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个水稻高叶绿素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保甫  陈析丰  金杨  顾志敏  朱旭东  马伯军 《核农学报》2011,25(6):1072-1076,1163
在水稻中花11的辐射诱变库中,筛选到1个深绿色突变体(ZM1120)。该突变体的茎、叶颜色较野生型对照深(绿);在播种后第60、90天,突变体的叶绿素a含量比野生型分别高16.0%和7.2%,类胡萝卜素含量比野生型分别高23.1%和24.2%,播种后第90天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比野生型分别高16.3%和11.4...  相似文献   
22.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结果表明,IPA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9种(属),且IPA模式池塘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为113.55×106 ind·L-1和52.79 mg·L-1,均高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78.37×106 ind·L-1和23.22 mg·L-1。IPA模式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80,Margalef指数(D)平均值为2.25,均高于传统池塘;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IPA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总有机碳,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影响浮游植物的主要驱动因子有总氮、总磷、总氨氮、亚硝态氮。  相似文献   
23.
正滩涂是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对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滩涂养殖方面。滩涂养殖指利用位于海边潮间带的软泥或沙泥地带加以平整、筑堤、建  相似文献   
24.
于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交F1,并通过对杂交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交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 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交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交指数为54.56,显示杂交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交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交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交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交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与已报道的团头鲂和翘嘴红鲌核型相似,说明杂交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交F1可育。4)杂交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交F1为二倍体杂种;杂交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25.
沙塘鳢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4~12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沙塘鳢池塘专养与混养试验,并进行定期生长测定、养成及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沙塘鳢与青虾混养的试验效果最好,单产738.3 kg/hm2,平均规格35.48g/尾,单位面积利润达48 308元/hm2,成活率达69.3%.同时还发现沙塘鳢具有在11、12月份仍保持快速生长的特性,说明它的生长周期明显比其它常规鱼类长.  相似文献   
26.
27.
郭爱环  原居林  练青平  倪蒙  刘梅  顾志敏 《水产学报》2022,46(12):2349-2356
为评估钱塘江上游黄尾鲴的增殖放流效果和潜在遗传风险,本实验利用已开发的11对微卫星引物,基于亲子鉴定技术对钱塘江上游增殖放流黄尾鲴的资源贡献率进行估算,同时开展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评估其增殖放流的遗传风险。结果显示,33尾繁殖亲本群体和105尾回捕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8.64,平均观测杂合度(Ho )为度为0.70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3,11对微卫星引物多样性较高。亲缘关系分析表明,11座位累计非亲权(CEP)排除率达到99.999 98 0 %,在回捕的105尾黄尾鲴个体中,5尾回捕个体被确认为放流的子代,对野外群体的资源贡献率为4.76%。黄尾鲴养殖群体和野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群体内各个遗传参数相差较小,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5.92%),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3 59 ,群体间的Nm 为4.42,属于低等程度的分化,基因交流无障碍。综合分析表明,钱塘江增殖放流的黄尾鲴具有良好的资源恢复效果,且无放流带来的潜在遗传风险。  相似文献   
28.
美国大口胭脂鱼大规格鱼种培育以单养的效果为好,其培育成活率可达69.7%;夏花放养量以15万尾/hm^2为宜,夏花规格3cm以上,经5~6个月的养殖,可养成50g/尾的大规格鱼种,单产可达5 2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29.
美国大口胭脂鱼夏花鱼种的盐度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6年6月11日-21日,本所对经人工繁殖获得的美国大口胭脂鱼培育成的夏花鱼种(3-4cm),在室温条件下(水温在23±1℃),用NaCl配制成不同盐度的试验用水进行了适应性试验。对试验结果初步统计分析表明,该鱼种能在15‰以下盐度环境中存活;在2‰的盐度环境中,鱼种最长能存活9小时,而在25‰的盐度环境中鱼种仅能存活1小时45分钟。结果还表明,若将该鱼种直接从淡水移入各试验盐度中,对高盐度表现出不适应性,即使在15‰的盐度环境中也存在着较明显的死亡率,而采用逐步驯化,则无此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0.
原产于美国.属中上层鱼类,杂食偏浮游生物.也能摄食全人工配合饵料。饵料蛋白含量30%以上,适宜水温0~36℃.在我国各地都能自然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