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塔里木垦区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农业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喷滴灌条件下,对土壤水盐运移动态分析,以期为喷滴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新疆机采棉品种的选育及其进展,并展望了新疆机采棉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业自然风险度量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在风险评估中采用何种方法来测度风险又是一个基本问题。文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自然(巨灾)风险度量的相关数理方法,包括农业灾害损失的“均值—标准差”度量、农业自然灾害损失分布的拟合方法和极值理论下的巨灾风险度量模型,以期为农业自然(巨灾)风险的定量研究及其保险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考虑河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并借鉴已有干旱灾害恢复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数据的可取性和详尽程度,选取降水量、复种指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效灌溉率、劳动力比重、农民人均收入和农业产投比等八个指标,构建农业旱灾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河北省11个市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石家庄旱灾灾后恢复力最高,级别特征值为4.2329,其次是唐山市为4.0046,张家口市恢复力最低,级别特征值为1.8079,各地区旱灾灾后恢复力差异明显。而在影响恢复力高低的因素中,发现不同的因素对旱灾灾后恢复力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降水量是影响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有效灌溉率在农业干旱灾害灾后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占较大的权重,对灾后恢复力的影响较大,农民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产量对灾后的救助及农民生活的恢复重建也具有较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育的胞质不育系、引进核不育系及其亲本,在网室隔离条件下进行蜜蜂传粉试验,研究表明:繁育胞质不育系、核不育系种子产量的差异不大,核不育系X1139显著高于胞质不育系X海岛棉恢复系1304R的制种种子产量,胞质不育系中不同的不育系亲和力不同,制种产量各有不同;制种产量受蜜蜂造访频率、亲本亲和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陆中43号(原名科杂2号)是农一师农科所和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陆海三系中长绒杂交棉。该品种结铃性强,产量高,抗病性好,2009年2月通过新疆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7.
依据指标选取原则,综合农业旱灾对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影响,构建了农业旱灾社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2006—2016年农业旱灾社会风险相关指标数据的模糊综合评判,确定了在评估11年内的模糊合成均值,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得到的结果——相对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值作为分析的原始数据,运用GM(1,1)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对2018—2028年农业旱灾社会风险较高(社会风险值大于0.5)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农业旱灾社会风险值超过0.5的有3个灾变年份,即2018—2019年、2021—2022年、2026—2027年。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运用农业科技,减少灾害损失;风险较大年份,进行提前防御;普及灾害知识,加强民众自救。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针对机采、加工性能需求,对12个杂交种的1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棉所75的加权关联度值最高,其抗病性较好,产量高,纤维品质优,适宜于机械采收。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垦区种植棉花,完全依赖灌溉。在灌排方式下,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随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逐渐推广,节水增产效果明显。我们针对滴灌条件下棉田土壤盐分、水分、养分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滴灌土壤脱盐碱技术提供改良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系杂交棉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简要回顾了新疆陆陆型三系杂交棉、海陆型三系杂交棉和陆海型三系杂交棉的研究历程与主要进展,总结了相关杂交制种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新疆三系杂交棉发展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育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