉末血脂配方为:乳化剂HLB值是6.5,用量为油脂添加量的2%,麦芽糊精的用量为9%;25%油脂添加量的粉末血脂配方为:乳化剂HLB值是7.5,用量为油脂添加量的2.6%,麦芽糊精的用量为12%。原料在60℃混合,然后在20MPa下均质,最后经喷雾干燥制成产品。粉末血脂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高能量的脂肪,是一种合理营养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