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3篇
  20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Ⅳ.病叶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叶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中,可见一些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淀粉粒累积,一些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以及伴胞的细胞质或液泡中有一个或多个蛋白体存在,一些伴胞中有特异性的非外壳蛋白存在,一些细胞中有一些不定形的粒状内含体或砂状结构,而在病株的不同叶位,这种砂状结构数量不同,以+1叶所见最多.研究结果还佐证了前文有关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过量累积可能引起叶绿体的破坏及其后叶片褪绿病斑形成的假说,并推测这可能是同化产物的运输通道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分离物CP基因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云南保山、楚雄、石林和宜良等4地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感病稻株,提取病叶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4个RSV云南分离物的CP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长999 bp,其中CP基因由969个核苷酸组成,编码322个氨基酸。与其它已报道的RSV分离物CP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我国RSV分离物可以划分为2个不同的组,大部分RSV云南分离物为一组,其它的RSV 分离物为另一组。以RSV-CXi分离物的CP与纤细病毒属的其它5种病毒的CP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RSV与MStV亲缘关系最近,而与RGSV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编码的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功能鉴定为切入点,研究RSV的致病机理。【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在本氏烟中对RSV编码的6个蛋白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鉴定NSvc4蛋白与其余5个蛋白间的互作关系,并用酵母双杂交体系(Yeast two-hybrid,YTH)对NSvc4与CP蛋白间的互作再次验证。利用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系统在本氏烟叶片研究NSvc4蛋白和CP蛋白的致病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验证致病性鉴定结果。【结果】RSV NSvc4蛋白能与CP蛋白互作,且蛋白复合体在本氏烟细胞中能够定位到叶绿体。致病性鉴定显示,PVX-RSV-NSvc4侵染的本氏烟表现为花叶症状;PVX-RSV-CP能够在侵染叶上诱导花叶症状,但是系统叶却恢复健康;PVX-RSV-NSvc4与PVX-RSV-CP共侵染的本氏烟和PVX-RSV-NSvc4CP侵染的本氏烟的侵染叶、系统叶均表现出了严重病症。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VX载体在各侵染本氏烟中的累积量均较低,而RSV CP和NSvc4基因的表达量与本氏烟的发病症状紧密相关。【结论】NSvc4和CP蛋白均有致病性。CP蛋白的致病力不能持久,但是与NSvc4蛋白互作后具有持久致病力,表明二者协同在RSV致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藻乙醇提取物抗真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福建沿海几种常见海藻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孔石莼(Ulva pertusa)的乙醇提取物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浒苔(Enterom orphasp)、沙菜(Hypneasp)、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的乙醇提取物对甜椒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生长抑制率都在40%以上;江蓠、沙菜和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的乙醇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Gloeosporium musarum)和苹果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都在90%以上;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 e)乙醇提取物对苹果青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也在90%以上.化学预试验法结果表明,抗菌活性成分可能为酚类、糖类、内酯或甾醇.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湖北荆州地区一些棉田棉花叶片上发生一种新的棉花病害,暂定名为棉花皱缩花叶病。通过症状描述、电镜观察和生物学接种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症状疑似病毒病,但与已经报道的棉花病毒病症状都不相同。电镜观察显示,病株叶片汁液中存在4种杆状病毒颗粒,大小分别约是18nm×300nm、18nm×500nm、18nm×800nm、18nm×1100nm。生物学接种结果表明,该病不能经种子、棉蚜、烟粉虱、汁液摩擦4种方式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国外主要水稻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动向,联系我国水稻病毒病的实际,历史地回顾并总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暂黄病六十年代前中期及其以后几次大的流行的主要原因和经验教训;概要地综述了水稻病毒病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发生的11种水稻病毒及类似病害的病原、分布、介体、传播和发生流行的一些关键因素,指出在全国稻区仍以暂黄病和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最大,为害最重。病害在品种间的抗性有显著差异,只有适合流行的年份栽培大量感病品种,遇上大量带毒介体,流行才成为可能。展望未来的5年,  相似文献   
17.
福建马铃薯S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发生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福建省马铃薯S病毒(PVS)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对福建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PVS进行了鉴定和普查.在利用电镜技术和传统生物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克隆了PVS外壳蛋白(cp)基因,依据PVS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建立了PVS不同分离物的系统进化树.研究表明,利用PVS 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可准确鉴定PVS,同时可分析不同分离物间的分子差异.利用病毒特异性引物和DIG标记的PVS cp基因为探针,分别利用RT-PCR技术和核酸斑点杂交技术(NASH)对PVS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技术进行了改进.调查结果表明,PVS在福建省广泛分布,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当地农家自留种可能是田间PV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南方菜豆花叶病毒(SBMV)主要有2株系:菜豆株系(SBMV-B)和豇豆株系(SBMV-C),血清学方法不能予以区分。根据已报道的核酸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并克隆到载体Bluescript中,序列测定予以证实后利用随机引物法合成放射性cDNA探针,再进行体外转译合成地高辛UTP标记的RNA探针。2种探针均可分别特异地检测Northernblot膜上的SBMV-B和SBMV-C。RNA探针检测SBMV-B和SBMV-C灵敏度分别为:0.1μg和0.01μg。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近几年来研究的最新资料,从植物病毒RNA间的重组位点的特征以及重组体亲本链双方的来源的角度对植物病毒RNA的重组类型作了介绍,并对其重组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史书记载,被人早就驯养的马,一直与人类二千多年的文明史和战争史紧密关联着。由于习见不怪,所以北京动物园里被驯化得毫无野性的并不比家马长得美的普氏野马,总不如黑白分明、憨厚可爱的大熊猫招徕的游客多。然而,许多动物学家却象关心大熊猫一样关注着野马。据有关方面同志说,目前大熊猫在全国野外分布着千余只,而普氏野马除分散在世界各动物园里饲养、展览的三百多匹外,十多年来在荒原上没有再发现过,自十九世纪末期(1876年),欧洲野马从乌克兰原野上消失之后,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普氏野马在地球上有没有绝迹,成了世界动物学家瞩目的问题。我国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