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当今严重威胁肉鸡业的几种新老疾病中最主要的是猝死症(SDS)、腹水征(Ascites)和腿病(Elbert,1990)。腹水征的问题是80年代以后逐渐突出出来的,最近几年,随着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该病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从最近的资料来看,高海拔地区腹水征死亡率在30%以上,墨西哥肉鸡中每群平均腹水征死亡率在15%以上,美国冬季2周龄以上死亡肉鸡中,腹水征死亡的占50%。中国肉鸡腹水征的发病率在1%~30%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原位二步灌流法分离鸡原代肝细胞,并测定亚油酸、亚麻酸及不同亚油酸/亚麻酸比例(30∶1,10∶1和2.5∶1)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0.05%的胶原酶Ⅱ进行原位二步灌流分离鸡原代肝细胞不需要大量的胶原酶,细胞分离效果好,细胞活率高;100μm ol/L的亚油酸处理鸡原代肝实质细胞72 h显著增加细胞增殖,亚油酸/亚麻酸比值为10时细胞增殖能力最强。此方法的建立为研究脂肪酸种类或比例对鸡脂肪代谢和调控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肉类风味物质:肌苷酸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肉类风味物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限于对非挥发性前驱物质,即滋味物质的研究。60年代和70年代,借助于现代仪器和分离技术,开始研究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即气味物质。滋味化合物是具有滋味或触觉的非挥发性水溶性物质,它们可产生酸、甜、苦、辣、咸、鲜的味觉。  相似文献   
14.
肌苷酸的鲜味评价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肌苷酸(IMP)及其与谷氨酸钠(MSG)的协同鲜味呈味作用进行了感官验证。试验结果表明,IMP的鲜味呈味作用显著,肉品IMP含量的差异会对肉品总体风味产生一定作用,作用大小与IMP和MSG等其它风味物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豆磷脂油对河田鸡脂肪代谢与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大豆磷脂对河田鸡生产性能、脂肪代谢和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改善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提高肌内脂肪含量,而降低腹脂率。在日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以及降低肌肉的滴水损失、烹饪损失、剪切力。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了解在鸡睾丸中高表达的1个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预测靶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二者在鸡弱精子症中的调控作用。根据弱精子症和正常北京油鸡公鸡睾丸转录组测序筛选到的1个高表达的lncRNA (MSTRG.15568.9),采用顺式(cis)作用模式预测其潜在靶基因SPAG4(sperm-associated antigen 4),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表达量分析。分别选择3只0、5、20、30、45、60周龄正常北京油鸡公鸡,检测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不同周龄公鸡睾丸中的表达量差异;选择30周龄3只正常公鸡,采集睾丸、肝脏和脾脏等8个部位组织样品,检测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规律;选择45周龄弱精子症公鸡和正常公鸡各3只,对比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睾丸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MSTRG.15568.9与SPAG4存在明显的时空表达差异,且二者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不同周龄的鸡睾丸组织中,MSTRG.15568.9和SPAG4的表达趋势相近,MSTRG.15568.9在20周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5、30、45、60周龄(P<0.05),0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低于20、30、45和60周龄(P<0.05);SPAG4在45周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0周龄(P<0.05)。MSTRG.15568.9和SPAG4在睾丸和肝脏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脾脏、肾脏等组织(P<0.05);在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弱精子症睾丸组织(P<0.05)。综上所述,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具有较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MSTRG.15568.9可能调控SPAG4基因的表达,参与精子发生与精子活力调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可为鉴定与鸡弱精子症调节机制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选用90只AA肉鸡母雏,饲喂30∶1、20∶1、10∶1、5∶1、2.5∶1 5种不同的不饱和脂肪酸(PUFA)日粮到56日龄,进行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和生理盐水连续3 d注射应激,研究不同比例ω6/ω3 PUFA对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ω6/ω3 PUFA对应激前后体增重、应激后第1 d和第7 d血清总蛋白(TP)和IgG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应激后第1 d新城疫抗体滴度、第7 d血浆皮质酮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LPS应激和对照相比,除对体增重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外,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应激后第1 d相比,应激后第7 d的皮质酮水平下降,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和IgG含量上升,表现出机体缓解应激的变化。因此,不同比例的ω6/ω3 PUFA日粮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0∶1日粮的平均血清TP和Alb含量在5种日粮中最高,2.5∶1日粮的平均血清IgG含量和ND抗体水平在5种日粮中最高。但随着5种日粮ω6/ω3 PUFA比值的降低,日粮间缓解应激的作用没有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0~3周龄肉仔鸡日粮中维生素E的适宜供给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0~3周龄肉仔鸡日粮中维生素E的适宜供给量,将一日龄艾维茵肉仔鸡900只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含6个供测定生产性能用的重复小组(各小组22只,公母各半)和1个含公雏鸡45只的小组,以便采血、屠宰取器官供测定α生育酚和硫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各组的基础日粮相同,含α生育酚13mg/kg,各组日粮中分别添加dlα生育酚醋酸酯0、5、10、50和100mg/kg。试验结果表明,0~3周龄肉仔鸡的玉米豆粕豆油型日粮中不同维生素E水平不明显影响采食量;维生素E含量达到18~23mg/kg以上才能维持肉仔鸡正常的快速生长及11~21日龄阶段血浆恒定的α生育酚含量,当日粮中只含维生素E13mg/kg时,血浆和肝脏中α生育酚明显随鸡日龄增大而耗竭(P<005)。日粮中维生素E含量达到113mg/kg时,肉仔鸡肝脏组织的α生育酚含量在各日龄点明显最高(P<005)且较恒定,TBARS值在11、16及21日龄时最低且与含维生素E13mg/kg和18mg/kg组的差异显著,说明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国地方鸡种如北京油鸡、清远麻鸡存在喙畸形现象,表现为上下喙咬合不全,呈交叉状。严重影响鸡饮水和采食,从而影响个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喙畸形个体的系谱记录,发现喙畸形的形成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蛋白是行使各种生物学功能的最终形式之一,喙畸形个体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核心蛋白或者相关调控蛋白代谢异常造成的。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鸡畸形喙与正常喙中差异表达的蛋白,作为喙畸形相关的重要候选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北京油鸡喙畸形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挑选3只120日龄喙畸形的公鸡作为试验组,编号为W1、W2、W3,同时,挑选与试验组个体为同胞关系(全同胞或半同胞)的喙正常公鸡作为对照组,编号为Z1、Z2、Z3。将喙畸形与其同胞正常个体作为一个比对组,iTRAQ试验具体包含3个比对组,即W1 vs Z1,W2 vs Z2,W3 vs Z3。屠宰个体后,剔除喙组织周围肌肉和筋膜,分离得到喙上颌骨和下颌骨,提取总蛋白样品,应用6个 iTRAQ标签标记各蛋白样品,经过色谱层析预分离,联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采用Mascot 2.3.02软件对蛋白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试验组(W)与其同胞对照组(Z)样本比较(W1 vs Z1,W2 vs Z2,W3 vs Z3),选择肽段数≥2,表达差异值>1.2(上调)或<0.83(下调),且P<0.05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利用iTRAQ技术一共在喙组织中鉴定到3 372个蛋白,鉴定到的特异性肽段有12 769个。其中原鸡蛋白1 869个,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100 kD之间。3个比对组共鉴定出159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含70个表达上调的蛋白,89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统计各比对组蛋白表达差异值发现,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上调蛋白质有LPL、MLC-2、CO9A1、MATN3、HSP90B1等,表达量差异较大的下调蛋白质有MBP、RLA1、PRVM、HAPLN1等。结合已经报道的这些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其中CO9A1、MATN3、HAPLN1与软骨合成和软骨骨化相关,CO9A1是带状软骨纤维的组成物质,MATN家族是非胶原性细胞外基质蛋白家族,HAPLN1是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重要组成成分;PRVM是细胞内钙离子结合蛋白,参与调控Ca2+离子信号通路;LPL是多功能酶,主要在脂质代谢和转运过程中起作用,参与调控PPAR信号通路。初步筛选出CO9A1、MATN3、HAPLN1、PRVM、LPL作为与鸡喙畸形相关的候选蛋白。【结论】差异表达蛋白的发现为鸡喙畸形形态的发生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禽类具有优越的感光机能,光线通过其光感受器被感知,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从而对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在现代养禽业中,人工优化光照环境已成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种用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精液处理、包装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家禽养殖中,也逐步将种公禽单独饲养。研究光照对种公禽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解析种公禽繁殖系统对光要素的生物应答机制,另一方面可为生产中采用精细化的光照条件提高种公禽繁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就禽类的光感受器,参与光-性信号传导的激素,以及光照节律、光照强度和光波长对种公禽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