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天台县山地资源丰富 ,境内海拔 50 0~ 80 0m(米 )山区夏日凉爽 ,昼夜温差大 ,雨水充沛。从 1994年开始 ,我们利用这一气候资源 ,开展了高山夏秋黄瓜品种选择试验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品种比较试验 供试品种或组合为 :中农8号、0 16×秋选、秋黄瓜 1号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夏丰 1号 (天津市东丽区种子公司 ) ;津春 4号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 ) ,以津研 4号为对照品种。 6月 11日直播 ,种植密度为每 6 6 7m2 (亩 ) 2 72 0株。1.2 栽培试验  (1)不同播种期试验 供试品种为津春 4号 ,设 4个处理 ,播种期分别为 …  相似文献   
12.
两个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爽  胡江  沈其荣 《土壤学报》2010,47(5):939-945
通过根盒试验比较了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运粳7号苗期不同采样期根际土和土体土壤的硝化强度以及氨氧化细菌数量的差异,并且采用16S rDNA PCR-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指纹图谱技术比较分析了上述两种水稻苗期不同采样期根际和土体土壤中细菌及其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水稻品种根际土壤中硝化强度和氨氧化细菌的数量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汕优63籼稻根部土壤中的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丰富度和群落变化特征随着水稻生育时期的延长较武运7号粳稻的变化更为多样,说明籼稻品种根系和根际硝化作用更强,在其根系附近会产生更多的硝态氮。这种差异性严重影响水稻植株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RNAi研究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图位克隆获得目的基因OsCSLD4的基础上,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Gateway系统将500bp的OsCSLD4基因cDNA编码序列以反向互补的方式插入pANDA35HK,构建了水稻卷窄叶突变相关基因OsCSLD4的干涉载体pANDAH0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干涉载体pANDAH05及对照空载体pANDA35HK分别转化突变体原始亲本日本晴幼胚。转基因阳性植株表型观察结果显示:干涉载体pANDAH05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出现了类似于突变体1ah137的表型,叶片明显变窄,卷曲程度增加,株高降低;对照空载体pANDA35HK转化日本晴幼胚后,T0代植株仍保持野生型表型;Real-timePCR检测结果显示:日本晴转干涉载体pANDAH05后,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干涉强度不同目的基因表达量降低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目的基因OsCSLD4在水稻叶片形态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黄鳝皮肤黏液为材料,通过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了具有抗菌和镇痛活性的多肽MAS-Ⅳ-4,用Tricine-SDS-PAGE测得其分子量为10.4 kD,用显微熔点仪测得其熔点为208~211℃.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MAS-Ⅳ-4对嗜水气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此外,每只注射0.75 ml以上的MAS-Ⅳ-4样品液能显著提高小白鼠的痛阈值.MAS-Ⅳ-4还具有微弱的溶血活性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挖掘水稻粒型新基因、探索其分子机理,解析籽粒发育调控遗传网络奠定基础,并为通过分子标记聚合有利基因开展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株和籽粒形态差异较大的晚粳稻品种春江16B(CJ16B)和广亲和中籼稻背景恢复系C84为亲本构建含有18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利用158对在双亲中存在多态性差异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428.40cM,平均标记间距为9.04c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完成RIL188个株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考查并进行QTL定位。【结果】在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共检测到籽粒相关主效QTL30个,包括籽粒QTL新座位18个,解释遗传变异3.51%~17.25%。其中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QTL位点分别为9个、5个、5个和6个,千粒重QTL位点5个。经基因座位比对,发现有5个QTL区间与已克隆的调控籽粒形态相关基因座位相近,我们通过对双亲目标基因的测序并根据差异位点设计dCAPs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论】该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可用于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主效QTL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新定位的18个粒型QTL可以为水稻籽粒发育调控网络提供补充和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HIF-2α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与绵羊高原适应的相关性,以540只(甘肃高山细毛羊200只,湖羊340只)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HIF-2α基因第11外显子和内含子部分区段在甘肃高山细毛羊和湖羊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显示:HIF-2α基因扩增片段在2个绵羊品种中共检测到4种等位基因(A、B、C和D)和10种基因型(AA、BB、CC、DD、AB、AC、BC、AD、BD和CD),存在6个SNPs位点,其中外显子11检测到5个SNPs位点(G/A、G/C、C/T、T/C、G/A、),内含子11检测到1个SNPs位点(G/A),甘肃高山细毛羊未检测到DD基因型。2个绵羊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50%和16.47%。HIF-2α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且等位基因频率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推测在高海拔低氧适应过程中,HIF-2α基因的基因型可能受到了选择,随着长期的高海拔低氧环境的选择,有利于低氧适应的基因型在高海拔绵羊品种中受到选择并富集,携带基因型AA、BB和AB的绵羊可能更加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而携带基因型CD、BD和DD的绵羊对高海拔低氧环境适应的能力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7.
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GDF9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与绵羊产羔数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根据生长分化因子9(GDF9)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GDF9基因突变位点的多态性,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小尾寒羊产羔数间的相关性.检测结果表明:小尾寒羊、白萨福克和特克赛尔绵羊都检测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而在藏羊中只检测到AA、AB 2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为突变纯合型,其外显子2的75个碱基发生了C→T的突变(G2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沉默突变.小尾寒羊产羔数的最小二乘均值关系为AB>AA>BB,但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GDF9基因的G2突变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以富民县、禄劝县为代表的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的危害特点及成虫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板栗种植区发生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具有幼虫期长、隐蔽性强,危害板栗树根系使其致死率高,而成虫危害的寄主种类多等危害特点。该虫的暴发成灾与气候环境变化、栗园种植模式以及栽培管理方式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巨角多鳃金龟成虫的发生期为5~6月份,高峰期为5月下旬;每晚20:30~23:30为其日扬飞活动的高峰期,该成虫具有极强的趋光性,成虫期的灯诱效果十分显著为2 490~31 760头/盏。因此灯诱捕杀是其成虫期的重要防治方法。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对昆明市板栗种植区的巨角多鳃金龟虫害提出了4点防治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分析了秸秆制粒饲喂肉牛对其采食、反刍、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增重的影响,以丰富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试验选取30头18月龄左右、活重接近的西杂肉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粉碎玉米秸秆(对照组)、玉米秸秆颗粒饲料(试验Ⅰ组)及玉米秸秆精粗饲料颗粒(试验Ⅱ组)。结果表明,1)秸秆制粒饲喂肉牛,其采食、反刍、咀嚼时间均有所缩短,且每食团咀嚼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4),而试验Ⅱ组采食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2)除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3组肉牛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3)秸秆粉碎制料后饲喂肉牛影响瘤胃发酵,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瘤胃pH值及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瘤胃液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4)秸秆粉碎制粒饲喂肉牛能显著增加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高出0.36和0.38 kg,饲料转化率(料重比)分别提高27.86%和29.09%。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秸秆型颗粒饲料的部分最优加工参数,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加工生产秸秆型颗粒饲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两种类型的秸秆型颗粒饲料:(A)秸秆颗粒饲料和(B)秸秆精粗颗粒饲料,通过研究不同组别的秸秆型颗粒饲料加工过程中制粒水分、秸秆粉碎粒度、粘结剂添加比例、干燥冷却时间等因素对颗粒密度、成型率及水分等指标的影响,建立回归方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确定两种秸秆型颗粒饲料的最优加工参数.[结果]当制粒水分为16.63%、秸秆粉碎粒度为5.0 mm、粘结剂添加比例为0.58%、干燥冷却时间为15.74 min时,秸秆颗粒饲料3个成品指标的综合效果最佳;当制粒水分为12.00%、秸秆粉碎粒度为2.0 mm、粘结剂添加比例为1.92%、干燥冷却时间为25.00 min时,秸秆精粗颗粒饲料3个成品指标的综合效果最佳.[结论]在制粒机本身性能不变的条件下,饲料配方、粉碎粒度、调质及冷却干燥时间等因素对秸秆型颗粒饲料质量指标均有一定影响;利用均匀设计—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设计试验,可在取得较好代表性结果的同时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试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