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被茶饼病病菌侵染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基因359个,其中248个上调表达,111个下调表达。差异基因中有216个获得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功能注释,主要涉及到生物合成过程、催化活性、细胞过程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富集分析发现,共有106个基因被注释到4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单萜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核糖体、氮代谢、双萜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互作等通路显著富集。有32个差异基因被鉴定为转录因子,分布在16个转录因子家族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差异基因在感病叶片和未感病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茶树响应病原菌侵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量基因被诱导或抑制表达,与抗病相关的转录因子被大量激活且上调表达。本研究为深入挖掘茶树抗病基因及进一步研究抗病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10个地区的8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4~1.40之间,平均为1.04,以芽叶色泽较高,叶基较低;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6~0.99之间,以红河地区较高,其次是临沧和文山地区,以昭通地区较低。14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7%~48.14%之间,平均为26.43%,以酚氨比较大,水浸出物含量较小;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变异系数在16.09%~25.75%之间,以文山、红河地区较大,昭通、大理地区较小。茶树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水平显示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10个地区的茶树资源划分为3个地理组,东北部的昭通和东南部的红河各单独聚为一组,其他8个地区聚为第3组,显示云南茶树资源存在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初步推断东南部为云南茶树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13.
‘云抗 10号’ 红碎茶的香气成分组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   
14.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围山野生茶树分布在海拔1600~2100m地区,形态多样,种类丰富,出现子房有毛或无毛、花柱5裂或3裂、花朵大、花瓣数多、果实大、果皮厚、果皮紫红色或绿色等特征。文章具体阐述了大围山1号野茶、2号野茶、3号野茶和4号野茶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幅为43.65%~51.19%,高水浸出物(>45.00%)资源有21份;茶多酚变幅为12.02%~38.60%,高茶多酚(>25.00%)资源有16份;氨基酸变幅为1.46%~3.41%;咖啡碱变幅为2.17%~4.91%;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5.52%~25.89%;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9%~9.84%;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2%~16.57%,其中EGCG变幅为2.87%~10.01%,高EGCG(>8.00%)资源有4份;除茶多酚和氨基酸生化指标外,酚氨比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初筛选出适制绿茶资源有5份,红绿茶兼制资源有11份,适制红茶资源有7份。供试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云茶1号茶树品种优异性状的遗传基础,采用Pac Bio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最终获得Polished consensus序列213 389个,预测到CDS有223 120个,检测到195 062个SSR位点。在NR数据库有170 264个同源序列比对到980个物种;有103 124个在KOG数据库得到注释,根据其功能各分为26类;有65 524个得到GO注释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等三大类的55个功能组;根据KEGG数据库,105 972个得到了注释,涉及到216个代谢途径分支,包括茶叶品质、活性物质代谢以及抗逆等相关基因等;还预测到隶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的转录因子有5 785个。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云茶1号茶树特异性状基因的标记性引物开发、遗传研究以及品质形成和抗逆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保存现状及研究进展,指出资源圃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对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苍山位于红河大断裂带西侧,与四川中生代红色盆地、康藏高原、滇西南横断山"帚形"地带相接壤,是滇中高原与滇西横断山的结合部,最高海拔4122米。气候的垂直差异极大,气候特点为多雨的亚热带及高山寒冷气候,中间存在着多梯度,从而形成了植物的种类繁多和演变的复杂多样。据李锡文"苍山植物区系研究",苍山的种子植物有755属,占云南总属数1984属的37.5%,以北温带起源为主,但热带起源的属亦较多,占总属数的41.6%。苍山共有种子植物约2330种,是云南高原区、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红河中游各区植物种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茶组植物研究成果,明确了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查清了云南茶组植物种及变种的数量及名称,为茶树资源分类、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