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通过研究沿不同海拔岳桦幼树叶功能型性状,揭示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①随海拔升高,岳桦叶面积(LA)逐渐降低,比叶重(LMA)增加,但LMA较高的可塑性指数表明其适应更依赖叶片的薄厚变化;②岳桦叶绿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下降,但类胡萝卜素Car和Car/Chl显著升高,Chlb和Car/Chl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指数,更倾向于吸收蓝紫光和保护光合器官;③岳桦叶氮含量(Narea和Nmass)在海拔1800-1900m间最低,在低海拔和高海拔均表现较高,但Chl/Nmass却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Nmasss比Narea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指数,对光能的吸收更依赖Nmass对Chl的贡献,高海拔主要将更多的氮投资于光合器官的保护(1900m以上),低海拔则更倾向于光合生产(1800m以下);④随海拔升高,MDA增加,但随之抗氧化物质DS、Pro和APX活性增加,负责对活性氧的抵御和清除,但APX活性最大的可塑性指数表明活性氧的清除更依赖于酶促系统,但在海拔1900m以上,APX活性差异不显著,生理抗性逐渐下降,限制岳桦继续向高海拔生长;⑤抗氧化物质可塑性指数最高,叶绿素和叶形态次之,叶氮最低,表明随海拔升高,岳桦林以保护自身的生存为最主要的适应策略机制,然后以增加吸收光能的Chlb及LMA指标为主要生长策略.  相似文献   
42.
近20年来英罗湾红树林景观过程及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红树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红树林遥感监测对于资源保育至关重要。在GIS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1991—2010年的5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相关专题图,结合立地调查,研究了英罗湾红树林空间变化的过程并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和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人为和自然因素均对研究区红树林动态变化产生影响,表现为红树林近陆的内边界缩减而近海的外边界向海扩展;红树林总面积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净损失量约7%。变化轨迹分析表明:1991—2000年间围垦养殖引起靠近陆地的红树林面积快速减少;红树林在滩涂上不断向海扩展以及2000年以来的生态恢复工程使研究区红树林边界向海推移,且主要发生于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外缘。近20年来,红树林周边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显著,城镇化和工业化使研究区林地、耕地减少且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且在湛江一侧沿交通干线呈多点分散格局,广西一侧则在原有城镇建设用地基础上向外扩张;靠近河流和红树林周边的水产养殖塘的面积持续增加,前期主要是对红树林的直接围垦,后期则主要来自于政策鼓励下在水田上的筑塘养殖。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基于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原理和特点,笔者应用野外物候观测数据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国国家气象局355个站点1951-2004年观测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的探路者数据集中的NOAA/AVHRR NDVI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将其应用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以物候为指示的植被格局动态与气候变化研究之中,分析1982-2003年样带植被绿度期参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植被绿度初期提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平均绿度初期提前8天左右;样带北部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特别是春季降水减少,会使温带荒漠地区荒漠化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44.
西藏林芝云杉针叶净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 6200测定了西藏林芝云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如量子辐射、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林芝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19:00点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林芝云杉树冠上层的针叶由于受光充分,净光合速率较下层针叶大;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上层差别不大,下层以阴生叶为大。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CO2浓度为305mg·kg-1条件下,林芝云杉的光补偿点约为107 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770μmol·m-2·s-1;在光强800μmol·m-2·s-1、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条件下,林芝云杉的CO2补偿点约为157 2mg·kg-1,CO2饱和点约为3811 33mg·kg-1。  相似文献   
45.
马铃薯总RNA提取和鉴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植物总RNA的提取和鉴定方法作了改进。以马铃薯叶片和茎为材料,分别用常规苯酚法和改进法提取总RNA,通过甲醛变性胶和非变性胶及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用改进法提取的总RNA与常规苯酚法无明显差异,RNA完整性良好,可以用普通琼脂糖凝胶代替甲醛变性胶电泳分析RNA的完整性。RT-PCR结果表明,以改进法提取的总RNA可以用于分子克隆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利用改进法提取植物总RNA,能降低成本,节约时间,也避免了使用DEPC和甲醛等试剂。  相似文献   
46.
珍稀濒危植物--崖柏种群结构与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对崖柏产地7个典型群落的实地调查,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崖柏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崖柏种群各龄级间出现严重的不连续现象;根据年龄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崖柏种群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个类型:增长型,始衰型,中衰型和老衰型;同时所有群落的调查表明,崖柏幼苗幼树数量稀少且个体死亡率高,故认为种群增长接近于衰退状态。  相似文献   
47.
郸城县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郸城县是国家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常年种植棉花面积2万~3万hm^2,但是近几年,棉花单产下降,面积下降,棉农植棉效益降低,除受特殊气候(阴雨)、市场(价格偏低)等因素影响外,棉农在栽培管理上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进行了几年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找出了制约棉花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了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心痛泰颗粒对大鼠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假手术组10只外,余大鼠予以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心痛泰高、中、低剂量组及麝香保心丸组。分别给以蒸馏水、心痛泰低、中、高剂量及麝香保心丸进行灌胃2周后,观察3个时间点模型动物心电图S-T段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采用HE染色法观察心肌坏死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P<0.01)提示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血清CK、LDH和MDA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血清SOD浓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有拮抗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S-T段抬高的作用(P<0.05),且能明显降低血清CK、LDH活性和MDA浓度,升高血清SOD活性(P<0.01),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保护心肌组织(P<0.01)。结论 心痛泰颗粒抗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的效果显著,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
50.
花豆属豆科藤本植物,因其种子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而得名。花豆含丰富的蛋白质与维生素,生炒鲜美可口,清蒸味爽香甜,具清肝润肺、补脾健胃之功效,被消费者誉为山珍佳肴。据有关报道,在深圳特区莱市上,鲜荚花豆每公斤6元,干品花豆每公斤12元,而且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