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1篇
  6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山药(Dioscorea opposite)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药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用75%酒精消毒15 s,再用2%NaOCl浸泡15~25 min为最佳的外植体消毒方法;(2)MS+6-BA 1.0 mg/L+NAA 0.2mg/L为诱导多芽体较好的培养基配方;(3)MS+NAA 0.5~1.0 mg/L对诱导生根较为适宜;(4)离体条件下获得的零余子在MS+6-BA 0.2mg/L+NAA 1.0 mg/L的培养基上平均出芽数能达4.0,且芽的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32.
灯盏花快速繁殖研究简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灯盏花种子,采用培养基培养和溶液培养相结合的技术,在25 ℃的温度下进行发芽试验,幼苗经0.1%HgCl溶液灭菌3 min后接种于MS培养基上培养20 d,再转植于1/8倍霍格兰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不仅有利于生根,还有利于成苗,提高植株成活率,加快繁殖速度。  相似文献   
33.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 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 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 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 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 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 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云南省马铃薯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从云南省各地收集到的67份马铃薯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条引物共扩增出71条带,其中57条为多态带,多态位点比率为80.3%,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33~0.900,从DNA分子水平证明了云南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将该67份材料分为15组,包括13个复合组和2个独立类,大多数复合组同组内的品种在采集地、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同组内存在遗传分化现象,同时说明了马铃薯基因型的高度变异性及表现型的高度可塑性。  相似文献   
35.
花色素苷是影响花色的主要色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云南地方彩色马铃薯品种‘剑川红’和‘转心乌’,外引品种‘黑美人’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方法从其块茎表皮中克隆到DFR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的三个彩色马铃薯的DFR基因编码3...  相似文献   
36.
山药珠芽生长过程中激素和糖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不同生长阶段的山药(Dioscorea opposita)珠芽内源激素IAA、ZR、DHZR、GA3和ABA的含量,以及还原糖、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的含量,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芽生长期IAA和DHZR含量低,变化小。ZR的含量一直比DHZR高,且变化大,尤其在珠芽生长初期含量下降快。与其它激素相比,GA3含量较高,生长初期呈上升变化,随后缓慢下降,当生长停止时其含量仍较高(1 220.7 ng · g-1)。珠芽完全变褐前,ABA的含量在730.9 ~ 954.9 ng · g-1间波动,在珠芽完全变褐至生长停止期间急剧上升。珠芽开始褐变前,还原糖含量迅速下降,以后变化较小。珠芽生长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曲线上升;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呈直线缓慢上升,当珠芽成熟时可溶性糖、淀粉和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山药珠芽的生长需要高水平的GA3和ZR,当GA3/ABA小于1时,珠芽趋于成熟;茎蔓枯黄珠芽才停止生长,糖、淀粉等物质的积累才终止。  相似文献   
37.
<正> 马铃薯癌种病属国际检疫对象,具有病原菌生命力极强、危害性大,不易防治的特点,发生后往往给马铃薯生产造成损失.为了给防治癌肿病提供依据,笔者对宁蒗县癌肿病发生规律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为了筛选适宜成熟胚离体培养的多棱裸大麦材料,并建立其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培养技术体系,采用3次重复的L25(56)正交设计,探究成熟胚基因型、切割处理、外源生长素(2,4-D)、萘乙酸(NAA)、6-苄基嘌呤(6-BA)和矮壮素(CCC)对多棱裸大麦成熟胚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胚基因型、不同浓度的2,4-D和切割处理均可影响多棱裸大麦成熟胚出愈率,且成熟胚基因型、2,4-D和切割处理间具有一定的组合效应;但不同浓度的NAA、6-BA和CCC对多棱裸大麦成熟胚出愈率没有显著影响。添加0.5~2.0mg·L-1的2,4-D可有效提高多棱裸大麦成熟胚出愈率,但诱导不同基因型的成熟胚愈伤组织所需2,4-D浓度不同。横向切割部分胚芽、横向切割部分胚根-胚芽和纵向切割部分胚均可提高多棱裸大麦成熟胚的出愈率,但横向切割部分胚根对成熟胚的出愈率没有明显影响。在25个处理中,处理Ⅱ、XX和XXV中成熟胚的出愈率分别达到了72.00%±1.91%、70.67%±2.66%、70.00%±1.25%,3个处理的大麦品种ZJ49、D4和ZJ46可用作多棱裸大麦成熟胚培养的候选材料。在25℃、光照16h、光强1 200lx条件下,以添加40g·L-1蔗糖和0.5mg·L-12,4-D的MS培养基培养纵向部分切割的ZJ49成熟胚、添加40g·L-1蔗糖和2.00mg·L-12,4-D的MS培养基培养横切部分胚芽的D4成熟胚或横切部分胚根-胚芽的ZJ46成熟胚,可高效诱导成熟胚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39.
间作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郭华春,他理才(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昆明650201)1前言马铃薯与玉米间套作是云南旱地作物的主要种植方式之一,目前播种面积达200多万亩。间套作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1,2],但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收后最适宜种植的作物及其最适播期,从而来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方法]以马铃薯、大豆(Glycine max L.)和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L.)为试验材料,设计3种作物不同播期试验(6月29日、7月19日、8月8日、8月28日、9月17日、10月7日)。[结果]播期对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都有明显的影响,大豆和荞麦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适时早播有利于其高产,又可避免霜冻的危害;马铃薯的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种植马铃薯的适宜时期是7月中下旬,在马铃薯收后最适宜种植的是荞麦和大豆,荞麦最迟播种的时间是7月中下旬,大豆最迟播种的时间是6月上旬。[结论]该研究可为昆明地区马铃薯收后作物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