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绵羊MTNR1a基因mRNA表达量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于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4个节气,随机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蒙古羊8只,外科手术取下丘脑、垂体组织样品,采用RT-PCR方法对其褪黑素受体MTNR1a基因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绵羊MTNR1a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节律,下丘脑MTNR1a基因表达量在夏至时最低,秋分时最高,春冬季节相近;垂体MTNR1a基因表达量在秋分时最低,夏至时最高,春冬季节也相近.  相似文献   
22.
本试验通过合成促性腺激素类的抑制激素——抑制素(inhibit hormone,INH)与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onadotropin inhibiting hormone,GnIH)的INH表位多肽疫苗和GnIH表位多肽疫苗,主动免疫甘肃高山细毛羊并对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激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试验选用15只处在非发情季节的3.5岁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注射INH表位多肽疫苗与GnIH表位多肽疫苗分别为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血后进行免疫,每隔7 d免疫和采血,同时在发情后每隔15 min采集一次血液,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抗体水平及FSH和LH激素变化。结果表明,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在初次免疫后都产生了相应的抗体,且表位多肽疫苗B组较表位多肽疫苗A组产生的抗体浓度高,75 、90、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B组相对表位多肽疫苗A组显著促进了FSH的分泌水平(P<0.05)。在45~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B组相对表位多肽疫苗A组显著促进了LH的分泌水平(P<0.05),且在90到105 min时表位多肽疫苗A组和表位多肽疫苗B组血清中FSH和LH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INH表位多肽疫苗和GnIH表位多肽疫苗主动免疫促进了甘肃高山细毛羊的FSH、LH的分泌,GnIH表位多肽疫苗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上具有更好的免疫作用,本研究为该表位多肽疫苗在绵羊上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胎儿皮肤毛囊发育及其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究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的组织结构与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为超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采用冰冻组织切片技术制作横切、纵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测照相。【结果】中国超细毛羊(甘肃型)毛囊结构包括连接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87 d时初级毛囊发生形成毛芽,在初级毛囊基底部可见次级毛囊的囊泡结构。胎龄102 d时次级毛囊开始再分化。到胎龄138 d时,初级毛囊基本发育成熟。胎龄87—147 d,初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降低,次级毛囊密度随胎龄增长逐渐升高,在胎龄102—117 d时次级毛囊增长迅速,在胎龄117 d时达到最大值(232.8±12.44)个/mm2,胎龄126 d时次级毛囊/初级毛囊比值达到最大值9.96。【结论】在胎龄84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87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胎龄102 d时在原始次级毛囊颈部隆突部开始再分化出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08 d时原始次级毛囊大量再分化,胎龄 138 d时大部分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发育成熟;次级毛囊再分化是影响毛囊密度的最主要因素,它能有效地增加毛囊密度,提高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24.
本文调查了山东泰安地区单植和混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及幼虫危害规律.结果表明:单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具有世代重叠现象;老龄桃园与幼龄桃园折梢率分别为17.87%与14.80%,但差异不显著;老龄桃园中5、6和7月份折梢率分别为7.60%、10.60%和35.40%,幼龄桃园中3个月份折捎率分别为2.20%、9.80%和32.40%,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东、西、南、北4个方位折梢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老龄桃园17.67%、18.33%、15.67%和20.33%,幼龄桃园12.67%、16.67%、14.33%和18.33%.混植桃园中,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3个月份折梢率差异显著,分别为5.80%、22.20%和32.00%;不同方位折梢率无显著性差异,4个方位分别为16.00%、22.00%、17.67%和26.33%;6、7月份虫果率分别为33.80%和38.20%,差异不显著;东、西、南、北4个方位虫果率分别为31.00%、43.00%、35.00%和39.00%,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归芪甘草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该药液由黄芪、当归、炙甘草、熟地和党参组成,经传统水煎法获得浓度为1 g/mL药液;以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培健康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灌服药液;在试验第15天,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溶血素测定法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法,检测复方中药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IgM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免疫抑制小鼠,灌服药液和灌服蒸馏水小鼠相比较,CD4+/CD8+、IgM、吞噬功能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差异极显著(P<0 01);对健康小鼠,灌服药液和灌服蒸馏水小鼠相比较,CD4+ /CD8+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IgM值和吞噬百分率差异显著(P<0.05),吞噬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归芪甘草汤具有增强昆明系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放牧和舍饲2种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瘤胃真菌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刚出生放牧滩羊与舍饲滩羊羔羊各12只,放牧组羔羊随放牧哺乳母羊饲养,舍饲组随舍饲哺乳母羊饲养,2月龄时屠宰取瘤胃液,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rDNA测序技术分析其真菌多样性及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真菌多样性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个门,其中舍饲组6个门,放牧组5个门。放牧组滩羊瘤胃中的新丽鞭毛菌门(Neocallimastig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舍饲组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放牧组滩羊瘤胃液中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和新丽鞭毛菌门,舍饲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舍饲组与放牧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共鉴定出69个属,其中放牧组55个属,舍饲组56个属。舍饲组的Kazachstania、赤霉菌属(Gibberella)、酵母属(Saccharomyces)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放牧组(P<0.01),香蘑属(Lepist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而放牧组梨囊鞭菌属(Piromyces)、盲肠鞭菌属(Caecomyces)、新丽鞭菌属(Neocallimastix)、未分类新丽鞭菌科(Neocallimastigaceae_NA)、Chalastospora等的相对丰度均极显著高于舍饲组(P<0.01);放牧组未分类毕赤酵母科(Pichiaceae_N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放牧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和梨囊鞭菌属,舍饲组优势菌属为Kazachstania。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2月龄滩羊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构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的]提高藏羊的繁殖率,降低牧区草场的载畜量,减少基础母羊存栏数.[方法]应用绵山羊双羔素(睾酮-3-羧甲基肟·牛血清白蛋白),对青海省海北州同宝牧场、海北州牧科所羊场和甘肃省甘南州李恰如牧场的藏羊进行免疫试验.[结果]海北州同宝牧场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为110.00%,对照组产羔率为101.14%,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羔率8.86%(P<0.05);甘肃李恰如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为133.87%,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产羔率33.87% (P <0.01);海北州牧科所羊场试验点试验组产羔率为125.91%,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产羔率25.91% (P <0.01).[结论]只要加强藏羊的饲养管理,应用绵山羊双羔素提高藏羊的繁殖率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8.
近红外玉米品种鉴别系统预处理和波长选择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7个品种玉米籽粒的鉴别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6种预处理方法和波长选择对模型鉴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被比较的6种预处理方法中,一阶导数方法能够使模型有更好的鉴别性能.使用一阶导数预处理和全光谱区的模型平均正确识别率和正确拒识率最高,分别为98.6%和98%,有5个品种的模型的正确识别率和正确拒识率都达到了100%.波长选择对一阶导数模型没有明显作用,但能使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矢量归一化模型鉴别准确度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研究无翅基因相关整合位点2(Wnt2)在绵羊毛囊发育中的作用,通过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绵羊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敲除Wnt2基因,经T7E1酶切试验进行敲除结果验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nt2、E-钙黏蛋白(CDH1)、半光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FGF5)在敲除后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绵羊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中Wnt2基因敲除成功,编辑效率约14.35%;Wnt2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CDH1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0.01),Caspase3及FGF5表达上调显著(P0.05)。结果表明:Wnt2基因对毛囊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