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乌兰布和沙漠植被数量分类及环境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研究一直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建立植物群落与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因子间的对应关系,以明确乌兰布和沙漠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群落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被由51科161属318种植物组成,可划分为30个群落类型。海拔、降水量以及土壤水分、粒度和养分是影响沙漠植被物种组成及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等主要植物群落生境对应较高沙粒含量,分布范围广;盐爪爪(Kalidium spp.)、马蔺(Iris lactea)、柽柳(Tamarix spp.)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土壤水分、盐分和粘粒含量,属于小生境群落;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群落生境对应较高的降水量,分布于沙漠东部。因此,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保护与固沙植被建设中,应加强对土壤生境的保护,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固沙植物及其恢复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乌兰布和沙漠草本植物的组成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集的植物标本和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分析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物种种类组成及物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乌兰布和沙漠中共有草本植物232种,隶属于41科120属。菊科、禾本科和藜科是优势科;(2)草本植物的生活型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和草质藤本4个类型,乌兰布和沙漠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分...  相似文献   
13.
以玛曲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对该区不同沙化程度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地沙化进程中,存在着土壤机械组成不断变粗、土壤容重不同程度增加而孔隙度相应减小的变化趋势。在0~20cm层,植被盖度<50%的中度沙化草地和植被盖度<10%的极重度沙化草地与植被盖度>80%的天然草地相比,土壤中砂粒含量分别提高10.7%和15.2%,土壤容重分别增加9.3%和12.4%,土壤孔隙度分别减小10.4%和13.9%;随沙化程度的加剧,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层次也有所加深。  相似文献   
14.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考察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库姆塔格沙漠的实地观测、样品分析和资料收集,获得了沙漠地区的基础数据。沙漠面积约2.29×104km2(2001年),沙漠存在向东南方向移动和周边扩大的趋势;库姆塔格沙漠沙丘形态以新月形沙丘链为主,羽毛状沙丘为特色,星状和其他复合型沙丘大量分布的特点;羽毛状沙丘的"羽轴"是一种较特殊的复合型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前后相连,在沙垄和沙垄之间的沙平地有地形起伏,形成较宽大的弧形沙埂,基本与沙垄走向垂直,由这些沙垄和沙埂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沙漠内部羽毛状沙丘分布区全年盛行东北风,全年平均风速5.94m/s,年总输沙势944.46 VU;调查记录了沙漠区107种植物和79种脊椎动物,发现野骆驼在沙漠西部的水源地,3种稀有荒漠植物的新分布区;提出沙漠最早形成于70万年的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流动沙丘区、固定沙丘区和退耕区的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地土壤紧实度和植物群落的调查测定,分析了土壤紧实度和植被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区土壤紧实度与植物种数、植物个体数、丰富度指数、草本植物种数和草本植物个体数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紧实度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种数和灌木个体数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区系特征及地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荒漠草原过渡地带,植物区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地理学意义。通过对乌兰布和沙漠天然植物物种调查统计,对区域植物区系科属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典型荒漠区和草原区植物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共有天然植物51科161属318种。物种组成20种以上的优势科和10种以下的寡种科为植物区系的主体,区系优势明显;单种属数量较大,说明植物区系整体物种多样性并不丰富,而优势属在种的层次上丰富度较高,有一定的优势,在荒漠植物区系属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科的世界成分和属的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反映了植物区系分布与世界气候带相适应的特征,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明显。沙漠植物区系特征与其沙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区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和中下游防护林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与安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前人研究成果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说明,灌木林占石羊河流域林业用地面积的71.3%,是重要的生态保障植被。保护河岸能力较优的河岸林植被组合是盐化草甸+灌木。森林在石羊河流域减灾中发挥着保持水土、减少洪灾和防风固沙的作用,灌木林是该流域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尾闾(青土湖)水面形成后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青土湖不同土层、不同水面距离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电解质,对比不同土层和水面距离的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其空间变异性以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青土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均较低,水面形成的干扰改变了原状土壤的理化性质,水面的形成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范围在0~40cm。;2)0-60cm土层深度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和土壤溶液电导率分别在距水面100-150m和300 m处达到最大值,在距水面200 m处为最小,呈波浪式变化,这种波浪式变化与其原湖泊沉积和区域气候环境相符合。;32)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空间变异性,各养分指标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规律明显,不同水面距离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含量均比40~80cm高,土壤各养分含量除了土壤全钾含量在0~80cm、土壤全磷在60~80cm为弱变异外,其他均属于中等变异。;43)在0~40cm土层深度,有机质与全氮、全钾,速效氮、电导率呈正相关;电导率和速效磷、全磷呈正相关。青土湖的土壤各养分含量均较低,水面形成的干扰改变了原土壤的理化性质,水面的形成对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范围在0~40cm。  相似文献   
19.
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探讨石羊河下游流水和断流河段的河岸带景观,对其绿洲形成、分布及其结构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据有参考意义。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发生和分布受到河流地貌约束,顺直型河道区域的景观丰富度约为分汊型和漫流型的2倍,在漫流型河道区域以农田为优势斑块。流水和断流河段的景观结构分别呈带状水平结构和镶嵌结构,而斑块丰富度逐渐降低,均匀度增大。地下水位深度达7-8 m引发景观组成和结构变化,距离河床约200 m是河岸带景观发生转变的区域。石羊河下游河岸带景观变化时间与河流改道及水利改造时间相一致,因人类土地利用方式增减景观要素,区域水资源变化促进景观演变。河岸带景观结构是区域绿洲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地处典型荒漠地区的石羊河中游的2个天然柠条林种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柠条种群分布、密度、盖度等特征,分析2分布区柠条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石羊河中游2分布区天然柠条种群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类型,但聚集度存在一定差异;红敖包和阿拉古山天然柠条林种群密度相差不明显;2地天然柠条林的平均地径也相差甚微。通过方差分析法分析差异都不是很明显;2个柠条种群分枝数和新梢长度差异显著,红敖包柠条林的新梢长度明显大于阿拉古山,而分枝数相反;种群结构大小的调查显示,2个天然林都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