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虾塘种稻模式可在保持池塘养殖规模的同时,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虾塘养虾与利用水面种植水稻的双增产双丰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本研究从虾苗投放、水稻品种、水稻栽种、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水稻收割等方面将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共6 670 m2的虾塘内放养体长1 cm的红螯螯虾苗,每667 m2放养5 000尾,养殖6个月后每667 m2产出商品虾126 kg,获得收益12 600元。通过浮板的形式共种植水稻480 m2,产出水稻349 kg,米200 kg,稻米售价20元·kg-1,共获得收益4 000元。若以池塘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400元。若以浮板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5 558元。667 m2总成本为7 700元。即该养殖模式不影响虾的产量,667 m2可增收5 300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69(若以浮板面积计算,则增收更高)...  相似文献   
22.
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螯虾,具有良好的养殖前景。为了从多角度提高对红螯螯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认识,通过PCR扩增了其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并进行了克隆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螯螯虾ITS序列长度为722~942 bp, ITS1长度短于ITS2,5.8S和ITS2的GC含量较高。其中ITS1长度为157~166 bp,平均GC含量为42.3%~42.9%,是迄今为止甲壳类中发现的最短的ITS1序列;5.8S除了有一条序列长度为159 bp外,其余479条序列均为165 bp,平均GC含量为55.6%~55.9%;ITS2长度为394~614 bp, GC含量为53.6%~54.0%。序列比对显示,整个ITS中微卫星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共有4处,其中ITS1中有1处,为(CAT)n类型;ITS2中有3处,分别为(AGGC)n、(TGC)n和(TAA)n。个体内差异分析表明,红螯螯虾ITS个体内存在...  相似文献   
23.
利用MISA软件对3种鲌亚科鱼类全基因组中的完整型微卫星进行了搜索,并对其分布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1.055 Gb)、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 (1.006Gb)和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1.116 Gb)全基因组中,分别筛选出772276个、548726个和772329个完整型微卫星。相对丰度分别为732.0个/Mb,553.2个/Mb和691.2个/Mb。微卫星总长度分别为14.29 Mb,9.42 Mb和15.02 Mb,分别占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1.35%,0.94%和1.35%。在1~6个不同碱基重复类型完整型微卫星中,3种鲌亚科鱼类的6种碱基类型数目排序是一致的。均是单碱基重复数目最多,然后依次是二碱基、四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和六碱基。3种鱼三碱基和四碱基重复中数量最多的分别是AAT和AGAT,但在翘嘴鲌二碱基重复中,AT重复微卫星的数量要多于AC重复。3种鱼中不同碱基类型微卫星分布频率随着重复单元拷贝数和长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微卫星重复单元长度主要分布在10~30 bp,分别占微卫星总数的90.54%、94.27%和89.17%。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鲌亚科基因组特征提供参考,并为今后进行这3种鱼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遗传信息评估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究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体色与其营养成分之间的连锁关系,测定分析棕黄色[体质量为(51.8±4.2)g]、草绿色[体质量为(52.9±3.4)g]和天蓝色[体质量为(48.5±10.9)g]三种体色个体肌肉的营养组分。结果显示,草绿色个体腹部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棕黄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棕黄色、草绿色、天蓝色三种体色个体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38.83%、41.52%和34.6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均超过60%;草绿色个体显著高于棕黄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属于优质蛋白;呈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6.87%、41.94%和53.41%,天蓝色个体显著高于草绿色和棕黄色个体(P<0.05),表明天蓝色个体的肉质风味更加鲜美。三种体色的红螯螯虾之间总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棕黄色个体显著高于草绿色和天蓝色个体(P<0.05);饱和脂肪酸主要以棕榈油酸(C16:0)为主,棕黄色个体中C16:0的含量高于草绿色和天蓝色个体,并与草绿色个体形成显著性差异(P<0.05)。在多不饱...  相似文献   
25.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吉农4号”玉米种衣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吉农4号”玉米种衣剂按m(种衣剂):m(玉米)=1:50和1:25拌种包衣,在15℃条件下,对玉米出苗没有影响;在5℃条件下,提高出苗率4%。不同剂量及温度条件下均有壮苗、促进根系发育、使叶色浓绿的作用。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差异显著;茎粗增加,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6.
采用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15%磺草酮油悬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磺草酮油悬剂在玉米三、四叶期施用,剂量为0.180~0.450kg/hm^2,稗草的平均防效为86.0%。对各种阔叶杂草总平均防效为77.4%,对杂草的鲜重平均抑制效果为78.5%,而且杀草谱广,防效持久,不影响后茬轮作。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及其杂交子一代鲌鲂F1(C.alburnus♀×M.amblycephala♂)、子二代鲌鲂F2(self-crossing of C. alburnus♀×M. amblycephala♂)背部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与对比。结果显示:鲌鲂F1和F2肌肉的水分含量均显著低于父本团头鲂(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鲌鲂F1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鲌鲂F2和团头鲂(P<0.05)。4种鱼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鲌鲂F2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呈味氨基酸(DAA)、∑EAA/∑TAA、∑EAA/∑NEAA、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均不同程度高于亲本及鲌鲂F1。4种鱼均检测出20种以上的脂肪酸,其中,鲌鲂F1的∑PUFA和∑EPA+DHA含量高于双亲,并显著高于鲌鲂F2(P<0.05),∑SFA:∑MUFA:∑PUFA比值为1:1.88:1.02,较双亲及鲌鲂F2更接近人体合理膳食的理想模式。综合分析,相较于双亲,鲌鲂F1具有高脂、高蛋白、高EPA+DHA和均衡的脂肪酸组成等营养价值特点,鲌鲂F2则具有低脂、高蛋白、均衡的氨基酸组成以及最优的食用品质。因此,鲌鲂F1和F2具有不同的营养品质特点,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均具有良好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正小球藻是第一个被人工培养的微藻,它可作为人类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也可作为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饵料和饲料添加剂,还可作为培养轮虫的饵料以及用于提取EPA、DHA、类胡萝卜素、虾青素等。此外,小球藻可用于调节水质。小球藻大规模培养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50-1979年主要进行开放水池培养的研究,1980年开始进行密闭和半密闭反应器培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5 3%金穗片剂每公顷应用商品剂量 30 0~ 4 0 0g ,可有效防除移栽水田大多数常见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草及种子繁殖的莎草科杂草 ,同时高度抑制块茎繁殖的莎草科杂草 ,综合防草效果达 90 %以上 ,而且对水稻安全 ;此剂具有崩解速度快、水溶性好、扩散性强、持效期适宜的特点 ,应用极其简便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
氰津莠悬浮剂苗后防除玉米田杂草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剂量质量分数为30%氰津莠防除玉米田杂草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氰津莠悬浮剂在玉米2~4叶期施用,剂量为0.99~2.70kg/hm^2,对单子叶杂草的防效为43.0%~98.8%,对双子叶杂草的防效为83.2%~100%,对杂草鲜重的抑制效果为60.0%~98.8%,而且杀草谱广,防效持久,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