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0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为应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分别对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70份血清进行猪瘟病毒抗体、猪蓝耳病病毒抗体、猪伪狂犬病病毒g B抗体检测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上述4种试剂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2.9%、90%、58.6%和1.4%。据此对该猪场免疫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猪瘟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彬  万莉  张琦  马磊  颜其贵 《猪业科学》2013,(5):100-102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对养猪业危害很大,针对目前免疫失败的增多,对引起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3.
舒蕾  刘杰  刘丹  马磊  张琦  颜其贵 《猪业科学》2012,29(6):84-86
对来自四川地区送检病猪采样分离到2株致病性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培养形态、理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综合判定所分离菌株为粪肠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致病菌均对供试的头孢唑啉钠、利福平药物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不同程度耐药,根据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措施,经处理后,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4.
环境温度是影响猪群健康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猪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下,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及行为反应来保持体温的恒定。但是持续的高温环境对猪群造成严重危害,文章扼要而全面地阐述了高温对猪群健康的影响及综合应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5.
2012年3月,四川某猪场发生一起以产房仔猪腹泻、呕吐、脱水、排黄色稀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给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最后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并有大肠杆菌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大肠埃希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作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蛋白的递呈载体所产生的免疫效应,将切除跨膜区后的CSFV E2基因连接到pBAD18-Cm-ClyA的C-端,转化E.coli DH5α,用0.2%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收集含E2蛋白的OMVs免疫家兔。免疫印迹表明,该OMVs可特异性地与组氨酸标签单抗结合。间接ELISA结果表明,重组OMVs可诱导兔体产生高水平的IgG抗体。免疫后的家兔能很好地防御高剂量CSFV活疫苗攻击。说明大肠埃希菌OMVs递呈CSFV E2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研究OMVs递呈CSFV E2蛋白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猪霍乱沙门菌C500(S.C500)运载猪瘟病毒(CSFV)新型基因疫苗的稳定性与免疫安全性,将表达载体pCB-ME2-IL-15、pCC-ME2-IL-15、pCI-ME2-IL-15及pCI-neo转入S.C500,采用体外增殖试验考察不同表达载体在S.C500中的稳定性;采用携质粒S.C500对ST细胞的粘附、侵袭力和增殖试验研究不同表达载体对运载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BALB/c小鼠口服免疫试验研究表达质粒在体内的稳定性和运载体对小鼠的安全性。结果显示:体外增殖中pCB-ME2-IL-15、pCC-ME2-IL-15和pCI-ME2-IL-15稳定性好于pCI-neo,说明外源目的基因正调表达质粒在运载体内的稳定性;空运载体S.C500对ST细胞的粘附率和侵袭率均高于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而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之间亦有差异;空运载菌在ST细胞内的增殖能力与4组含不同质粒的菌株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分别对携带表达载体pCB-ME2-IL-15、pCC-ME2-IL-15和pCI-ME2-IL-15菌株以每只2×108CFU/0.2 mL的剂量进行小鼠口服免疫,腹泻率依次为0%、8.33%和25%。在第7和14天,使用DHL/Amp琼脂培养平板,均可从肝脏、脾脏、十二指肠和新鲜粪便样品中分离到重组菌。试验提示采用猪霍乱沙门菌C500运载CSFV新型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免疫安全性。  相似文献   
48.
猪痢疾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猪痢疾(Swine Dysentery,SD)又称血痢,是一种主要感染生长育肥期猪、以黏液性出血性结肠炎为主要特征的肠道传染病。SD的病原是猪痢疾短螺旋体(Brachyspira hyodysenteriae B.hyodysenteriae),最早是1921年在美国发现,但直到1972年才认定其病原为呈强β-溶血的厌氧的肠道螺旋体,被命名为猪痢疾密螺旋体,1991年将其归入蛇形螺旋体属,现将其归入短螺旋体属,为该属中对猪具有肠致病性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49.
万莉  颜其贵 《猪业科学》2010,27(3):20-25
基于猪瘟病毒基因组中富含T的插入序列建立起的简捷一步法RT-PCR技术,用于同步检测与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依据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3′NTR独立存在富含T的插入序列,设计特异性的扩增引物,使用简捷一步法RT-PCR或巢式PCR之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多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分析,能检测到并且准确鉴别在临床标本中的古典猪瘟病毒野毒株和兔化猪瘟疫苗株。这些检测技术至少可用于3个兔化弱毒疫苗株LPC、HCLV和C-株的检测。野毒株RT-PCR检测限量是6.3TCID50/mL,巢式PCR检测限量是0.63TCID50/mL。在前一次研究中,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的基因组的3′NTR发现有12~13nt的富含T的插入序列;本次研究中,在LPC/PRK和LPC/TS兔化疫苗株的基因组中发现2个长为42和36nt富含T的插入序列。这些长为12、36、42nt富含T的插入序列增加PCR片段的大小,有利于遗传标记对猪瘟病毒野毒型和不同兔化疫苗株间的快速检测和鉴别。  相似文献   
50.
猪丹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猪丹毒的隐性感染可能会发展成慢性型,成为猪丹毒的防治的难题.目前,免疫接种仍是预防猪丹毒最有效的方法,主要使用传统疫苗,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疫苗的研究也应运而生,现对猪丹毒传统疫苗的使用和新型疫苗的研究近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