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免疫鸡增重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MMA)对免疫鸡增重和免疫效果的影响。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1、C2)和单剂量重复接种组(T1、T2),T1、T2组按推荐免疫剂量单剂量重复接种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C1和T1、C2和T2分别于二次接种后第7、14天逐只空腹称重,剖检记录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另选取40只SPF雏鸡,分为空白对照组C20、攻毒对照组T21、免疫对照组T22和免疫加药组T23,T22和T23按推荐免疫剂量两次免疫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T23在免疫的同时腹腔注射L-NMMA,二免后第14天T21、T22和T23均接种鸡球虫混合强毒,测定SPF雏鸡平均增重、相对增重、肠道(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病变记分、病变记分减少率(RLS)、血便记分、死亡率及卵囊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接种组的平均增重显著低于未接种组(P0.05),接种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轻微病变且黏膜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和脱落;免疫加L-NMMA组一免、二免后及攻毒后试验鸡的平均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免疫攻毒对照组(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鸡的平均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且免疫对照组和免疫加药组肠道病变记分和卵囊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雏鸡肠道有轻微损伤,且对鸡增重有一定影响;L-NMMA可降低鸡球虫早熟弱毒疫苗对试验鸡增重的影响,且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2.
鸡球虫病是重要的寄生性原虫病,由顶复器门的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感染引起,全世界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约80亿美元。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maxima)是鸡的9种球虫之一,也是集约化养鸡场最常见的三种球虫之一,危害严重,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25个省(市、区)报道存在。1929年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本试验分别于2018年4月和10月收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粪便样品共53份、补料区土壤样品9份、湖水及淤泥样品9份,应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水洗沉淀集卵法、改良抗酸染色法、饱和硫酸镁漂浮法、试管滤纸培养法、滤膜培养法对麋鹿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土壤中寄生虫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对麋鹿苑湖水及淤泥中贝类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北京南海子麋鹿苑53份麋鹿粪便样品均检出了寄生虫卵,感染率为100%,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线虫、吸虫、绦虫和原虫,以线虫、吸虫为主,且主要为混合感染。麋鹿苑土壤深层(90~95 cm)寄生虫虫卵的检出率为100%,高于中层(30~35 cm)和浅表层(2~7 cm)寄生虫虫卵检出率(均为33%),但未检测出钩虫卵和活的蛔虫卵。在湖水及淤泥中检测到环棱螺属、沼螺属、赤豆螺,以环棱螺属的螺类为主,其可能成为广州管圆线虫、华支睾吸虫和抱茎棘隙吸虫的中间宿主。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普遍存在寄生虫感染情况,且与生活环境关系密切,影响麋鹿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为驱虫和轮牧不够,粪便和水塘未进行无害化处理,随粪便排出的虫卵成为循环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4.
利用后偶合技术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对66例不同肿瘤β-葡萄糖苷酸酶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在上皮性肿瘤中此酶含量丰富,间叶性肿瘤除骨软骨瘤含量少外,其余均呈阳性。β-葡萄糖苷酸酶在瘤细胞中含量及活性顺序为:甲状腺腺瘤、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Ⅰ级、胃癌Ⅱ级、肠癌Ⅰ级、胃癌Ⅱ级,肠粘液腺癌、宫颈癌、骨软骨瘤。此外在高分化癌细胞中酶含量丰富,低分化癌细胞中酶缺失。本文还对β-葡萄糖苷酸酶与肿瘤生长的相关性以及种瘤细胞中酸含量的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5.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都敏感,其中牛最易感,人也可患病.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全球大规模流行,所以国际兽疫局(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3%,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型,死亡率可达50%~70%.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动物在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以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的损失.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对病畜和怀疑处于潜伏期的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调运上市.因此导致该地区甚至该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停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英国上一次大规模爆发口蹄疫是在1967年,当时有50万头牲畜被宰杀,经济损失1.5亿英镑.此次发现的口蹄疫使英国每天损失800万英镑,英国农民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在过去6年中下降了70%.  相似文献   
96.
添加抗球虫药和硒对肉用仔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在艾维茵肉用仔鸡日粮中添加两种抗球虫药(盐霉素和山度拉霉素)和微量元素硒之后,对感染球虫病后肉鸡增重的影响。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肉鸡生产模型为:y=2.108 0.038x1 0.013x2 0.003x3-0.016x1x2 0.014x1x3 0.013x2x3-0.013x2^2-0.009x2^2-0.015x3^2通过试验,建立此函数关系,指导于生产实践,更好地抵抗球虫病,提高仔鸡增重量,使感染鸡球虫病的鸡生产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7.
禽流感病毒消毒灭活及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涛  郑明学 《中国家禽》2006,28(14):33-33,34
1 禽流感病毒的化学组成 禽流感病毒是有囊膜的多型性丝状病毒,常为球型,直径为80-120nm,表面有许多突起,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位于这些突起中,核衣壳为螺旋对称,单股,负链RNA。属于亲脂类病毒,病毒粒子大约由0.8%~1.1%的RNA、70%~75%蛋白质、20%-24%的脂质和5%~8%的碳水化合物组成。脂质位于病毒的膜内,大部分是磷脂,还有少量的胆固醇和糖脂。几种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半乳糖、甘露醇等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98.
鸡球虫的体外培养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历经40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已逐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体外培养技术。作者从细胞和鸡胚2方面对这一技术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
复方中药制剂防治鸡白痢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复方中药制剂(泻痢康)对鸡白痢进行防治试验,并对泻痢康的作用机理和毒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泻痢康对鸡白痢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预防保护率为96.7%;对沙门氏杆菌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对肝、肾、心等主要器官没有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明鸡球虫保护性免疫机制,通过人工复制的鸡球虫病鸡,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分别检测了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初次感染雏鸡后,盲肠局部和免疫器官中IgG生成细胞数的动态变化,循环血液中特异性IgG水平的动态变化;雏鸡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和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抗球虫能力。结果表明:(1)攻毒后雏鸡盲肠粘膜、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早于第2~3d(d)开始增殖,在第9~12d达到峰值,随后即开始下降,盲肠扁桃体中的IgG生成细胞数在第22d仍高于对照组。(2)雏鸡感染E.tenella后第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于第18d达到峰值,第30d降至感染后第7d时的水平。(3)特异性母源抗体IgG水平高的雏鸡,抗球虫水平高。雏鸡母源抗体IgG水平随日龄增长逐渐下降,同时雏鸡的抗球虫水平也随之降低,母源抗体IgG水平与抗球虫能力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