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1篇
农学   6篇
  15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2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介绍了基因组印记重组对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利用18对微卫星引物测定云南省、西藏自治区4个地方特色鸡种(‘藏鸡’、‘勐腊茶花鸡'、‘贡山土鸡'、‘武定鸡’)的遗传多样性,对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群体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依据Nei氏DA遗传距离,采用NJ法和UPGMA法构建了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座...  相似文献   
33.
基于cytb基因探讨家绵羊和多角绵羊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家绵羊起源进化以及多角绵羊和普通家绵羊的亲缘关系。【方法】测定8个省区42个绵羊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结果】本试验的绵羊个体可定义为4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97±0.006,核苷酸多样度为0.793%。中国绵羊群体可分为4个支系(A、B、C 和D),其中支系D首次在中国绵羊群体中被检测到;支系B与支系C的差异最大,分化时间大约为595±150万年。多角绵羊与家绵羊聚在一起,而与野绵羊亲缘关系较远,分属于支系A、B和D。【结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国绵羊有多个母系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未发现盘羊、东方盘羊和亚洲摩佛伦羊与绵羊母系祖先形成相关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34.
取新生1d的ICR小鼠的脑,经过机械分离和体外培养获取神经千细胞.利用免疫组化和RT-PCR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发现原代的神经干细胞的纯度能达到95%以上.通过计数绘制第1代和第4代神经干细胞生长曲线图,发现二者生长曲线非常相似,说明第4代的神经干细胞仍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在体外利用聚合后0.01μmol/L、0.1μmol/L、1μmol/L、2.5μmol/L的Aβ1-42寡聚体分别作用于神经干细胞8h、24h和48h,通过MTT和克隆球计数法检测Aβ1-42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β1-42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通过双盲法,免疫荧光下统计Aβ1-42寡聚体作用后神经干细胞的转分化率,检测Aβ1-42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的影响,发现Aβ1-42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没有明显影响,且对Aβ1-42浓度和作用时间也无依赖性.  相似文献   
35.
基于PCR-SSCP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西北6个绵羊品种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通过对DNA序列的多重比对,得出A、B、C 3种单倍型,在D-loop区内的碱基替换全部为转换;绵羊mtDNA D-Loop区中存在着明显的长度变异,引起变异原因主要是由于1个或几个碱基或串联重复基元序列的插入(或缺失)造成的,不存在绵羊品种特异性;本试验研究的绵羊在各个不同片段中所扩增出的A、B、C 3种单倍型基本一致,但不是完全连锁,存在着微小的差异;用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可明显看出中国6个绵羊品种3种单倍型的分类情况,单倍型树表明新疆的巴音布鲁克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6.
为了在体外细胞水平模拟多浪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多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并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分离得到的S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的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向成肌方向分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成肌分化标记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对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免疫荧光鉴定,确认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多浪绵羊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成肌分化,显微镜观察和MHC免疫荧光可以明显观察和检测到肌管的形成。本研究对多浪绵羊SCs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多浪绵羊SCs的成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37.
利用亮甲酚蓝(Brilliant cresyl blue,BCB)对牛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对牛未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分组培养,观察不同组间卵母细胞发育潜能与细胞凋亡的差异,探讨以BCB着色判定牛卵质量的可行性.本试验在牛卵母细胞成熟培养前用26μmol·L-1BCB染色90 min作为处理组(BCB+和BCB-),以未染色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以卵内谷胱甘肽的浓度作为胞质成熟的判定指标,以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囊胚率作为卵子发育能力的判定指标,同时参照卵母细胞的凋亡检测,综合评定卵子的质量.结果表明:(1)着色组(BCB+)卵母细胞成熟率与对照组和无色组(BCB-)间差异显著(P<0.05);(2)成熟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的浓度较培养前差异显著(P<0.05);(3)经BCB染色,卵母细胞在成熟后,BCB+组的成熟率、凋亡率较对照组、BCB-组差异显著(P<0.05);(4)体外受精后,BCB+组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较对照组和BCB-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牛卵母细胞经BCB的染色选择可以作为判断卵母细胞未来发育潜能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38.
云南绵羊mtDNA D—LOOP序列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PCR-SSCP 技术与 mtDNA D-Loop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云南昭通绵羊、腾冲绵羊、宁蒗绵羊 3 个地方绵羊品种共 134 个个体进行 mtDNA 序列多态性及起源进化研究.PCR-SSCP 分析显示,在云南的 3个绵羊群体中检测到线粒体编码区的 Cytb 和 ND2 基因的 2 种单倍型 A 和 B.根据不同的单倍型从 3 个绵羊群体中共筛选出 23 个样品进行了 mtDNA D-Loop 区克隆测序,系统发育分析揭示,云南绵羊 mtDNA D-Loop 序列单倍型分为支系 A 和支系 B 两大类.基于 PCR-SSCP 和 D-Loop 区序列的分析结果一致提示云南绵羊存在支系 A 和支系B两大母系起源,对云南绵羊进行 mtDNA D-Loop 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线粒体 D-Loop 区系列单倍型多样度删为 87.5%~100%;核苷酸多样度只为 0.21~0.2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 K 为 22.9%~36.8%.此结果揭示云南绵羊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对云南绵羊 mtDNA D-Loop 进行 Mismatch 分析和 Tajima's 值中性检验,结果显示,云南绵羊群体核昔酸差异数表现出完整的 2 个峰形,且经过中性检验不显著,由此推断云南绵羊在过去没有出现群体扩张,群体大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39.
中国蛋鸭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作为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分子标记,可有效的进行基因鉴定和系谱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13个地方蛋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法构建了NJ聚类图。结果表明:我国所有蛋鸭品种全部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较低,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各保种场(区)要加强多样性的保护;各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的高低与群体平均杂合度的顺序完全一致;遗传距离的计算说明了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13个地方蛋鸭品种被聚类为3个类,微山麻鸭、攸县麻鸭、淮南麻鸭、广西小麻鸭、荆江麻鸭聚为一类;巢湖鸭和恩施麻鸭聚为一类;福建省的鸭种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金定鸭、山麻鸭与三穗鸭、绍兴鸭聚为一类。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了各蛋鸭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40.
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内源性生殖细胞的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拟建立绵羊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内源性生殖细胞的消除技术.将8只5月龄小尾寒羊公羊随机分为4组,各组第2次处理后3周,公羊睾丸活体采样,石蜡切片、HE染色验证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白消安处理公羊可以完全消除内源性精原干细胞和其他生殖细胞.LHRH、LH疫苗处理的公羊,只能使部分精子发生丧失和生殖细胞消除.白消安是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绵羊内源性生殖细胞最有效的消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