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本试验旨在通过消化试验来评定早稻和晚稻在生长獭兔上的营养价值。选择18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50±0.20)kg的健康状况良好的白色獭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早稻饲粮(85%基础饲粮+15%早稻)、晚稻饲粮(85%基础饲粮+15%晚稻)。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采用全收粪法测定生长獭兔对早稻和晚稻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1)早稻与晚稻中总能(GE)、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粗灰分(Ash)、钙(Ca)、磷(P)、无氮浸出物(NFE)的含量分别为16.25 MJ/kg、86.32%、7.82%、1.32%、8.54%、23.35%、10.54%、1.54%、3.58%、0.53%、0.38%、64.76%与16.07 M J/kg、89.17%、6.88%、1.32%、9.07%、24.55%、11.57%、2.01%、3.96%、0.62%、0.21%、63.71%。2)早稻和晚稻在生长獭兔中的表观消化能分别为10.43和10.32 M J/kg,生长獭兔对早稻和晚稻中GE、DM、CP、EE、CF、NDF、ADF、Ash、Ca、P、NFE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5.33%、74.32%、76.69%、68.59%、13.12%、38.63%、27.11%、52.23%、50.03%、15.54%、74.35%与64.22%、76.15%、70.92%、72.93%、14.35%、38.49%、27.09%、52.03%、48.63%、14.99%、73.64%。由上可知,早稻和晚稻中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差异较小,生长獭兔对早稻和晚稻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基本相当;早稻和晚稻均可以作为生长獭兔的能量饲料来源,二者对生长獭兔的营养价值相近。  相似文献   
52.
支链氨基酸属于猪的必需氨基酸,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其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及其哺乳仔猪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相关学者的重视。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适宜比例的支链氨基酸,对提高母猪泌乳力、繁殖性能及其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工业饲料需求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1.81亿t、总产值6,348亿元,总体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一位.由此,对饲料用粮需求量巨大,但同时,由于我国人多地少,传统方式生产粮食产量有限,因此,应用转基因作物作为饲料原料已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相似文献   
54.
文章概述了生物发酵饲料的基本概念、发酵的主要原料、菌种及发酵工艺;总结了生物发酵饲料在我国家兔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替抗及对腹泻和成活率的影响、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对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对饲养环境的影响,以及对霉菌毒素的影响等。最后提出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无氮饲粮对家兔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家兔内源氮代谢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1.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獭兔、肉兔、毛兔各20只(公母各占1/2),将每个种类的家兔按照性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无氮饲粮,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和正试期各7 d。结果显示:1) 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高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提高了8.00%、4.08%和20.69%以及12.45%、12.19%和9.47%,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3种家兔无氮饲粮组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低于基础饲粮组,其中獭兔、肉兔和毛兔分别降低了5.47%、8.20%和9.98%以及4.34%、0.96%和8.97%,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盲肠菌群结构方面,无氮饲粮组獭兔拟杆菌属(Bacteroides)、瘤胃球菌科NK4A214群(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毛螺菌科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肉兔拟杆菌属和艾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瘤胃球菌属1、毛螺菌科NK4A136群和不可培养紫单胞菌科(uncultured_bacterium_f_Porphyr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无氮饲粮组毛兔拟杆菌属、艾克曼菌属和Lachno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基础饲粮组,不可培养拟杆菌目S24-7群(uncultured_bacterium_f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和瘤胃球菌属1的相对丰度均低于基础饲粮组。综上所述,无氮饲粮对家兔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均有一定影响,应用无氮饲粮法研究家兔内源氮代谢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二氧化碳对动物呼吸系统影响的机制,试验选取40只30日龄健康状态良好的KM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第1组小鼠在正常环境中饲养,第2~4组小鼠饲养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分别是1 500,2 500,3 500 mg/m~3,试验周期为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肺脏和气管壁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IL-6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呼吸性终末细支气管的黏膜层、肺泡上皮细胞、气管壁黏膜层分布最多,TNF-α在肺泡隔、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布最多,其平均灰度值均为第4组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第1组(P0.05或P0.01)。说明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小鼠肺脏和气管壁中IL-6和TNF-α的表达量增多,高浓度二氧化碳会使肺脏和气管壁黏膜发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7.
为探讨不同剂量甘氨酸铜替代高硫酸铜(以铜计250 mg/kg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中相关元素含量及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96头平均体质量约(8.36±0.14)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50 mg/kg硫酸铜(以铜计);试验1、2和3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50、125和62.5 mg/kg甘氨酸铜(以铜计);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仔猪末质量差异不显著,试验3组日采食量下降了21.3%,料肉比改善了11.9%;血清铜含量试验1、2和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43%、22.64%和19.53%;血清锌含量试验1和2组分别下降10.64%和2.67%,试验3组提高25.75%;血清铁含量试验2和3组分别提高34.8%和40.31%;试验1和2组铜蓝蛋白含量分别下降16.75%和21.25%,试验3组提高了17.4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试验1、2和3组分别下降2.1%、7.42%和8.83%;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试验1和2组分别提高1.07%和9.47%,试验3组下降0.9%;谷丙转氨酶试验1、2和3组分别提高26.04%、13.87%和41.01%;谷草转氨酶试验1、2和3组分别提高11.43%、15.55%和22.43%。综合考虑,甘氨酸铜的适宜添加量为62.5 mg/kg。  相似文献   
58.
59.
不同比例氨基酸寡肽在肉仔鸡消化道内吸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21日龄从肉仔鸡125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喂由不同比例游离氨基酸寡肽混合物作为氮源的纯和日粮,测定蛋白质、氨基酸表观吸收率.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寡肽比例的增加,饲料蛋白质表观吸收率表现出先增加然后降低的趋势,其规律表现为:y=-0.0036x2+0.4601x+79.037(R2=0.9942).当饲料蛋白的寡肽和游离氨基酸以63.903:36.097的比例存在时,日粮蛋白质将有最大的表观吸收率(93.738%);相同氨基酸以不同形式供应时,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率,以肽形式供应时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吸收率明显高于游离氨基酸形式(P<0.05);而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胱氨酸吸收率明显低于游离氨基酸形式(P<0.05),其他种类氨基酸则两种供应形式未表现出吸收率上的差异(P>0.05).对多数氨基酸而言(Thr、Ser、Gly、Ala、Phe、Lys、Pro、Arg),随着日粮蛋白中寡肽所占比例的提高,氨基酸吸收率出现先上升然后下降的趋势,其中50%寡肽,75%寡肽组吸收率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60.
我国兔业生产组织模式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和总结,回顾了我国兔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过程。随着兔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兔业生产组织模式逐渐更替。由最初的传统庭院模式,到以“外贸+农户+国际市场的肉兔发展模式”和以“供销社+农户+国际市场的毛兔发展模式”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又逐渐过渡到目前的以“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临漳獭兔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社员+科技+市场”的毛兔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市场”的哈哥模式和“公司+基地+科技+市场”的康大模式为代表的现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