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3篇
  11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01.
陈国华 《种子世界》2000,(11):45-45
1 种株选留。茭白依靠分蘖和分株进行无性繁殖,常采用两种留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把品质优良的秋茭老墩在12月份割去上部残株枯叶,整墩或劈半墩连泥挖起,寄植于秧田,待新茭苗长到20cm以上时,把茭墩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纵切分开,每小墩分蘖苗1—3株,可直接种于大田,该方法多应用于茭白春栽。第二种方法,在夏茭采收旺期时将品质优良的茭白选定留下,待茭白老青后,当老茭上产生的蘖芽有2~5cm时连根拔起,割去上部叶鞘直接种植大田。该方法多应用于茭白夏栽。  相似文献   
402.
蚧壳虫天敌昆虫的利用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蚧壳虫危害严重和防治现状,从蚧壳虫构造特点、天敌资源、生物防治成功事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阐明了蚧壳虫化学防治的效果及产生的副作用,生物防治在蚧壳虫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防治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对蚧壳虫生物防治作了客观的评价和展望,认为蚧壳虫生物防治将成为研究热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3.
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是世界著名的濒危礁栖鱼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本研究对波纹唇鱼的胚胎发育及初孵仔鱼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将其全过程划分为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孵化6个阶段,共26个发育时期。波纹唇鱼的受精卵为无色透明的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635.6±50.0) μm,具油球1个,其卵径显著小于多数海水鱼类。在水温27.7–29.0℃、盐度30的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5 h 30 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305.5±50.0) µm,卵黄囊前部长于仔鱼头部,且油球位于卵黄囊的最前端。结果显示,波纹唇鱼卵子较小,胚胎发育较快,其较快的胚胎发育与较小的初孵仔鱼可能是导致胚后发育阶段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4.
非施药植物上蓟马种群动态及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杀虫剂非施用环境中入侵西花蓟马和本地蓟马的种群变化情况,明确主要蓟马种类,对白车轴草、粉花绣线菊和紫苜蓿3种植物上的蓟马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和时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夏季3种植物上蓟马的种群动态出现6月初和8月末2个发生高峰,成虫整个发生期内最高值为白车轴草上达8.3头·株~(-1),若虫为8.8头·株~(-1)。采用5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函数法则检测3种植物上蓟马成虫的空间分布,发现蓟马成虫在3种植物上均为聚集分布,蓟马的聚集原因主要由自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3种植物上的蓟马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西花蓟马、黄蓟马和棕榈蓟马是3种植物上的共有优势种,且在夏季不同时期内不同植物上的蓟马比例存在差异,以夏初各种蓟马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405.
[目的]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烟粉虱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范围内的番茄种植区中选取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4种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环境,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分析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中的发生情况,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种群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小;河流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成虫为32.47头/叶,若虫为49.42头/叶.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烟粉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4种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主要分布在番茄地的边缘区域;烟粉虱成虫在番茄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最多,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少;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上总体表现为中部叶片分布最多,下部叶片次之,上部叶片最少.[结论]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显花植物种植比例较高的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类型对烟粉虱的自然调控作用较好,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环境如增加显花植物的种植比例可有效抑制烟粉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406.
不同玉米新品种田间抗蚜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感虫状态下,采用5点取样法记录玉米蚜虫在不同玉米品种上的危害状况,对21个品种用蚜量比值法进行抗蚜性鉴定,对玉米蚜虫高峰期蚜量比值测定玉米抗蚜性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抗蚜性差异较大,金西南8号和陇玉1号为高抗品种,桂单203、青青601、珍禾978、周玉913、贝玉10、普玉3号、水金玉8号、云合2号为易感品种。玉米蚜虫天敌数量与玉米蚜虫口数变化规律出现相对一致性,玉米品种的益害比与蚜量比值呈幂函数关系,益害比随蚜量比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07.
罗非鱼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针对我国罗非鱼加工产品品种单一、加工水平不高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罗非鱼鱼肉的加工新技术,同时简要介绍了罗非鱼加工的下脚料如内脏、鱼骨等的加工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08.
为明确玉米地单作田、玉米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 langbianensis)邻作田和玉米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邻作田3种不同邻作模式对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采用5点取样法并利用黄板、黄盘和糖醋液等诱集工具对3种玉米田整个玉米生育期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对两类主要害虫和两种主要天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各个阶段中,瓢虫类天敌的个体数量在主要发生期和发生晚期均为玉米普洱茶邻作田最高,整个发生期玉米田瓢虫类个体数量表现为: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玉米思茅松邻作田>玉米单作田;在玉米田生育期的各个阶段中,蜘蛛类天敌在玉米思茅松邻作田中数量最多,从个体总量上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略多于玉米单作田。两种主要害虫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个体数量均为玉米单作田>玉米思茅松邻作田>玉米普洱茶邻作田,玉米与思茅松邻作田瓢虫与玉米蚜益害比最高。玉米与普洱茶邻作田主要天敌瓢虫在个体数量上最多,主要害虫黄脸油葫芦和玉米蚜发生量最少,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最强,玉米思茅松邻作田次之,玉米单作田较差。  相似文献   
409.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2009年在云南省蒙自市零星发现,2012年受害最严重,全市水果产业损失3亿多元。通过对蒙自市橘小实蝇的田间调查以及室内饲养观察,摸清了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并据此制定性诱剂+黄板、性诱瓶扎2个孔、诱捕器悬挂离地2.5 m、园内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10.
四爿藻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光照、盐度、pH值和营养盐对四爿藻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爿藻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0℃,最适温度为20℃;适宜光照为500~10 000 lx,最适光照为4 000~7 000 lx;适宜盐度5~85,最适盐度为35;适宜pH值为4~9,最适pH值为7。筛选出四爿藻的培养液配方是,天然海水加入(NH2)2CO-N60 g/m3;KH2PO4-P 2 g/m3;FeC6H5O7-Fe 0.4 g/m3;维生素B11 g/m3和维生素B120.000 5 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