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麦秸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厌氧消化产气的影响,以400、500、600℃热解制成的麦秸生物炭(BC400、BC500、BC600)为研究对象,采用批次发酵试验,探讨了生物炭添加对猪粪中温(37±1)℃厌氧发酵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热解生物炭可显著(P0.05)提高猪粪发酵系统的产气潜力和甲烷含量,其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BC600BC500BC400。厌氧发酵49 d期间,添加生物炭处理的产气量和产甲烷量分别为260.7~288.7 m L·g~(-1)VS和163.7~185.5 m L·g~(-1)VS,较纯猪粪处理提高了77.1%~96.1%和78.1%~101.8%。同时,添加生物炭可明显提高猪粪厌氧发酵系统的消化效率(T90),缩短厌氧发酵的延滞期。不同热解温度麦秸生物炭对猪粪厌氧消化产气特征的影响明显不同,对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中的物料选择和条件优化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增施有机肥对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黄泛冲积区土壤肥力低、生物功能弱等障碍因子,比较了增施不同有机肥料(普通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及其不同施用量(150、300、450 kg/667 m~2)对江苏省滨海县黄泛冲积区贫瘠土壤养分和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有机肥能不同程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土壤pH值,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施用有机肥还能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指数增加,改良土壤的生物功能。随着有机肥用量从150 kg/667 m~2增加到450 kg/667 m~2,有机肥施用对土壤养分含量和生物功能改善效果愈加明显,玉米产量也与对照相比增加0.75%到25.8%不等,其中以施用450 kg/667 m~2普通有机肥增产效果最好。而相同用量下,施用商品有机肥的NOF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提升效果要好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BOF处理,但BOF处理对生物性状的改良作用要高于NOF处理的。由此可见,施用有机肥的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和作物产量在短期内就都已有所提升,尤其在施用量为450 kg/667 m~2的处理中。因此长期施用有机肥在培肥土壤,保障我国粮食作物稳产、增产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经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评估稻秸对小麦的化感效应,有效设计农艺技术措施和配套农机操作,以应对稻秸还田产生的负面效应,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和播种深度下稻秸淋洗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影响的盆钵试验。试验设置不覆盖稻秸直接降水(无秸秆淋洗)或覆盖稻秸后降水(秸秆淋洗)2种降水方式,选取2种土壤和3种播种深度,测定上述因素对小麦出苗率及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 d内模拟降水总量80 mm的条件下,高沙土中小麦的出苗率及生长发育状况总体好于黄泥土;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2种土壤中小麦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沙土播种深度为5.0 cm、黄泥土播种深度为1.0 cm且覆盖秸秆时,小麦出苗率和群体地上部总鲜质量显著下降;秸秆淋洗显著抑制小麦出苗率和生物量,且抑制作用随小麦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强,当黄泥土中小麦播种深度达5.0 cm时,秸秆淋洗导致小麦不能出苗。在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土壤黏粒含量较高的地区,当稻秸还田并伴有降水时,应避免小麦播种过深,以减轻稻秸还田对小麦出苗及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典型黄河故道区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是开展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以代表典型黄河故道区的滨海县界牌镇部分村组为研究区,采集163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等12个指标的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土壤电导率、有效磷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土壤水溶性有效态硼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除土壤pH值变异较小和有效硫含量变异大外,其他指标均为中等变异;大部分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pH值、全氮含量、有效硫含量、有效铜含量、有效锌含量、有效铁含量、有效锰含量、水溶态硼含量)的较高等级主要分布在条河村,较低等级主要分布在三坝村,这可能与古黄河流向导致的土壤质地差异有关,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分布和大部分指标相反;土壤有效磷的分布较为分散。调查显示,该区钾肥施用量极少,长期偏施氮肥和施用少量磷肥。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钙、镁离子的含量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通过长期施肥可提高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生产上偏施氮肥虽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提升趋势,但钙镁呈耗竭趋势。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区开展针对性的土壤改良培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深化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提出了建立财务助理制度的新理念。文章结合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设置财务助理的实践,分析了农业科研项目设置财务助理岗位的必要性,阐述了财务助理岗位的职责,提出了充分发挥财务助理岗位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强财务助理岗位的业务培训等加强财务助理岗位管理的建议,以期"选好、用好、管好"财务助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提高项目资金管理的效能,保障农业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为给江苏省耕地地力的保持和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分布于江苏全省的297个土壤监测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江苏省域不同农区土壤碳氮分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农区分布、施肥类型及施肥量、种植制度和还田秸秆量对土壤碳氮分布具有重要影响:(1)水稻土、黄棕壤、砂姜黑土、潮土、棕壤、潮盐土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依次减少。(2)在水稻土中,徐淮、里下河、沿江等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和丘陵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潮土中徐淮、里下河和丘陵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太湖农区、沿江农区次之,沿海农区最低;黄棕壤中太湖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而丘陵农区较低;潮盐土中徐淮农区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最高,里下河农区次之,沿江农区最低。(3)同一种土壤中,有机肥施用量高的土壤碳氮含量较高。(4)在同一种土壤中,种植蔬菜、大量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等)、块根旱作作物(马铃薯等)、茶叶等的土壤碳氮含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的工作重点,其中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政策支农有限、市场容量稳定、自然因素不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许多学者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是一条途径,也是一个长效手段。现就新阶段农业科技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科研院所改制过程中资产清理与处置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科研院所由于种种原因,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资产不实,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背离,不良资产较多,核算、管理、处置不规范。在科研院所脱胎转制的过程中,如何加强资产管理,全面清理各项资产包括无形资产,合理确定资产的流向和归属,剥离经营性资产,按程序合法处置国有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绿肥秸秆和凹凸棒添加对黄河故道潮土壤结构和碳氮含量的影响,为科学评价凹凸棒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肥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设置6个处理:对照(CK)、蚕豆秸秆10 g/kg(B)、黑麦草秸秆10 g/kg(R)、凹凸棒土16 g/kg(A)、凹凸棒配施蚕豆秸秆(AB)、凹凸棒配施黑麦草秸秆(AR),采用SPSS统计、Origin整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120 d室内培养发现:添加绿肥秸秆和凹凸棒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碳氮含量,其中A,AB处理主要增加大团聚体(0.25 mm)含量,而AR处理主要增加微团聚体(0.053~0.25 mm)含量,与CK相比,A,AB,AR处理降低土壤三相结构距离50.8%~55.6%,增加了土壤持水量16.0%~19.2%。单施绿肥秸秆和单施凹凸棒对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增量为0.38~1.99 g/kg和0.12~0.49 g/kg,二者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增量比单施绿肥分别高0.86~3.23 g/kg,0.29~0.44 g/kg和0.3~21.6 mg/kg,且蚕豆配施效果优于黑麦草配施。[结论]配施可以结合秸秆易分解、养分丰富和凹凸棒土较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在改良土壤结构,缓解养分释放,增强土壤固存养分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蚕豆秸秆10 g/kg配施凹凸棒16 g/kg对改良黄河故道土壤砂性结构,提高土壤碳氮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在土壤速效钾含量的高光谱定量预测分析过程中,光谱数据维数高、冗余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K均值算法(K-mean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的高光谱特征波段选择方法。该算法首先将全波段数据分别根据不同的距离度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之后对聚类后的每个波段簇分别使用SPA法提取其中的特征波段。对全波段组合、传统SPA法提取的特征波段组合以及结合K-means聚类与SPA法提取的特征波段组合分别建立土壤速效钾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通过对比模型预测效果来比较特征波段选择方法的性能。以盐城市348份土壤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结合K均值算法与连续投影算法的特征波段选择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光谱预测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冗余问题,实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快速精确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