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本文从细胞和细胞器水平详细介绍了6种真菌毒素生物测定法,为研究毒素的定量测定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花叶芋(Caladium bicolor)组织培养一步成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叶芋外植体在添加NAA0.5—1 ppm和BA1.5—3.5ppm的改良MS培养液内的脱脂棉载体上,先暗培养20d左右,再转入光照黑暗交替培养,不经继代即可在45d内分化出大量的再生植株。应用经改进的无土栽培方法过渡移栽试管苗,缓苗期短,一般在24h内即可恢复生长,而且后期苗的长势也很健壮。花叶芋组织培养的一步成苗法比常规的组培繁殖程序缩短了近两倍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加快了花叶芋的繁殖。  相似文献   
13.
黄瓜根腐病致病病原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津市及周边地区采集病株进行组织分离,同时分离到两类病原菌,经初步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引起黄瓜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甜瓜疫霉、尖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经接种试验,认为甜瓜疫霉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菌的RAPD分析Ⅰ.应用CTAB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采自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吉林等5省的14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液体培养,然后采用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通过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最后将所提取的DNA在热循仪PE-4800上进行随机引物多态性扩增。结果发现,所提取的DNA的OD260/OD280比值介于1.730-1.847之间,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得到了较清晰的扩增图谱,从而证明了采用的CTA法是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并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玉米。  相似文献   
15.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和其毒素都能刺激白菜叶片细胞的PAL和PO活性,而且均有2个活性高峰,在毒素的作用下抗病的山东四号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48h,PO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12h和60h;感病的小杂56PAL活性高峰分别出现在2h和12h,PO只在8h有一个明显的活性高峰,经芸薹链格孢和毒素处理后,白菜叶片细胞的SOD活性在某一时间阶段受到刺激或抑制,但没有明显的活性高峰出现,总的结果看来,AB-毒素和芸薹链格孢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康氏木霉T30的cDNA中克隆了PLA2基因,然后用PLA2敲除突变株为材料在玉米接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条件下研究此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敲除突变株P82(ΔPLA2)所分泌的胞外几丁质酶和β-1,3-半乳糖苷酶的酶活要比野生型低。玉米接种弯孢霉叶斑病菌条件下,突变株的生防实验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诱抗作用。此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在离体玉米叶片上同对照相比产生更大的叶斑。PLA2基因在木霉对抗弯孢霉叶斑病菌同玉米互作可能是一种负调控方式,要对此基因与玉米的非亲和互作还需对此基因互补进行功能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Ht—毒素)的产毒条件和毒素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菌在25℃黑暗条件下用液体静止培养20d所得的毒素作用最强,在固体培养基质中,以粉碎的玉米碎粒最有利于Ht—毒素的产生(每百克玉米粒可获得Ht—粗毒素1.65g),其次是高粱粒和大米粒。Ht—毒素对热稳定,经煮沸和加热浓缩不会降低其生物活性而且活性还有升高的趋势,但是这种毒素对光却极不稳定,尤其是日光照射后,活性丧失很快。在pH3.0—4.5的偏致性条件下,Ht—毒素可保持活性达20d 以上,而以后随pH 值的升高,活性迅速丧失。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对玉米叶片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玉米大斑病菌2号小种产生的粗毒素和标准毒素(5-羟甲基-2-呋喃甲醛)进行玉米幼苗滴心处理,测定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处理后玉米叶片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毒素处理后属于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处理后48h表现更为明显;非亲和组合的玉米自交系木质素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组合中木质素含量变化差异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硅胶G柱层析(27×670mm)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用丙酮(1/3)氯仿(2/3)混合为洗脱液,以16.7mL/h的洗脱速度可获得单一的Ht-毒素组分I,经气相色谱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组分I确为纯品。  相似文献   
20.
3种杀菌剂对白菜黑斑病菌AB─毒素的作用初报张金林,李川,刘文山,樊慕贞,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腾忠才(河保定师专生物系,保定071000)关键词杀菌剂;白菜黑斑病;AB-毒素PreliminaryStudyontheEf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