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兽医昆虫驱避剂的合成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家蝇作为生物模型,对作者自己合成的40个芳香化合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其中15个化合物的百分驱避率与DEET(1mg/cm^2)相似(P>0.05),8个化合物的有效驱避时间较DEET长(P<0.05)。液体化合物的沸与活性间无明显相关性(F=3.98,df=30,P<0.01)。  相似文献   
42.
以食物为引诱剂,观察不同饥饿状态的家蝇对已知驱避剂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家蝇饥饿时间的延长,食物对家蝇的引诱性增加,而驱避剂的活性相对降低。为了克服由于引诱性的差异给驱避剂的筛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以百分驱避率R=(C-S)/C×100%来表示驱避剂的生物活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43.
头孢喹诺对临床分离菌株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头孢喹诺对上海市养殖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头孢喹诺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上海市养殖场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若干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诺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推算MIC50和MIC90,并绘制头孢喹诺对这4种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63、0.063、0.032、0.125 μg/mL,MIC90分别为0.125、0.125、0.125、0.25 μg/mL;在很小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头孢喹诺能够快速抑菌,在抑菌浓度为1倍或2倍MIC时,24 h内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沙门氏菌。头孢喹诺对上述几种临床分离细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4.
纳米磷酸钙作为猪瘟多肽疫苗佐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纳米磷酸钙(NCaP)作为猪瘟多肽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猪瘟多肽疫苗作为抗原,制备纳米磷酸钙吸附猪瘟多肽疫苗。将制备好的疫苗免疫兔后,分别检测兔抗体水平和攻毒后体温变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纳米磷酸钙对猪瘟多肽吸附率达70%;免疫后纳米磷酸钙佐剂组抗体水平低于弗氏佐剂,但与游离猪瘟多肽疫苗组相比,有较大提高;除弗氏佐剂组外,所有实验兔均有体温升高现象,纳米磷酸钙佐剂组体温升高的时间与空白组相比推迟16 h。结果表明,NCaP作为佐剂相对游离猪瘟多肽可提高其免疫效果,但其诱导的抗体水平低于弗氏佐剂组。  相似文献   
45.
为进一步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表面抗原蛋白,应用RT-PCR从柔嫩艾美耳球虫第2代裂殖子总RNA扩增表面抗原基因SAG19(Q70CD0)和SAGfm(U6L233),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扩增目的片段后分别双酶切扩增产物与pET-28a(+),连接转化至BL21后,诱导表达,分别获得两种重组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两种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均为32ku,为包涵体蛋白形式。分别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鸡血清和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经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通过对这两种表面抗原基因的研究,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硝唑尼特抗免疫抑制小鼠隐孢子虫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硝唑尼特抗隐孢子虫的活性,采用地塞米松抑制昆明鼠免疫功能,经口接种感染微小隐孢子虫孢子化卵囊,成功制备出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动物模型。将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小鼠随机分为感染对照组以及高、中、低剂量3个药物剂量组,连续经口灌服硝唑尼特治疗1周,观察每只小鼠每天排出微小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以感染抑制率来评价硝唑尼特抗微小隐孢子虫的活性。结果表明,200 mg/(kg.d)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排出隐孢子虫卵囊的数量,对治疗微小隐孢子虫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7.
禽流感HA基因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改良的逆相蒸发法制备了H7亚型禽流感保护性抗原血凝素(HA)基因重组质粒pSVH7脂质体。电镜观察表明,该脂质体多呈球形的单层或多层结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粒径范围20~700nm,平均粒径163nm,主要粒径分布位于50~200nm(84.80%)。重组质粒DNA在脂质体的制备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性,并能抵抗DNA酶的水解破坏作用。吸收光谱表明,在248nm及268nm处脂质体有2个特征吸收峰,DNA的存在不改变吸收峰的位置,但能增加吸收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48.
以大鼠肝S9系统为体外代谢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抗球虫新药纳川珠利与大鼠肝S9孵育后的含量,研究纳川珠利在大鼠肝S9系统中的代谢稳定性及可能存在的代谢产物.结果显示,大鼠肝S9系统中,纳川珠利药物浓度在O~1 h范围内呈线性消除,符合一级反应的特征,速率常数K=0.004 719min-1,半衰期t 1/2=146.88 min,说明纳川珠利在大鼠肝S9系统中具有较高的代谢稳定性;此外,该系统中还监测到纳川珠利的一种代谢产物,它的量也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约占纳川珠利代谢总量的36%.  相似文献   
49.
薛飞群 《兽医导刊》2011,(10):38-39
新药研发是一项由化学、生物学、医学领域内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合作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分子生物学、分子药理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剂学、制药工艺学等学科,参与人员多。  相似文献   
50.
血吸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吡喹酮作为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首选药物,在人医方面通常是制成片剂,口服方便,但生物利用度低,治疗耕牛血吸虫病时,剂量大,刺激性强,且给药成本很高。所以,研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吡喹酮注射剂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对多种溶媒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