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6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旨在研究乳酸杆菌能够抑制一些病原菌生长和抗病毒方面的作用,为制备乳酸杆菌类微生态制剂提供参考。本试验从泡菜中分离出乳酸杆菌,通过革兰染色镜检、生化试验以及对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分离细菌为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分离到的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以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检验其抑菌效果;利用荧光定量方法检验其对伪狂犬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的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平均分别为18. 3 mm、18. 0 mm、19. 0 mm;荧光定量方法检验其具有一定的抗伪狂犬病毒活性作用,抑制病毒复制作用明显。综上表明,分离的乳酸杆菌抑制大肠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伪狂犬病毒效果明显,丰富了乳酸杆菌资源,同时为其在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及功能性产品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其发生期划分为3个时期并构建时间动态模型,利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对景观信息进行提取划分和景观指数计算,分析斑块类型与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同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松褐天牛139 321头;埔上镇始盛期(T)结束的时间最早,双溪街道始盛期结束时间最晚,高峰期(P)与盛末期(L)结束时间最早,而大干镇在这2个时期上结束最晚;斑块类型水平上,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林地斑块面积及道路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959,与农田斑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963),与道路斑块分离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0.968);景观水平上,景观总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R=0.970),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景观丰富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为-0.958;林地斑块的密度和聚合度对成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有重要影响,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与道路斑块的密度和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的密度与面积均与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期呈负相关,而景观总面积与成虫的不同发生期呈正相关。【结论】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林地与道路斑块的密度与松褐天牛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结束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类型的密度及面积则呈负相关。景观格局不仅能够影响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还能够影响其种群发生的时间动态。  相似文献   
223.
禽类DNA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疫苗的研究对于禽类传染病的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疫苗是基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它们大多数激发机体的体液免疫,很难启动细胞免疫。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作为第3代疫苗,具备传统疫苗和其它基因工程苗不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诱导全方位的免疫反应且使用更安全更方便,DNA疫苗是将外源基因与真核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合成保护性抗原蛋白。这是模拟病毒自然感染提呈过程,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文章对DNA疫苗在禽类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研究新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24.
海兰鸡IL-18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8是一种能诱导产生IFN-γ的新型细胞因子,在调节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IL-18cDNA基因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经植物血凝素(PHA)活化60日龄海兰鸡的脾淋巴细胞后,提取其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了T-A克隆、测序,获得了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全序列,其大小为597 bp,与GenBank中查得的鸡IL-18基因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海兰鸡IL-18基因与Schneider报道的鸡IL-18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研究鸡IL-18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5.
2013年5月河南省卫辉县某鸡场发生疑似曲霉菌感染的病例。无菌采集病鸡肺、气囊上的结节病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征性的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分离出曲霉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诊断为曲霉菌感染。通过饲喂制霉菌素并硫酸铜溶液饮水,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26.
本试验构建了能分别或同时表达ILTV gB和IL-18基因的重组质粒pIRES-gB、pIRES-IL18、pIRES-gB/IL18。将重组质粒通过腿部肌肉多点注射免疫21日龄雏鸡,35日龄加强免疫1次,二免后2周用ILTV HN1株进行攻毒。pIRES-gB/IL18和pIRES-gB+pIRES-IL18免疫雏鸡后均能促进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增加,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对强毒的攻击保护,但pIRES-gB/IL18免疫组要优于pIRES-gB+pIRES-IL18混合免疫组及其他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结果表明,鸡IL-18能明显增强ILT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27.
鸡鼻气管炎是由鼻气管鸟杆菌(ornithobacteri-um rhinotracheale,ORT)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感染家禽和野鸟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鸡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单侧或双侧纤维素性化脓性肺炎、胸膜炎、气囊炎,鸡群死亡率升高,孵化率下降,肉禽增重减少。有些病例  相似文献   
228.
2006年9月,登封市某鸡场发生了一种以呼吸困难、咳出血性渗出物为特征的疾病,用针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gX基因的特异引物,经PCR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阳性,结合病史和临床症状及病毒分离,诊断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对该鸡场采取了综合防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9.
为提升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对现有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从微生物学立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和特色两方面加以总结,立足学科前沿,加强双语教学,尝试采用学生课堂报告的单元模块教学方式,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30.
<正>1.所需用具。厚3 ̄5毫米、直径为30厘米左右的圆铁板一块,表面光滑、平整,可以在铁板边缘焊两个把手,以方便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