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96篇
  98篇
综合类   677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6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正雅罗鱼是栖息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北部以及美洲水域中的江河和湖泊的鱼类。在我国分布的有6种,分别是新疆雅罗鱼(又名准格尔雅罗鱼)、高体雅罗鱼、瓦氏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滩头雅罗鱼和珠星雅罗鱼。这些品种中在新疆的有新疆雅罗鱼、贝加尔雅罗鱼和高体雅罗鱼。Dybowski在1874年首先提出了贝加尔雅罗鱼,当地称为西伯利亚鲦,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与科累马河水系。在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贝加尔雅罗鱼被当地人称为小白条,是  相似文献   
912.
高效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药剂配制与林间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采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为主药,吐温等为表面活性剂,复配混合药剂;同时,模制长喙50 m L容积药瓶,组合成适合向松树注输药物的专用注射针剂,在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开展树干注入药剂抗松材线虫病试验。林间抗松材线虫病试验,采用2种方法进行,即树干注入药剂后作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和自然感染病原松材线虫;同时,用日本专用松材线虫病预防注射剂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药物(A类药)对人工接种病原松材线虫具有75%的预防效果;自配的阿维菌素(C21类药)和甲维盐(C22类药)对人工接种获得50%和100%的预防效果,使自然感染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死亡率平降至2.70%;而对照试验的人工接种病线虫的松树死亡率为100%,自然感染松树死亡率为22.36%。结果表明:试验开发的松树注射剂阿维菌素C21和甲维盐C22,能有效预防松树个体的松材线虫病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913.
木麻黄(Casuarina)防护林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海岸带及岛屿防护林的典型代表,建立海岸带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包括局域小气候在内的海陆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太阳辐射因子是森林固碳和森林小气候形成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基于广东省湛江沿海岛屿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2010年1—12月共1 a 的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其辐射通量特征。结果表明:(1)2010年太阳短波辐射总量是5537.42 MJ · m-2,净辐射总量是6027.17 MJ · m-2,其中4—9月雨季太阳短波辐射总量和净辐射总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72%和61.73%。(2)生态系统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率全年变化集中在8%~15%之间。(3)长波有效辐射全年均为负值,说明大气温度常年高于下垫面防护林生态系统的冠层表面温度,在夜间太阳辐射为零时有利于大气中所含大量水汽在植被表面的凝结,这是沿海和岛屿生态系统重要的水分来源。  相似文献   
914.
以秀珍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料配制、灭菌等条件下的理化性状对其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装袋后放置时间超过4 h,会导致理化性状劣变,对菌丝营养和子实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培养料袋经1~5次常压灭菌处理后,其容重和电导率(EC值)随着灭菌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通气孔隙度、含水量和pH值则下降。上述5个处理组菌丝满袋时间分别为42,49,56,63和70 d,生物转化率分别为52.26%,45.85%,45.19%,40.10%和40.91%,说明灭菌次数与菌丝营养和生殖生长呈现负相关性。研究表明,培养料装袋后4 h内采用常压灭菌,100 ℃下保持10 h,可保持良好的理化性状,有利于秀珍菇栽培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15.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16.
本文以哈尔滨市马家沟河为线索,借助斑块理论,研究寒地城市滨河绿地景观的构成机制。文章通过对其沿岸斑块状绿地的分布、尺度及衔接性等问题的探讨,揭示寒地城市滨河斑块状绿地的发展及其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17.
文章回顾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鉴定、主要抗原、耐药机制等若干基础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致病机理研究和疫苗研发的重要意义。同时,从我国水禽生产的角度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18.
黄山栾树裂皮病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区的黄山栾树发生严重的裂皮病,主干树皮和韧皮部大量开裂、龟裂、变褐色,随后大块脱落,裸露的木质部也变为褐色.病害严重的树木,春季新梢发生少、夏季叶片萎蔫,发病严重时树木枯死.以变褐木质部为材料,对病菌进行分离.通过田间致病性测定以及人工接种后再分离病菌;证明编号为KL-1-2的真菌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该病菌在PDA上菌落边缘不整齐,初期灰白色,后转为墨绿色或黑色;菌丝发达,绒毛状,有分隔,不规则分支;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初期单胞无色,老熟后变褐色,近中部有一横隔;分生孢子大小为(23.2~27.0) μm×(10.8~16.2)μm(平均25.3 μm×13.6 μm).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可可毛色二孢同源性为99%.运用形态学及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KL-1-2进行鉴定,确定为可可毛色二孢.  相似文献   
919.
【目的】对从南宁市售文蛤体内分离获得的待测菌株进行鉴定,为掌握了解广西文蛤产品中弧菌科细菌的带菌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硫代硫酸盐柠檬酸盐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TCBS)从南宁海鲜市场的文蛤中分离获得4株细菌,观察其菌落形态,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测序,运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TCBS培养基30℃培养24 h后,菌株No.8和No.9生长良好,形成直径2 mm左右、圆形、隆起的菌落;菌株No.10、No.11生长不良,部分形成直径1 mm左右、圆形、隆起的黄色菌落。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o.8、No.9在无盐蛋白胨水中不生长,且不能分解葡萄糖;而菌株No.10、No.11可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且能分解葡萄糖并产气。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No.8与副溶血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9与河流弧菌聚集为一个分支,No.10、No.11则分别与斑点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聚集为一个分支。综合表型和分子特征可知,菌株No.8为副溶血弧菌,No.9为河流弧菌,No.10为斑点气单胞菌、No.11为嗜水气单胞菌。细菌药敏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对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均表现为高度敏感。【结论】南宁市售文蛤产品主要是污染了弧菌属及气单胞菌属细菌,生产上可选用四环素、环丙沙星、先锋噻肟、先锋必等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20.
从文献查全率与查准率的角度,阐述了科研文献检索中的策略与技巧,介绍了主题文献的追踪方法,分析了检索时选词、用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