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326篇
农学   186篇
基础科学   260篇
  167篇
综合类   1713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237篇
畜牧兽医   1129篇
园艺   176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205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51.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富而形态多样的光面内质网和具小管状内嵴的线粒体,以及丰富的游离核糖体。  相似文献   
152.
WebGIS及其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森林资源的不同地理位置分布和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部门的地域分散性和层次性决定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必需要有网络化空间信息系统的支持.Web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使这些分散的资源和管理组织部门有机统一.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阐述了WebGIS的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式、特点优势以及WebGIS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应用现状与森林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应用前景.图4参46  相似文献   
153.
玉米自交系测验种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育种过程中,怎样选择适当的测验种来测定新培育的自交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测定玉米自交系一般配合力所用的测验种多为单交种、双交种、八交种、综合杂交种、普通品种等等.为了找出测定自交系一般配合力的可靠测验种,我们对玉米自交系测验种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4.
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从不同地区、不同鱼种的濒死病鱼的实质性脏器中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阴性、有运动力的短杆菌,具有如下特点:氧化酶和V-P反应均呈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发酵甘露醇、水杨素和阿拉伯糖,不发酵肌醇,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对新生霉素不敏感。用API-20E系统试剂盒检测,证实其为嗜水气单胞菌。用该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可引致与自然发病鱼类似的病症,其半数致死量(LD_(50))为5×10~3个菌。在该菌的培养上清中存在着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毒素。研究证明,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为产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该病的准确名称应为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55.
白鲢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常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鲢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之一。1995年9—11月首次系统测试了白鲢生理、生化、血液流变学常值,供生物医学工程学和淡水养殖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6.
将β-受体激动剂克伦特罗(1mg/kg)和苯二氮卓化合物F89(2mg/kg)同时添加在41~56,38~59和5~56日龄红布罗肉鸡的日粮中,连续饲喂。饲养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的摄食量分别提高了4.47%,3.34%和5.34%;增重分别提高了13.6%(P<0.01),8.72%(P<0.05)和9.96%(P<0.05)。屠宰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都有明显提高,从而改善了肉鸡胴体组成,提高了瘦肉率。肉鸡的胸肌增加伴随着RNA含量增多,而总DNA含量保持不变,因此,试验组肉鸡的胸肌RNA/DNA值上升。添喂F89和CL后,肉鸡血清尿酸和雌激素(17β-E2)含量显著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含量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157.
对江苏沿海河蟹育苗水体中异养菌和弧菌数变化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水体中细菌种群数量及河蟹幼体体内异养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河蟹育苗水体中 ,总异养菌数和弧菌数都随着幼体发育阶段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高趋势 ,总异养菌数从Z1期的 3.3× 10 3 cfu/ml上升至M期的 5 .2× 10 8cfu/ml;弧菌数从 7.8× 10 2 cfu/ml上升至 5 .2× 10 6cfu/ml。幼体体内的异养菌数量表现为由高而低的趋势 ,总体水平在 10 3 ~ 10 5cfu/g之间。育苗水体中异养菌组成主要包括弧菌属、假单胞菌属、发光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158.
半胱胺对育肥后期猪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 12 0头育肥后期杜× (长×梅 )去势三元杂交商品猪均分为 3组 ,分别饲喂基础日粮 (组Ⅰ )、基础日粮 + 30 0mg·kg-1半胱胺 (组Ⅱ )、基础日粮 + 6 0 0mg·kg-1半胱胺 (组Ⅲ )。结果表明 ,组Ⅲ胴体瘦肉率比组Ⅰ和组Ⅱ分别高 1 5 2和 1 77个百分点 ,胴体中骨骼比率高 1 5 6和 0 5 3个百分点 ,脂肪比率低 2 6 5和 2 6 9个百分点 ,6和 7肋膘厚降低 0 5 9和 0 2 9cm ,差异均显著 (P <0 0 5 )。饲料中添加半胱胺可改善肉色 ,而肌肉PH1值、嫩度、肌内脂和系水力在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提示 :在育肥后期猪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可提高胴体瘦肉率和骨骼比率 ,降低脂肪比率 ,改善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159.
将含猪链球菌 2型mrp及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类M基因融合片段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 2 1,经异丙基硫代 β D 半乳糖苷 (IPTG)诱导 ,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为 6 0 0 0 0左右的融合蛋白。利用组氨酸亲和层析柱 ,获得了纯化的融合蛋白 ,质量浓度为 4 2 μg·mL-1。以纯化的融合蛋白、宿主菌BL 2 1经IPTG诱导表达后的超声波破碎上清、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 35 2 4 6株和猪链球菌 2型HA 980 1株制备的二联灭活苗为免疫原 ,分别免疫 30头仔猪。初次免疫 1月后 ,以同样的剂量再次免疫 ,3周后以 5×LD50 的ATCC 35 2 4 6和HA 980 1强毒株进行攻击。结果 ,纯化融合蛋白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达 6 0 % ,BL 2 1上清免疫组的免疫保护率为 5 0 % ,全菌二联灭活菌苗的免疫保护率达 90 %。  相似文献   
160.
培养条件对嗜水气单胞菌胞外蛋白酶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体外培养嗜水气单胞菌的胞外蛋白酶 (ECPase)产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 ,其产量与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等有关。蔗糖能促进蛋白酶的产生 ,NH4 + 抑制蛋白酶的产生。其最佳产酶条件为 :pH 7 5的0 0 2mol·L-1KC1,0 0 6mol·L-1K2 HPO4 ,5g·L-1的蔗糖和 5g·L-1的胰蛋白胨水 ,2 8℃ ,15 0r·min-1摇床培养 6 5h。在此条件下酶活性可达 2 0 8U·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