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3篇
农学   21篇
  6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3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91.
[目的]分析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与国内资源的遗传差异,为马铃薯遗传资源的保存及育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4对SSR引物对从CIP引进的32份马铃薯品系与35份国内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选取的14对引物目标条带清楚,多态性高,多态信息量(PIC)变幅为83.70%~96.03%,平均为92.62%.所有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3167~0.8333,平均为0.5763;国内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833~0.7667,平均为0.586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000处可将试验材料分为六大类,第一类和第二类均包括18份材料,主要为从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第三类包括5份材料,包括CIP引进马铃薯品系1份(D172)和国内马铃薯品种(系)4份(昆-3、云201、克疫85和紫云2号);第四、五、六类分别包括7、10和8份材料,均为国内马铃薯品种(系).主坐标分析可将所有材料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25份国内马铃薯品种(系),第二类包括10份国内马铃薯品种(系)和31份从CIP引进的马铃薯品系,其结果与相似性系数在0.5360处的聚类分析结果相符,可直观反映马铃薯资源类群.[结论]从CIP引进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与国内现有品种(系)遗传距离较远,可丰富国内马铃薯种质资源,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2.
对不同来源的13个膏桐居群进行种子品质和ISSR分子标记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居群种子的百粒重、种仁含油率、种子含油率、蛋白质、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ZH(攀枝花)居群种仁含油率(60.52%)和种子含油率(39.33%)均为最高,可作为高脂肪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YNE(印尼)的蛋白质含量(21.92%)最高,可作为高蛋白饲用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2)利用9个ISSR引物对13个膏桐居群39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扩增出74个位点,其中61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程度高达82.43%;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30~0.95。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以相似系数为0.73来划分时,39份材料可聚为11类,包括9个复合类和2个独立类。说明供试膏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白及块茎生长与叶片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激素调控白及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驯化苗、一年生和二年生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为材料,分别测定其苗期、生长旺盛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衰老期和采收期的块茎质量、多糖含量及叶片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使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激素含量;使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3种不同年限的白及植株其块茎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并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多糖含量也呈上升趋势,除二年生植株外,驯化苗和一年生植株均在采收期达最大值;叶片中ZT、IAA和GA3 3种激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ABA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生长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块茎质量与多糖含量从开花期开始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并在采收期达到极显著相关;叶片内源ABA与块茎质量和多糖含量在苗期至开花期时呈负相关,从块茎膨大期开始直至采收期呈正相关,并在块茎膨大期表现出显著相关。【结论】为在苗期时促进根系活力,保证其对土壤中矿物质等各类营养元素的吸收,应定期对叶片外施ZT和IAA;生长旺盛期时适时外施IAA,并着重外施GA3,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植株光合产物的运输积累;块茎膨大期为促进块茎持续膨大和产物积累,可适当叶片外施ABA。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采用ISSR标记技术,从公开发表的文献中选取多态性丰富,稳定性好,重复性高的12条IS-SR引物对马铃薯品种‘转心乌’及其100个实生个体的遗传变异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检测到77条带,其中每条引物检测到5~7条带,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数为6.4条;多态性条带数为43条,多态性比例为55.84%。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介于0.78~0.96之间,在0.785处可将所有供试材料划分为3大类。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个材料与母株相比,虽然遗传相似性很高,亲缘关系较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没有1个材料与母株在基因型上表现完全相同;实生群体内在分子水平上也没有检测到完全一致的两个个体,这表明要利用实生群体获得完全一致的群体有相当的难度。该结果也表明利用实生种子保存种质,不失为保存马铃薯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5.
用10个油脂含量差异大的优良自交系,按(5×5)配成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研究玉米子粒油分、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α-亚麻酸6个油脂性状之间的胚、胚乳、细胞质及母体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的细胞质相关性最强,胚乳加性和胚加性相关次之;其余成对性状均表现为胚乳加性、胚加性相关最强,且胚乳加性相关强于胚加性相关,说明这些成对性状主要受加性相关控制。其中,玉米子粒油分与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油酸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硬脂酸极显著负相关;油酸与棕榈酸、α-亚麻酸极显著负相关,与硬脂酸正相关。  相似文献   
96.
为探索马铃薯块茎建成相关性状的动态发育规律及其相关性,对雾培条件下二倍体马铃薯C×E群体的株高、匍匐茎长、根长、一级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的生长动态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群体上述5 个农艺性状均存在超亲分离;移栽后40 天内是根系生长发育的主要时期;移栽后50~70 天是株高增长的主要时期;移栽后30~50 天是匍匐茎发生的高峰期,一级匍匐茎数在移栽后60 天达到最大值;匍匐茎的伸长主要是在移栽后40~50 天,同时此时块茎开始膨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型薯数与匍匐茎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产量与一级匍匐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匍匐茎长、一级匍匐茎数是筛选雾培优良基因型植株的2 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
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不同激素配比对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菊叶薯蓣叶片产生愈伤组织的影响,为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快繁和薯蓣皂素生产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4-D对诱导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起主要作用,但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间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诱导菊叶薯蓣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为MS+2,4-D 1.0 mg/L+KT 1.0 mg/L+IAA 1.0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69%。  相似文献   
99.
黄山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综述了黄山药的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的药理活性以及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黄山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薯蓣皂甙元,单体化合物目前分离出的有5种:progenin(Ⅰ),progenin(Ⅱ),薯蓣皂甙(dioscin,Ⅲ),纤细皂苷(Gracillin,Ⅳ),pesudoproto-dioscin(v)。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薯蓣皂甙治疗心绞痛、降血脂等作用。栽培实验研究表明,肥料对次生根茎的生长和薯蓣皂甙元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薯蓣皂甙元含量的积累规律与物候期和栽培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盾叶薯蓣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盾叶薯蓣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经济作物,可作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笔者综述了研究人员对盾叶薯蓣的器官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了盾叶薯蓣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加速优良栽培品种的繁殖、为产生有意义突变和改良建立了良好的选择程序)及其存在的问题(对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