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流行对中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而2011年后许多已免疫PRV疫苗的猪场频繁出现gE抗体转为阳性现象,感染猪出现PRV的临床症状,并出现所谓的“流产风暴”,学者们怀疑PRV的重新流行与病毒毒力增强和基因变异有关。为了解PRV变异情况,从各地疑似PRV阳性病料中,通过PK-15细胞分离出4个毒株,对毒株传代培养,进行TCID50与LD50测定,对主要毒力基因gBgCgETK进行扩增测序后分析,确定该4株病毒为PRV株,分别命名为FJ01株、FJ03株、YK株和MS2018株,滴度分别为10-6.63、10-7.08、10-8.10、10-7.18 TCID50s·0.1mL-1,对Balb/c小鼠的LD50分别为102.17、102.72、103.44、103.51 TCID50s,可见FJ01株的毒力最强。对4个毒株的毒力基因与其他PRV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并建立进化树,FJ01株、FJ03株、MS2018株与中国近几年流行的变异毒株如HNX株、HNB株、JS-2012株等在一个大进化分支上,亲缘性较近,而与疫苗株Bartha-K61、SA215等,国际经典毒株Becker、Kaplan等亲缘性较远,变异较大。YK株与国际毒株亲缘性更近,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制猪2型圆环病毒(PCV2)基因工程疫苗,以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缺失疫苗株SA215为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了共表达PCV2ORF2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SA215(C)株。经PCR、Sou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等证实SA215(C)构建正确,并能表达具有活性的ORF2基因蛋白和荧光蛋白。SA215(C)在IBRS-2、ST细胞中的增殖滴度与亲本株SA215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病毒增殖。用SA215(C)免疫BALB/c小鼠10周后检测免疫小鼠PCV2抗体和PRV中和抗体及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显示,SA215(C)诱导小鼠产生了PCV2和PRV抗体并出现PCV2的细胞免疫反应。另外,以105TCID50的SA215(C)株接种BALB/c小鼠,接种后28d再接种1次,2次接种后2周,用107TCID50PRVFa和PCV2强毒联合进行攻击,结果免疫小鼠抵抗住强毒的攻击,获得了保护;表明该毒株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为研制安全、有效的PCV2-PRV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引起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发病死亡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对患病达氏鲟的鳃、心脏、肝脏和肠道等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与16S rR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明确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达氏鲟的肝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AD-AV201606),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以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达氏鲟,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临床症状,感染引起的死亡率为50%~80%,且病鱼集中在感染后1~3d死亡.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达氏鲟维氏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呋辛等7种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利福平已产生耐药性.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对达氏鲟造成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肝脏、肠道及鳃组织.[结论]维氏气单胞菌对达氏鲟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引起肝脏、肠道及鳃等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而造成机体损伤甚至死亡,生产上可选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四环素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根据NCBI中已报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S rD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两株来源于猪“高热病”病料中的疑似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SM-5、PSM-6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上,并转化到DH5α中。抽取质粒模板,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并测序,从分子水平上予以鉴定。两株菌的16S rDNA基因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67816和GQ267817)与已经报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株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均在96.78%以上,最高达99.93%。本试验对通过16S rDNA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猪“高热病”的诊断治疗奠定细菌学方面的基础,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红霉素为对照,探讨泰拉霉素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利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过度表达致炎因子而构建的体外炎症模型,采用SYBR Green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分子水平研究了不同浓度泰拉霉素和红霉素对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合成的影响。结果20μg·mL-1和10μg·mL-1浓度的泰拉霉素与20、10和5μg·mL-1浓度的红霉素均能显著抑制猪PBMC细胞合成NO和PGE2,并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基因的转录;而5μg·mL-1的泰拉霉素无明显的这种调节作用。结论泰拉霉素和红霉素能在转录和翻译水平通过调节致炎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某地区山羊养殖基地发生一起特殊的肿瘤性疾病,通过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调查、尸体剖检、病理损伤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和病原的核酸测序等一系列研究,将该病确诊为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ENT)。本次疫病与国外报道的病例基本一致。这是国内首次报道ENT的病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万莉  马磊  舒蕾  谢志勇  韩国全  张琦  杨映  颜其贵 《养猪》2011,(4):113-114
2010年4月,四川某猪场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1周后注射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第2天保育猪开始出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发抖、后肢关节肿大、站立困难,有的病猪伴随着呼吸困难,发病率为6%,死亡率高达75%。解剖后观察到肾脏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有散在的坏死灶,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相似文献   
19.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幼犬,不经治疗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据西昌市内具有代表性的2家动物医院里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203例犬细小病例分析,了解西昌市犬细小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并以爱犬宠物医院为临床试验点,总结防控犬细小病毒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表明:西昌市犬细小病毒广泛流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所提出的预防措施操作性强,筛选出的治疗方案的治愈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20.
克隆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的群抗原基因gag,并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对gag进行表达研究。参照GenBank中收录的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gag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以地方性鼻内腺癌(ENA)山羊鼻内分泌物中病毒RNA为模板,RT-PC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并将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获得阳性克隆(pMD18-gag)并测序。根据gag基因的ORF设计1对表达用引物进行亚克隆,并将ORF重组到pET-32,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Rostta中,用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的蛋白用SDS-PAGE分析,纯化表达产物,通过ELISA初步分析产物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克隆获得长2 249 bp的核酸序列(GenBank:HM104174),含有完整的ORF,与已报道的ENTV-2 gag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7%,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高达96.4%。表达产物大小约87 ku,与理论推理一致。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表达产物未能与ENA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gag基因在原核系统pET-32/Rostta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与ENA阳性血清不具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