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68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54篇
  38篇
综合类   517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448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了对一些大综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瓜果蔬菜作物等以及某些特殊稀有的植物种子或茎叶材料保留下来留取后用,使种子鉴别宣传推广有标准、有对照和观察实际效用;也使检验工作有数据、有理由、有资料可供查档。据我们在种子工作中学习实践,现介  相似文献   
952.
953.
迪卡商品蛋鸡产蛋期饲料配方筛选试验通过在迪卡商品蛋鸡产蛋期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兰州正大124料精(35%、11.8%、0%)日粮对比分折,筛选出质优价廉且符合甘肃酒泉地区饲料资源的商品蛋鸡产蛋期配方,应用于生产,为提高各养鸡场经济效益发挥作用。试验选...  相似文献   
954.
<正> 一、夏秋蚕主要成绩及其在蚕茧生产中的地位我县继50年代初开始养秋蚕,到70年代开始养夏蚕和晚秋蚕,实行四季养蚕布局。据记载,1964年我县正秋全县平均单产为20.81公斤,全年平均单产为26.84公斤:1974年正秋平均单产24.31公斤,四季平均单产24.10公斤;  相似文献   
955.
家蚕新突变型第二h斑油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自然突变第二h班油 (mottledtranslucenth2 )的形态特征为 :幼虫皮肤中低度透明 ,遍布不透明的白色小斑点。遗传分析结果 :①第二h斑油蚕为隐性基因突变 ;②与橙色卵 (ci)连锁遗传 ,第二h斑油基因属于第 2 0连锁群 ,基因座位 (2 0 - 0 .0 ) ,命定其基因符号为ohm2 ;③确定此座位上 4个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为 :+ >ohm>ohm2 >oh。  相似文献   
956.
957.
近年来,我区养殖专业户发展很快。1988年底已发展到9313个,占农户总数的8.9%。但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养殖专业户受各种因素制约效益很低,甚至亏损、倒闭。笔者经1年多蹲点调查,总结了效益较高的养殖专业户的经验。1.合理确定规模确定饲养规模应考虑以下3个限制因素:①资金。分为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部分,同定资金包括建造畜禽舍、购置设备和用  相似文献   
958.
由河北省卢龙县华宝工艺厂研制的HB—漏房修补剂,最近经有关专家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漏房修补剂广泛吸取了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最新科研成果配制而成。该产品对裂缝修复率达99%,渗漏修复率达97%。主要适用于焦顶(炉碴房)或水  相似文献   
959.
黄棕壤棉麦两熟制地区,棉花籽棉产量与氮素用量的关系呈一元二次方程,其经济施氮量为每亩(666.7m^2)9-12kg。在这个范围内,经济施氮量的籽棉产量当最高点的99.8%。棉花施氮量与叶片含氮量呈线性相关,在一定生态条件下,于棉花花期测定叶片全氮含量,指导花期氮肥的施用,可以减少氮肥施用的盲目性,提高施氮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60.
枣树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尤其是河南新郑灰枣以个大、核小、结果早、效益高、果期短、含糖量高、抗风沙、耐旱涝、耐盐碱,以品质优畅销省内外,但长期以来,由于沿袭传统的稀植粗管,结果迟、产量低、效益差,如何使枣树集约经营,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的,成为枣树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新郑市枣树研究所从1992年以来,同陕西省绥德县从业局、新疆泽普县林业局联合攻关,经过4年努力,到1996年底共建枣树密植园373.3hm^2,其中1992年在新郑市栽植33.3hm^2,亩植110株的产鲜枣561kg,栽植148株的产鲜枣754.8kg,栽植800-1200株的产鲜枣3000kg以上,实现了一年栽植,二年有产,三年丰产,深受群众喜爱,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