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23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34篇
  15篇
综合类   173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核酸探针对马立克氏病毒DN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异羟基泣地黄毒甙元标记的DNA探针,检测了细胞培养物和鸡羽髓中提取的马立克氏病毒核酸。结果发现,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马立克氏病毒血清Ⅰ型(GA株)核酸的BamHI-L片段探针,只与马立克氏病毒Ⅰ型核酸发生杂交,而不与Ⅱ型(SB-1)或Ⅲ型(HVT)发生杂交。对36份鸡羽髓病料提取的病毒核酸的杂交检测与琼扩试验相比较,前阳性率为94.4%。后仅为86.1%。由此说明,Ⅰ型病毒的核酸探针可  相似文献   
742.
为揭示蕉园行间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解决香蕉园多年连作单种产生的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力下降等问题,以桂蕉1号为材料,设置香蕉与甘薯间种和香蕉单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比较分析蕉园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至9月期间,与单作相比,蕉园间种甘薯可使土壤容重和固相组成降低,降幅分别为3.28%~9.97%、1.24%~3.76%;使土壤孔隙度、土壤液相、气相占比升高,提升的幅度分别为1.24~3.76、0.36~6.39、0.88~4.34百分点;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组成,间种甘薯促进了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使>2 mm、0.25~2.00 mm粒级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5~13.01、0.60~21.69百分点,同时使土壤0.053~<0.25 mm、<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1.78~22.47、0.24~1.17百分点,因而使间种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土壤团聚体稳定率(WSAR)、R>0.25、平均质量直径...  相似文献   
743.
为了分析测算宁夏农村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指数及其影响因素,从农村居民的个人特征、健康状况、健康经济负担、健康风险应对能力4个维度出发,选取与之相关的9个指标对宁夏农村居民健康贫困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Tobit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健康贫困脆弱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家庭常住人口、婚姻状况、自评健康水平、风险性卫生支出、医疗保险类型与健康贫困脆弱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风险性卫生支出(回归系数为0.202 55)是影响健康贫困脆弱性的最重要因素。分析认为,识别健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政府做出前瞻性的预测方案并制定预防式的多维管控政策。  相似文献   
744.
为揭示蕉园行间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变化的影响,以及解决香蕉园多年连作单种产生的土壤结构差、保水保肥力下降等问题,以桂蕉1号为材料,设置香蕉与甘薯间种和香蕉单作2种不同的种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比较分析蕉园间种甘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月至9月期间,与单作相比,蕉园间种甘薯可使土壤容重和固相组成降低,降幅分别为3.28%~9.97%、1.24%~3.76%;使土壤孔隙度、土壤液相、气相占比升高,提升的幅度分别为1.24~3.76、0.36~6.39、0.88~4.34百分点;对于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组成,间种甘薯促进了微团聚体向较大粒级的团聚体转化,使>2 mm、0.25~2.00 mm粒级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1.15~13.01、0.60~21.69百分点,同时使土壤0.053~<0.25 mm、<0.053 mm粒级的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1.78~22.47、0.24~1.17百分点,因而使间种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土壤团聚体稳定率(WSAR)、R>0.25、平均质量直径...  相似文献   
745.
本文论证基于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本校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禽病防治课程中,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对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验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禽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46.
西门塔尔牛是一种乳肉兼用的大型牛品种,其产奶性能和产肉性能均较好,具有非常可观的养殖效益。而其初生犊牛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群体,关系着养殖场的长期发展,做好犊牛的饲养管理是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四川省阳平种牛场近五年的管理经验,对犊牛出生后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养殖场饲养西门塔尔犊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7.
【目的】试验旨在揭示豫西黑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肌纤维类型和成肌调控相关基因发育性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平均体重约为60、75、90、105和120 kg共5个体重阶段的豫西黑猪,每个体重屠宰3头,共15头,公母随机。采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快慢肌类型组成和纤维组织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成肌调控相关基因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MyoD)、配对盒7(paired-box 7,Pax7)、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细胞增强因子2C (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和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HC)亚型的mRNA表达量。【结果】随着豫西黑猪体重的增加,肌纤维密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7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慢肌面积占比在60和105 kg时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5;P<0.01),快慢肌所占面积总百分比在90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MyHCⅠ基因mRNA表达量在75和105 kg时极显著高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HCA基因mRNA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MyHCX基因mRNA表达量在60 kg时达到最高,而MyHCB基因mRNA表达量在75 kg时极显著低于其他体重阶段(P<0.01);MyoDPax7、MSTNMyoGMEF2C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于60、75、90、120、120 kg时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MSTN基因外,MyoGMyoDPax7和MEF2C基因均与肌纤维形态和MyHC基因各亚型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P<0.01);通过对120 kg的豫西黑猪和杜洛克猪比较发现,两者间肌纤维直径、肌纤维面积、肌纤维密度,以及MyHC和相关成肌调控基因mRNA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在豫西黑猪60~120 kg生长阶段,肌纤维面积、肌纤维直径整体呈上升趋势,肌纤维密度呈下降趋势;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纤维类型组成的变化主要是Ⅰ、ⅡA、ⅡX型肌纤维向ⅡB型肌纤维的转化;与杜洛克猪相比,豫西黑猪肌纤维面积和肌纤维直径较大,肌纤维密度较低,MyHCⅠ与MyHCA基因mRNA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748.
牛场生乳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若管理不当,则影响生乳后续的综合加工。所以生乳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必须要保证其质量安全。本文综述了环境污染、农药、兽药残留等对生乳质量的影响,提出了牛场生乳在养殖环节和操作环节的安全措施,为牛场生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9.
<正>重庆作为美食之都,黄鳝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消费需求非常大。由于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以及本土黄鳝全人工繁殖技术尚未突破,导致人工养殖规模和产量较小。2021年重庆市黄鳝产量只有789吨,在全国排名第7位,完全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市场大部分由湖北、江西、安徽等地供应,导致黄鳝价格过高。为了解决重庆黄鳝养殖苗种供应量不足的问题,本单位通过开展重庆本土黄鳝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为重庆地区黄鳝人工繁殖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黄鳝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