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8篇
  7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试验旨在对细毛羊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建立细毛羊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两步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3种方法分离培养细毛羊毛囊干细胞,通过测定毛囊干细胞的数量、克隆形成率及毛囊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等综合评估3种培养方法的优劣,寻求既能方便获得大量毛囊干细胞,又能减少其分化的理想培养条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3种培养方法获得的细胞均为铺路石状,均表达角蛋白K19和整合素β1,表明成功获得细毛羊毛囊干细胞,建立体外培养体系。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P-cadherin在‘高山美利奴羊’皮肤毛囊(hair follicle,HF)基板形成过程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P-cadherin是否可以作为‘高山美利奴’羊毛囊基板的标记物.【方法】以90-114d胎龄的‘高山美利奴羊’腹部皮肤作为材料,通过冰冻切片、HE染色、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cadherin在毛囊基板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规律.【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adherin在胚胎毛囊形成时期的表皮、表皮基底层、真皮、隆突基底层、基板以及毛芽中都呈现阳性表达.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在胎龄90、96、102、108、114d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6 7±0.008 4)(0.113 4±0.052 9)(0.937 8±0.245 3)(0.068 4±0.026 8)(0.062 3±0.045 6).90d与96d相比差异显著(P=0.049 30.05),96d与102d相比差异不显著(P=0.088 90.05),102d与108d相比差异显著(P=0.023 50.05),108d与114d相比差异不显著(P=0.512 40.05).96d以后的相对表达量高于90d的相对表达量.90d到102d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102d以后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108d以后相对表达量趋于平稳,但是略高于114d的相对表达量,有降低的趋势.【结论】初步可以断定P-cadherin可以作为‘高山美利奴羊’毛囊基板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药制剂对鲤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对嗜水气单胞菌抗感染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的添加水平。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药制剂投喂初始体重为(35±0.5)g的鲤鱼,试验设6个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1‰、0.5‰、1‰、2‰、3‰,每组30尾,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56 d。养殖试验结束后,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感染试验,计算免疫保护率(RPS)。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药制剂,鲤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溶菌酶(LSZ)、补体3(C3)、总蛋白(TP)、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均不同程度提高,饲料系数(FCR)、丙二醛(MDA)含量不同程度降低,且当饲料中发酵中药添加量为2‰、3‰时,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C3、碱性磷酸酶(ALP)和肌酐(Cr)除外)均差异显著(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鲤鱼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发酵中药可显著提高鲤鱼的抗感染能力,添加发酵中药2‰、3‰组免疫保护率可达77.23%和74.63%。可见,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中药2‰、3‰能显著提高鲤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基于对添加成本的考虑,建议发酵中药的最佳添加剂量为2‰。  相似文献   
54.
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测量棉子中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法测量棉子油份和蛋白质含量的可行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索氏抽提法测量了112份常规棉花品种种仁的油份含量,选择其中87份代表性样品建立数学模型,用剩下的25份验证该模型,其NIRS的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656,预测标准差(SEP)为3.55%。用凯氏定氮法测量了103份棉子种仁的蛋白质含量,选择其中的80份建立数学模型,用剩下的23份验证该模型,其NIRS的预测值与化学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727,预测标准差(SEP)为3.56%。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测量棉子的油份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55.
56.
猪群中7种高发传染病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猪瘟、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和猪支原体感染7种猪病的多重PCR诊断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分别针对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和猪支原体感染的2套多重PCR特异性引物,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后进行敏感性与特异性评价.[结果]建立的2套多重PCR诊断方法对其他常见猪病痛原的基因组无特异性扩增,检测病原基因组最低浓度可达到pg级.[结论]该研究建立的2套多重PCR诊断方法可以用于猪群中上述7种猪病痛原的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7.
试验设7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3次。结果表明:7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其比值为:喷洒双吉尔-GGR6 0.3g+清水5000mL,坐果率提高最佳,其坐果率为41.44%,比对照增长106.17%;喷洒双吉尔-GGR60.3g+清水3000mL的坐果率为34.48%,比对照增长71.54%;喷洒赤·吲乙·芸苔0.5g+清水7500mL的坐果率为32.63%,比对照增长62.34%;喷洒赤·吲乙·芸苔1.0g+磷酸二氢钾20g+清水7500mL的坐果率为28.65%,比对照增长42.09%;喷洒蜂蜜400mL+清水5000mL,坐果率为27.44%,比对照增长36.52%;喷洒诺尔10.0g+清水5000mL的坐果率为24.41%,比对照增长21.44%;喷洒蜂蜜200mL+清水5000mL的坐果率为21.98%,比对照增长9.35%。喷洒双吉尔-GGR6 0.3g+清水5000mL的坐果率最优,适宜在油茶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由小农的细碎分散化经营向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经营意义重大。农业本质上是一个弱质产业,因而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就成为必然。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农业采取了积极保护和培育政策。对于河南省来说,“十三五”时期是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相似文献   
59.
为定性定量分析浏阳七宝山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源贡献率,以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尺度,基于GIS网格布点法共采集了60个0~20 cm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其Cd、As、Fe、Mn、Cu、Zn和Pb的含量及pH值,并综合运用地统计、多元统计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等方法对小流域耕地土壤典型重金属污染元素进行定量源解析。结果显示:Cd、As、Cu、Zn和Pb的均值分别是湖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0.0、2.1、4.5、2.0倍和4.8倍,且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除As外);多元统计分析将7种元素分成3大类,第一类为Fe和Mn,第二类为As和Pb,第三类为Cd、Cu和Zn;PMF模型解析出7种重金属均受到干湿沉降和历史上污水灌溉的影响,此外,Fe和Mn主要由成土母质控制,Cd、Cu和Zn主要源于矿冶活动(尤其是Cd),As和Pb则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和交通运输。研究表明,流域内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包括工农业活动和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60.
数量性状是羊育种中的重要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力低,而传统育种方法难以提高羊的育种效率。提高动物育种效率对于选种选配工作和经济生产效益至关重要。随着育种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 GS)方法已成为育种技术中强大的工具,且已成功运用于个体经济价值较大的物种中,其具有缩短世代间隔、提高育种准确性、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畜禽经济效益等优势。近年来,由于基因组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各个统计模型的升级优化,以及高密度SNP芯片价格的下调,报告有关于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证和模拟研究层出不穷,且基因组选择技术已在羊育种中逐步开展,特别是在羊的重要性状中已有不少报道。由于羊的品种较多,地方性状差异化较大,个体经济价值略低,尽管基因组育种的新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目前仍没有在羊育种中大范围普及。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该技术在羊育种中的研究现状,且基于选种选配的重要地位,作者就基因组选择在羊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主要从表型测定、基因分型、不同模型方面介绍了基因组选择在羊的重要性状中的应用和现状,讨论了其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基因组选择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