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水稻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差异,分析抗倒伏相关性状间的关系,为水稻的抗倒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以始穗期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分别为乙烯利(10×10-3 mL/L)、劲丰(5 mL/L)和多效唑(300 mg/L),测定不同处理水稻成熟期的茎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结果]水稻茎秆形态特征与抗倒伏能力对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响应不同.乙烯利和劲丰处理显著降低水稻的株高、秆长和重心高度(P<0.05,下同),提高基部节间的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厚度,增加茎秆中的储藏物质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提高了基部节间充实度,增加茎秆茎粗和壁厚,使得节间抗折力大幅提高,倒伏指数显著降低,水稻抗倒伏能力有效增强;多效唑处理则无显著效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和秆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茎粗、壁厚、充实度、抗折力及维管束的数目和面积、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则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机械组织与茎粗、壁厚、薄壁组织、抗折力及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始穗期喷施乙烯利和劲丰能显著影响植株茎秆的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及抗倒伏指标,降低茎秆倒伏指数,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22.
2007年7月,周口市某猪场发生了一种以初产猪流产、死产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株VR-2332ORF7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流产胎儿的肺、肝等组织中的RNA,经RT-PCR扩增,检测PRRSV为阳性,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该猪场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猪伪狂犬病毒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猪伪狂犬病毒gH基因中187 bp的片段,并克隆到pGEM T栽体上,纯化的质粒作为PCR检测的标准模板,以10倍梯度稀释质粒为标准模板,进行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猪伪狂犬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26×102拷贝·μL-1,与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15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发现均为荧光定量PCR阳性,而常规PCR只能检测出6份阳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R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对宿主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和从代谢方面揭示致病机制,本试验以IBDV毒株感染DT40细胞,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4,48,72和96h取样,细胞计数并分离细胞线粒体,通过线粒体染色,检测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ATP水平,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线粒体脂酰-CoA和NADH、NAD+的含量及NADH/NAD+比值,初步评估IBDV感染对宿主细胞线粒体生物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感染DT40细胞48h后,线粒体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在感染后24h开始下降(P0.05),48h后显著被抑制(P0.01);脂酰-CoA和ATP含量在感染后48h显著降低(P0.01),NADH/NAD+比值显著增高(P0.01)。说明IBDV感染DT40细胞后不但对线粒体造成了损伤,而且脂酰CoA的转运和NADH呼吸链受到抑制,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本研究从代谢角度为进一步探索IBDV感染对鸡细胞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旨在研究鸡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黏附DF1细胞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检测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DF1细胞后鸡TGF-β1表达量的变化,参考GenBank中鸡TGF-β1序列构建鸡TGF-β1的过表达和干扰表达载体,将构建成功的TGF-β1重组表达载体转染DF1细胞后48 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转染效率,荧光定量PCR检测鸡TGF-β1 mRNA水平表达量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鸡TGF-β1胞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通过黏附试验检测鸡TGF-β1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黏附DF1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NDV感染DF1细胞后,鸡TGF-β1胞外表达量显著高于未感染细胞的表达量(P<0.05),经酶切测序鉴定TGF-β1干扰表达和过表达重组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鸡TGF-β1重组过表达载体细胞的TGF-β1 mRNA和胞外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P<0.01),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对细胞的黏附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P<0.01),转染鸡TGF-β1重组干扰表达载体细胞的mRNA和胞外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细胞(P<0.01),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对细胞的黏附率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细胞(P<0.01)。综上,NDV感染DF1细胞后,鸡TGF-β1的表达量增加,鸡TGF-β1可促进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菌黏附DF1细胞,这为进一步研究鸡TGF-β1在家禽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6.
采用室内培养基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纳米ZnO和纳米TiO2对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L.)和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溶磷能力、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水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100 mg/kg剂量的纳米TiO2+接种A.flavu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难溶性磷酸盐培养基滤液中的有效磷含量;添加30 nm粒径纳米ZnO 10 mg/kg+接种A.fumigatus处理的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盆栽水稻土壤磷酸酶活性以及水稻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添加500 mg/kg剂量的纳米ZnO抑制了真菌对磷酸盐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27.
以淮麦30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施肥、速效氮+控释氮肥、控释氮肥3种不同的肥料运筹模式,研究2种不同播种方式(零共生套播、旋耕条播)和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共生套播小麦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较旋耕条播小麦分别提前了11、4、3、3、2 d,生育期比旋耕条播长9d.3种肥料运筹模式中以速效氮+控释氮肥处理效果最佳,能够显著增加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零共生套播和旋耕条播条件下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8.7%、2.1%、8.0%和3.8%、0.6%、6.6%.在总施氮量255 kg/hm2的相同条件下,速效氮+控释氮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增产显著,在2种播种方式下分别增产8.0%、6.6%.表明无论在零共生套播方式还是在旋耕播种方式下,合理进行速效氮、控释氮肥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小麦的穗粒结构,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8.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稀施保"对玉米抗倒性和产量等性状的影响,选择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设置67500、75000、82500、90000株/hm2共4个种植密度,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分析大喇叭口后期施稀施保对玉米抗倒伏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明确稀施保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无论是清水处理还是稀施保处理,苏玉29的株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均呈上升趋势,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清水处理相比,稀施保处理的玉米株高、穗位高均有所降低;各密度下的倒伏率均有所降低,平均倒伏率显著降低.种植密度由67500增加到90000株/hm2,稀施保处理下苏玉29的理论产量分别较同密度清水处理提高了10.2%、8.5%、6.8%和6.2%,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达最高值12689.6 kg/hm2.  相似文献   
29.
分析女性对公园的利用特性,了解女性的心理需求和景观偏好,这对公园规划设计实现“人性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调查泰安东湖公园和南湖公园,从女性使用者的基本属性、游园特征和景观喜好倾向性三个方面分析女性对公园利用特性,以期为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提高产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ncheniformis)的产酶能力,本试验以前期分离的产纤维素酶地衣芽孢杆菌LY02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了诱变选育,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并分别对其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初始pH和金属离子等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经诱变选育后突变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4.31%。其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24 h,培养基初始pH 5.0,K+和Ba2+对纤维素酶的产生有激活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将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开发为生产菌株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