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采用室内接虫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新棉33B的4个代别转基因材料进行了抗棉铃虫鉴定。结果表明,新棉33B各代别对棉铃虫均表现一定的抗虫性,同一转基因材料各代别间抗虫性依次为:第1代种、第2代种、原代种、第3代种。经抗虫棉饲喂的幼虫由于受抗虫棉不同程度的毒蛋白影响,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结果影响了化蛹时间、蛹的质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MMF方程对3个大麦品种籽粒发育期间的植酸累积过程进行拟合分析,并研究其与蛋白质、总磷含量动态累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供试大麦品种的植酸含量随时间变化过程符合"S"型曲线,累积速率变化则呈"慢-快-慢"的单峰曲线,累积高峰出现在花后13~14 d;不同大麦品种的植酸累积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裸大麦品种CAW453的植酸累积持续时间较2个皮大麦品系(03-34和06-08)短,但其累积速率的变化幅度较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植酸含量和粒质量变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酸累积动态并不受蛋白质和总磷含量的影响,其合成速率与蛋白质、总磷累积速率之间关系不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大麦籽粒中植酸和磷的累积机制可能彼此独立,在大麦籽粒发育期间可能存在着比植酸合成更为活跃的其他磷代谢行为.  相似文献   
14.
氮素营养对短季棉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素营养对短季棉生理代谢及产量有显的调节作用。在杭州,慈溪两试点,浙506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87.7、97.0kg.hm^-2,可显提高功能叶比叶重及全氮,钾和叶绿素含量,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叶片衰;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协调碳氮营养代谢,增强盛花前根系活动促进棉株稳健生长。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和EDTA对短季棉活性氧代谢及铃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EDTA对短季棉活性氧代谢和铃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上升,短季棉功能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分别呈显著下降和增高趋势,幼蕾、花中SOD、P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密度在6万~9万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并不会导致幼蕾、花中SOD、POD活性的显著下降。EDTA减缓了功能叶中SOD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积累,提高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强幼蕾、花中SOD和POD活性,具增铃增铃重的效果。同时,密度在9万株·hm-2时,EDTA的增铃重效应较佳,且总铃数和伏桃比例也高  相似文献   
16.
以苗期表现为耐铝性具有明显差异的 10份大麦基因型为材料 (耐铝和铝敏感基因型各 5个 ) ,研究铝胁迫条件下生育后期植株生物量、铝和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 ,铝胁迫抑制植株干物质积累 ,但抑制程度因基因型而异 ,上 70 119等铝敏感基因型受影响较大 ,且两类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成熟期明显大于乳熟期。铝胁迫显著降低敏感基因型的子粒产量 ,但对耐性基因型的影响较小。铝胁迫增加所有基因型根系和地上部的Al含量 ,但增加幅度基因型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耐铝基因型增加较少 ,而铝敏感基因型表现显著增加。酸性土壤上 ,根系和地上部N、P、K、Ca、Mg和Zn等养分含量 ,铝敏感基因型显著减少 ,耐铝基因型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短季棉浙506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汁方法,研究建立了低酚棉浙棉9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的产量函数模型。经模拟寻优获得了达到1500kg/hm~2皮棉的五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两年结果平均值是:每公顷密度为46770~47580株,氮肥(纯N)209.7~243.0kg,磷肥(P_2O_5)64.5~68.7kg,钾肥(K_2O)210.9~221.7kg,打顶时期为7月29~8月2日。在金华、兰溪棉区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下,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是:氮肥>钾肥>打顶时期>密度>磷肥。还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效应趋势。同时进行了小面积的验证示范试验、信息反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处理大麦品种浙农大3号的种子,然后种于大田,将获得的M2代材料进行生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鉴定,入选的M3代材料继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幼苗、生育期、叶、茎秆、穗及育性等生物学特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突变体,变异类型丰富,突变群体的表型变异率约为7.46%.本研究构建的突变群体为大麦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大麦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麦绿素专用大麦的生产方式完全有别于普通啤用或饲用大麦生产,它以生产嫩叶(营养器官生物量)为对象,不仅要求生长快,鲜叶产量高;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营养品质,要求嫩叶有较高的叶绿素、蛋白质、维生素(Vc)、矿物质含量及SOD活性,并要保证产品不受有害物质的污染。但目前在生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