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8篇
  13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1990—1991年在三角城种羊场进行青海细毛羊穿衣试验。试验结果,绵羊个体净毛率、净毛量、羊毛长度明显提高。羊毛油脂含量、含水能力得到加强,羊毛中灰尘、杂质含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绵羊穿衣技术是我国西北地区提高绵羊生产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32.
233.
采用VORTEX7.3软件对野牦牛的种群生存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野牦牛集合种群在100年内的种群动态变化接近于根据野外工作得到的种群动态,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为零。在1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呈急剧下降趋势,在20~50年内野牦牛的种群数量下降趋势逐渐缓和,50年后野牦牛种群数量呈稳定下降状态,在95年时野牦牛种群数量最小为50头。在6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为0,在60~7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有升高的趋势,在70~90年内野牦牛的灭绝概率急剧升高,在95年时野牦牛的灭绝概率达28%。野牦牛已处在濒危状态,急需保护。野牦牛死亡率的变化对它们种群生存力的影响要大于环境变化;逐步使野牦牛生境良性发展有利于野牦牛种群的良性发展;通过野牦牛种群间进行个体交换有利于保持它们的进化潜力。  相似文献   
234.
我国是世界上绵、山羊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有绵羊品种约79个,山羊品种48个,然而我国还没有育成经国家审定的肉用绵羊专门化品种.为适应肉羊生产发展需要,自上世纪80~90年代始,我国花费大量外汇陆续引进了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主要有徳国肉毛兼用美利奴、波尔山羊、陶塞特、特克塞尔、波德代、夏洛莱、萨福克、南非美利奴等.受价格因素限制,进口品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肉羊生产需要.“十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争取到国家和地方资助,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肉用绵羊新品种育种工作.培育形成包括肥羔系和多胎系两个品系,核心育种群母羊达3000只,种公羊216只的新品种群.  相似文献   
235.
营养繁殖是无性系禾草维持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产生的潜在种群在预测种群空间结构和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等利用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策略。本研究以松嫩草地常见优势种羊草和伴生种野古草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封育和长期刈割下两种禾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潜在种群的组成、大小和营养繁殖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利用方式下两种禾草的潜在种群均由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芽和苗组成。羊草和野古草潜在种群分别由3和2个龄级组成,均为1龄潜在种群所占比例最高。相比围栏封育,长期刈割显著促进两种禾草分蘖节和根茎上的芽输出成苗,并且对羊草的促进作用高于野古草,羊草的分蘖节与根茎产生的总苗数在两种利用方式下均显著高于野古草。长期刈割显著促进羊草潜在种群的形成,不利于野古草潜在种群的形成。长期刈割能促进两种禾草种群的分株和根茎营养繁殖力,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羊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产生大量芽和部分苗以增加潜在种群、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大量苗以顺利越冬成株的营养繁殖对策;野古草在围栏封育中采取只产生芽、而在长期刈割中采取产生相近比例芽和苗的营养繁殖对策。总的来说,两种利用方式下羊草与野古草...  相似文献   
236.
变压器绕组联结组标号的最新表示法郭健水利部农电司(100761)近几年来.我国电气图中的变压器绕组联结组的表示方法,都已由过去的表示法改变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表示法,与过去的表示法有很大的区别,给运行生产人员识日带来不便。现对IEC标准变压...  相似文献   
237.
238.
1971年,在四川攀枝花市境内,发现了一片2亿多年前孑遗下来的“植物化石”——苏铁自然林,在植物学界引起了轰动,这片占地1168公顷、多达23万多株的苏铁林,是地球上纬度最北的苏铁自然林。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苏铁,国家在此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的“苏铁品种园”、“苏铁观赏  相似文献   
239.
大豆油体乳液稳定性和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大豆油体乳液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将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以水为介质提取大豆油体,方法无毒,利于食用。对其在不同pH值(pH值2~8)、NaCl浓度(0~250?mmol/L)和加热处理(30~90℃,30?min)条件下的Zeta电位、平均粒径和乳析稳定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流变性进行考察。大豆油体乳液的Zeta电位为+20?mV~-40?mV(pH值2~8),等电点约为4.5。在pH值≤3和pH值≥6条件下,平均粒径均为0.4?μm左右;而在3<pH<6时,产生了乳析现象。在较高NaCl浓度下(>25?mmol/L),粒径较大和发生了乳析现象。大豆油体乳液在30~90℃加热处理时较稳定。大豆油体乳液呈现出弱凝胶的性质,其黏度随着油质量分数的降低而降低。研究表明,大豆油体乳液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40.
雏鸡感染新城疫病毒后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新城疫病毒(NDV)LD强毒株以肌肉注射方式感染21日龄麻鸡,于感染后1 d、2 d、3 d、4 d、5 d采取脑、心脏、肺脏、脾脏、法氏囊等组织,分光度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NDV感染组雏鸡的各组织中SOD活性在人工感染后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雏鸡心脏、肺脏、脾脏、法氏囊MDA含量在人工感染后2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MDA含量在人工感染后3 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