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建立小麦叶锈菌与小麦非亲和互作的基因表达数据库,为从分子水平阐明小麦抗叶锈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叶锈菌诱导的TcLr19小麦叶片cDNA文库随机测序,利用BLASTx对所得序列进行功能注释,按照Bevan的植物基因功能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RT-PCR技术,以Actin为参照,对2条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和3条抗病与防御相关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随机对cDNA文库中756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649条高质量EST。对EST序列聚类拼接获得472条非重复序列(Unisequence)。功能分类结果表明,25.2%为未知功能蛋白,21.0%与能量代谢基因相关,17.8%与抗病防御基因及信号转导基因相关,其余EST分别与转录、转运、蛋白代谢等功能基因相关。RT-PCR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在叶锈菌侵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麦叶片中表达量不一致,且各基因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结论】推测钙转运ATP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蛋白激酶Pti1,NBS-LRR抗病蛋白和分子伴侣DnaJ等参与了小麦与叶锈菌的非亲和互作过程。该cDNA文库可用于了解小麦与叶锈菌非亲和互作过程中的功能基因,为建立研究病原菌基因及小麦抗病基因数据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分子热激蛋白(sHSP)不仅在应激条件下高效表达,而且在正常状态的细胞中也广泛存在,参与一些重要细胞生理活动的调节。为研究坛紫菜应答高温和失水等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转录组测序获得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RACE或直接PCR扩增,克隆获得了坛紫菜两种sHsp的全长基因:PhHsp22和PhDnaJ。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hHsp22序列全长857 bp,包含一个519 bp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多肽包含17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1 kDa,等电点为5.24(收录号:KM102540);PhDnaJ序列全长1616 bp,包含一个1290 bp的开放阅读框,所编码的多肽包含429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6.1 kDa,等电点为6.43,属于Hsp40亚家族(收录号:KM102541)。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基因在高温胁迫不同时间水平和不同失水胁迫程度下的表达均呈现出一致的表达模式,即在胁迫初期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但随着胁迫的持续,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开始逐渐下调。说明这两个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可能存在一个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9的差异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的主要措施。研究不同抗叶锈病基因与小麦叶锈菌互作后基因表达的特异性,对于探明小麦抗叶锈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抗病基因的克隆及优秀抗病小麦品种的  相似文献   
14.
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c的SSR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抗叶锈病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的TcLr2c等7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近等基因系、感病亲本Thatcher及215株TcLr2c与Thatcher杂交F2代为材料,研究抗叶锈病基因Lr2c SSR分子标记。从筛选的29对位于小麦2D染色体的SSR引物中获得4对能够揭示Lr2c多态性的分子标记,通过215株TcLr2c × Thatcher F2群体验证,结果表明Xgwm261和Xgwm296与Lr2c紧密连锁,其距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和3.6 cM,可用于小麦抗叶锈病分子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中药和益生菌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在饲养过程中对江丰麻鸡健康的影响。将3800只1日龄江丰麻鸡随机均分4组,2组为常规养殖对照组,另外2组为添加中药和益生素的试验组,通过对其平均日增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肉用性能、体尺测量、器官系数等指标的测量,比较常规养殖对照组和试验组鸡的健康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鸡在平均日增重、体尺指标、脏器系数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肉用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学指标,试验组红细胞在70日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在50日龄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在50日龄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70日龄时,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抗氧化性能方面,50日龄时,试验组MDA低于对照组(P0.01),GSH-PX高于对照组(P0.05);70日龄时;试验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GSH-PX高于对照组(P0.01)。中药和益生菌可提高江丰麻鸡生长性能,改善肉用性能,有利于鸡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各类图书的历史流通数据为依托,利用数据分析方法,统计读者借阅需求,依据读者需求明确图书采购种类,从源头满足图书流通量;引入公式和数据分析,实现合理设置查询系统以及书籍摆放策略,帮助读者准确定位图书位置,加快图书流通效率。文章尝试以算法探求图书流通的内部规律,加强图书现代化建设,促进图书馆流通管理。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同时定量检测水辣蓼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择Waters 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250 mm, 5.0 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4%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9nm,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6种黄酮成分在5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在0.1~20μg/mL 浓度范围内,6种黄酮成分的线性相关系数R²≥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5%~99.54%,RSD为0.82%~1.38%(n=3)。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水辣蓼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测定,为控制水辣蓼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小麦叶锈病抗病相关基因,以从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19中获得的特异表达的168 bp cDNA-AFLP片段为靶序列,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获得2545 bp的cDNA序列,并在接菌的TcLr19叶片中进行RT-PCR验证,测序结果与RACE结果一致.tBLASTn比对发现该序列与预测的二穗短柄草的Receptor-like protein 2-like (LOC100825532)有67%的一致性(Expect=0.0).该基因包含一个21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11个氨基酸;SMART分析表明其含有6个LRR结构域,属LRR-TM类型,推测其为假定的富含亮氨酸的类受体蛋白基因,暂命名为TaRLP19,GenBank登录号为(JN872563).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属组成型特异表达类型.为进一步研究叶锈菌与小麦TcLr19非亲和反应中类受体蛋白TaRLP19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及其有机酸、总黄酮、总酚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不同组织部位的活性成分,为玫瑰柑的品质评价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2020年9月20日—2021年1月20日)玫瑰柑果汁中总糖含量,总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果皮、果渣和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以及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FRAP和ABTS 3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9月—次年1月,随着果实的发育,玫瑰柑果实的单果重、果汁pH、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逐渐增加;果汁中柠檬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苹果酸含量显著上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蔗糖含量则上升了4.03倍;果皮、果渣和果汁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均呈下降趋势,玫瑰柑果实的总酚含量依次为果皮>果渣>果汁,果皮中总酚含量从1.84 mg GAE/g降至0.89 mg GAE/g,橙皮苷、香蜂草苷、桔皮素、甜橙黄酮和川陈皮素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在果汁和果渣中未检测到甜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依次为果渣>果皮>果汁;果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是果渣的1.34倍,果汁的2.16倍。【结论】随着玫瑰柑果实的成熟,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糖、葡萄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降低。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主要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玫瑰柑果实品质调控及不同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玉婷 《中国食用菌》2020,(2):I0005-I0005
自工业革命以来,我国农业受“现代化”的影响,生产方式、生产结构都发生了显著改变,由传统走向现代,国民经济也随之发生改变。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若想要让其发展得更加长远,就得对农业实施有效的转型,进而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及规模,但与此同时,我国始终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农业发展中如何选择现代化生产方式,才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方针,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另外,还能体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进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