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北美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最大体重可达45公斤,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养殖。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此鱼鱼种,1996年5月在国内首获人工繁殖成功,孵出的鱼苗经培育至夏花鱼种,分别提供给北京、天津、武汉、上海及浙江等省市的有关单位进行试养,均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及经济效益。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体形似鲫,体大如草鱼但肉味却优于草鱼,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适温范围2~37C,最适温度18~32C,在我国从南到北都能自然越冬生长;通…  相似文献   
32.
翘嘴鲌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群体的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异源精子冷休克技术获得翘嘴鲌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一代(meio-G1)、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代(meio-G2),以太湖野生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SSR)标记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分析了3个群体的遗传特征。SSR结果显示,12个微卫星位点在meio-G1、meio-G2和对照组3个群体中,分别扩增到38、16和47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166 7、1.333 3和3.916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430 6、0.333 3和0.675 0,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569 4、0.666 7和0.325 0。3个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43 0、1.000 0和0.571 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eio-G1和对照组聚为一支,meio-G2单独聚为另一支。RAPD结果显示,14个引物在3个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数分别为74、61和64,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3.51%、0和51.56%,按照Nei’s指数统计的3个群体的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801 8、1和0.846 0,meio-G2的基因组DNA同质性远高于meio-G1和对照组。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meio-G2的纯合度、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均高于meio-G1和对照组,且个体间的基因型完全一致,是良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稻曲病菌内参基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了稻曲病菌中5个传统内参基因18S rRNA、GAPDH、ubiquitin、β actin、α tubulin的mRNA差异表达情况,并利用geNorm软件分析了它们在4个发育时期和NaCl胁迫处理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菌龄为7 d、8 d、9 d、10 d的稻曲病菌中,α tubulin 2和β actin表达稳定;在0.4 mol/L  NaCl溶液处理0 h、4 h、8 h、12 h、16 h后,β actin和α tubulin 2表达稳定。因此,当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比较稻曲病菌基因表达差异时,可选择α tubulin和β actin作为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34.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梓桐核心区水域的鱼类资源按季度进行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ABC曲线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43种,隶属4目8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5.12%);以中上层、杂食性、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Margalef、 Simpson、 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两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7~5.01、0.68~0.89、1.79~2.55和0.61~0.84;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且在多数情况下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千岛湖保护区内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的状况,而且可为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提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35.
【目的】为发掘和研究红螯螯虾功能基因SSR标记奠定基础。【方法】对红螯螯虾肝脏、精巢以及卵巢转录组测序选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2000,同时借助生物信息学法展开基因表达谱探究及功能基因预测。【结果】肝脏组织获得47 629 414条clean reads,精巢组织获得47 018 968条clean reads,卵巢组织获得53 267 362条clean reads。所有reads组装后获得了67 369个Unigene。通过GO分类,16 989个Unigene被分为3个种类,即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通过COG分类,4 697个Unigene被分为25个种类。通过KEGG分类,9 842个Unigene分属331个代谢途径。【结论】通过对红螯鳌虾肝脏等3个组织转录组的测序,获得了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图谱及其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36.
研究老虎潭水库鱼类资源现状、群落结构特征、营养级及主要鱼类生长特性,为水质生物调控提供基础资料。2015年2月、5月、8月和11月利用漂流混合刺网、笼壶(地笼网)和抛撒抄网采集鱼类样本,对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鱼类35种,隶属于4目9科。其中,鲤形目28种,占总数的80%;鲇形目和鲈形目各3种,分别占总数的8.6%;合鳃目1种,占总数的2.8%;优势种有6种,分别为鳙、鲢、翘嘴鲌、鲫、黄尾鲴和伍氏半。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10.533[1-e~(-0.386(t+0.227))]、W_t=25.138[1-e~(-0.265(t+0.136))]~(3.118),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_t=93.042[1-e~(-0.415(t+0.223))]、W_t=12.257[1-e~(-0.415(t+0.223))]~(2.756)。老虎潭水库鲢、鳙体重增长速度以1~3龄较高,3龄以后逐渐降低,鲢、鳙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2.721龄和2.223龄。为最大程度发挥鲢、鳙洁水保水功效,建议起捕年龄均为3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老虎潭水库2种食物源的δ~(13)C值跨度范围为-28.99‰~-24.32‰、δ~(15)N值跨度范围为5.06‰~8.19‰,浮游植物的δ~(13)C、δ~(15)N值均大于有机碎屑。26种消费者δ~(13)C值跨度范围为-27.07‰~-20.42‰,平均(-24.76±1.54)‰;δ~(15)N变化范围为8.93‰~14.88‰,平均(12.03±1.47)‰。营养级分析结果显示,26种消费者的营养级从2.18到3.61,分属于2个营养级,且与其食性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7.
克氏原螯虾三种健康养殖模式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俗名淡水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喇蛄科、原螯虾属。该虾在20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江苏的北部养殖,随着自然种群的扩展和人类的养殖活动,该虾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并形成了可供利用的天然种群,特别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物种群量较大,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淡水虾类资源。笔者于2008年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接种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种植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影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设置空白对照组、单纯接种蛋白核小球藻、种植水蕹菜及二者联合的4个处理组,定期监测各处理组中水质理化指标、生长特性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均能有效去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的NO~-_2-N、NH~+_4-N、TN和TP,其中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对NO~-_2-N的去除率达到51.27%;种植水蕹菜处理组对NO~-_2-N、NH~+_4-N和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55.19%、70.06%和74.76%;联合处理组对水体TN去除率为49.66%,去除TN效果最佳。三个处理组均能提高南美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提高其成活率,其中联合处理组效果最佳,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0.66%和27.27%,水雍菜处理组分别增加了8.14%和9.10%,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组分别增加了4.41%和2.28%,同时联合处理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种植水蕹菜处理组能显著增加南美白对虾CAT、GST活性和GSH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128.84%、235.39%和426.26%;联合处理组对南美白对虾肝胰腺的SOD活性和GSH含量促进效果最佳且达到显著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52.75%和1 376.69%。综上可见,接种蛋白核小球藻和种植水蕹菜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免疫活性,且以联合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9.
<正>近两年红螯螯虾池塘养殖模式的探索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并已在江浙地区普遍展开,在江浙地区池塘养殖红螯螯虾亩产可达150千克以上,亩效益达万元。由于红螯螯虾为热带性种类,且具有抱卵少、不同步的特点,特别在非热带地区普遍出现养殖周期短、养成规格小及苗种成活率低等问题,导致其行业发展受阻。本次研究针对红螯螯虾生物学特性及浙北地区的气候与消费  相似文献   
40.
基于环境容纳量的区域性养殖容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淡水养殖池塘养殖水体及周边水域水质日趋恶化的现状,为了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养殖容量相关方面的研究,将主要养殖品种面积和密度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以浙江南浔区为研究区域,通过调查该区域水环境现状和6种主要养殖模式养殖特点,计算了该区域水体总磷的环境容纳量,再根据单位养殖模式排污量初步评估了该区域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1)南浔区水环境的磷为限制因子;(2)常规鱼、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单位产磷量分别为0.26、0.70、0.73、0.17、0.33和0.22 g/kg;(3)在II类水质前提下,常规鱼、大口黑鲈、乌鳢、翘嘴鲌、中华鳖、青鱼养殖塘可接受的最大磷负荷为7.38、5.79、2.36、1.82、1.51、2.52 t,其对应养殖容量分别为28 370、8 271、3 236、10 698、11 648、9 685 t;(4)养殖容量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磷滞留系数、换水系数和外河磷浓度敏感度系数分别为0.365、0.364和-0.271;区域养殖容量的合理评估可为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