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5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三、理想蛋白及氨基酸平衡模式 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 IP)的概念是Howard在1958年提出来的。即当日粮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时,动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饲料蛋白质。上述情况,随着日粮蛋白质的提高,畜禽对各种氨基酸的需要量都在增加,即氨基酸的比例模式不变。ARC(1981)首先在标准中列出了理想蛋白质模式。  相似文献   
42.
计成  刘金华 《饲料工业》1995,16(9):23-25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抗生素对肉鸡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第1组采用正大肉鸡料510、511、513为对照组,第2、3、4组为试验组,分别添加土霉素、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硫酸粘杆菌素,4个组饲粮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2000只爱拔益加肉鸡分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结果证明,4个组鸡只成活率有显著的差异(P<0.01),分别为87.7%、94.9%、93.3%、89.7%。4种料的增重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土霉素组与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和硫酸粘杆菌素组比较,日增重依次提高11.6%、10.2%。料肉比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料组为最低,其次为上霉素组、硫酸粘杆菌素组,正大组饲料报酬最高。增重的饲料成本依次为4.83元/kg、4.52元/kg、4.55元/kg、4.75元/kg。与产品效益相联系综合分析结果,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组饲料和硫酸粘杆菌素组饲料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43.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或予混添加剂中的维生素 A 经过碱性皂化作用、乙醚提取和蒸干后,溶于甲醇中,然后在 HPLC 上利用萤光检测仪在 Ex=325nm;Em=480nm 条件下进行了测定。测定所用条件为:固定相:Spherisorb ODSⅡ;流动相:甲醇:水=90:10;流速1.00ml/min。维生素 A 保留时间5.3分钟。测定结果表明,维生素 A 的回收率在94%以上,不同饲料样本变异系数(CV%)范围在4.1-7.5之间。  相似文献   
44.
选取平均体重为8.321±0.549kg的35日龄断奶仔猪(杜×长×大)108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对照组添加60mg/kg盐霉素(沸石粉载体,12%);处理1组添加60mg/kg盐霉素+20mg/kg进口硫酸粘杆菌素;处理2组添加60mg/kg盐霉素+20mg/kg国产硫酸粘杆菌素。试验期21d。结果显示,两者配合使用对仔猪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肉比、腹泻率,干物质、能量、粗蛋白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使日增重提高10%以上,料肉比降低6.5%~7.1%。国产硫酸粘杆菌素使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结果表明盐霉素和硫酸粘杆菌素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国产硫酸粘杆菌素和进口硫酸粘杆菌素对仔猪生产性能的改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45.
试验研究玉米-豆粕型日粮不同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京红1号蛋种鸡生产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将1728只24周龄京红1号蛋种鸡,按3×3试验设计(蛋氨酸0.33%、0.38%、0.43%,赖氨酸0.75%、0.85%、0.95%),设9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48只),试验期16周。结果表明:试验16周后,随日粮蛋氨酸水平增加,能够显著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产蛋量,且降低料蛋比(P<0.05);随日粮赖氨酸水平增加,蛋鸡产蛋率显著增加(P<0.01)。除蛋重外,日粮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其他生产性能指标均有显著互作效应(P<0.05),且以0.43%蛋氨酸和0.95%赖氨酸组(处理9)产蛋率、产蛋量最高。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蛋种鸡繁殖性能无显著互作,试验4周后,日粮蛋氨酸水平对孵化率、健雏率有显著影响(P<0.05),母雏率随赖氨酸水平增加而改善。处理9种蛋净利润最高为0.6126元/(d.只)。综上,日粮蛋氨酸水平为0.43%,赖氨酸水平为0.95%时,京红1号蛋种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最佳,种蛋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46.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确定"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试验选用32周"京红1号"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4个处理组饲粮维生素E水平分别为0、5、15、30 IU/kg。预试期1周,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各组平均蛋重随着饲粮中维生素E水平的升高而增加,30 IU/kg组的平均蛋重显著高于5 IU/kg组(P0.05);0 IU/kg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果显示,当饲粮中添加5 IU/kg维生素E时,"京红1号"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相对较好,其基础日粮中天然维生素E含量为15.38 mg/kg,折合后为23 IU/kg维生素E,推荐"京红1号"蛋鸡产蛋高峰期需要量为28 IU/kg。  相似文献   
47.
48.
肉鸡肌肉品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鸡肉是重要肉食品之一,在肉类的消费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比重超过30%,且年均增长率超过1%。现代化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肉产量迅速增加,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然而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与肉的品质特别是风味的不尽人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针对鸡肉品质的研究已成为畜牧业生产和食品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粗蛋白质饲粮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对大午金凤蛋鸡育雏期生长性能和氮排放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大午金凤蛋鸡38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以对照组中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为标准,降低另外3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补充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使其粗蛋白质水平分别达到20.02%、19.39%、18.44%、17.36%(实测值),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均满足NY/T 33—2004的要求。1~6周龄进行6周试验,6周龄末继续观察,持续观察至20周龄。结果表明:1) 18.44%和17.36%粗蛋白质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末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除18.44%粗蛋白质组平均日采食量外,均显著高于20.02%粗蛋白质组(P0.05);随着饲粮中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补充限制性氨基酸使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末体重呈线性显著增长(P0.05); 20.02%和19.36%粗蛋白质组各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18.44%粗蛋白质组6周龄末体重均匀度最佳。观察期间,18.44%粗蛋白质组蛋鸡体重数值均高于其他各组。2) 18.44%粗蛋白质组空肠和回肠长度显著高于20.02%粗蛋白质组(P0.05),但与17.36%粗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3) 18.44%粗蛋白质组粗蛋白质表观存留率显著高于20.02%和19.39%粗蛋白质组(P0.05),氮排放率和氮排放量显著低于20.02%粗蛋白质组(P0.05)。综合大午金凤蛋鸡生长性能和氮排泄量可知,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并补充限制性氨基酸不仅有利于大午金凤育雏期蛋鸡的生长发育,还可提高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50.
本试验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了豆粕、玉米中的真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消化率用去盲肠公鸡作试验动物,用修正的Sibbald强饲法进行测定。定标的结果表明,豆粕中除与胱氨酸有关的几个方程外,其它氨基酸的定标经检验证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玉米真可消化氨基酸的定标性能不如豆粕好,目前还不能进行实际的应用,但大部分氨基酸定标方程的相关系数经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用NIRS预测玉米真可消化氨基酸是可行的。近红外光谱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日常测定鸡真可消化氨基酸的即时分析方法,它能够替代查书面值以及使用耗时而昂贵的体内法测定真可消化氨基酸含量。营养学家可根据真可消化氨基酸数据进行饲料配方,起到准确、及时、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高效利用饲料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