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藏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本试验对舍饲藏猪的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进行分析,以便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利用行业标准描述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 表明: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舍饲藏猪背肌(鲜样)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和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69.89%、30.11%、33.30%、5.20%、2.62%、40.65%;背肌(鲜样)含有9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1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通过研究柑橘提取物对肥育猪后肠食糜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影响,旨在为柑橘提取物从源头调控臭气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8头56日龄(19.73±0.39)kg杜×长×大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分6栏,每栏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g/t金霉素,柑橘提取物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柑橘提取物(56~112日龄添加250 mL/t柑橘提取物,113~194日龄添加200 mL/t柑橘提取物)。194日龄时收集肥育猪盲肠和结肠食糜,测定食糜中游离氨基酸、酚和吲哚类物质、生物胺的含量。【结果】①在盲肠食糜中,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牛磺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吲哚和甲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有降低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瓜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和粪臭素含量的趋势(0.05≤P<0.10),苯酚、腐胺、酪胺和精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腐胺和酪胺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②在结肠食糜中,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和抗生素组天冬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胱硫醚、亮氨酸、γ-氨基丁酸、总氨基酸、苯酚、对甲酚、粪臭素和甲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脯氨酸和吲哚含量均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柑橘提取物组丝氨酸、异亮氨酸、胱硫醚、亮氨酸、总氨基酸和对甲酚含量均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苏氨酸、谷氨酸、甘氨酸、鸟氨酸和酪胺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亚精胺含量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柑橘提取物组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柑橘提取物降低了肥育猪后肠食糜蛋白质代谢产物的含量,可减少臭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34.
益生素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促进动物生长发育1.1产生各种消化酶芽胞杆菌进入肠道后产生大量的胞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半纤维素酶等,促进消化吸收(朱荣等,1998),还明显提高消化道中α-蔗糖酶、乳糖酶和三肽酶活力(傅义刚等,1997);乳酸杆菌含有产生有机酸和合成多糖的酶;双歧杆菌具有多种糖苷酶,能充分利用双歧因子;酵母中含有大量的酶,如蔗糖酶、麦芽糖酶、酸性磷酸酶、半乳糖酶,有些可释放出来,有些则在酵母溶解后释放出来,参与糖类的新陈代谢(董传发等,1998)。据研究证明(Pagen,1980),酵母能在消化道中存活并可促…  相似文献   
35.
养殖周期相对较长和成本较高是制约清远麻鸡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采用微生物制剂调控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采用自主选育的侧孢短芽孢杆菌BL01作为微生物态制剂,研究BL01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30天的饲喂,在饮水中添加BL01能够显著提高清远麻鸡的末重(提高2.7%,P<0.05)和平均日增重(提高2.9%,P<0.05),降低料重比(降低5.2%,P<0.05),同时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酶(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显著降低了肠道有害菌Eschichia-Shigella(降低15.98%)的比例。以上结果表明饮水添加BL01可以改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调控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旨在研究长期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饲粮对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三元(杜×长×大)杂交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高粗蛋白质(HCP)组]采用符合NRC(2012)推荐营养需要的饲粮,试验组是根据NRC(2012)标准,在添加赖氨酸(Lys)、蛋氨酸(Met)、苏氨酸(Thr)、色氨酸(Try)4种必需氨基酸基础上,将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3%[中粗蛋白质(MCP)组]和6%[低粗蛋白质(LCP)组]。试验期125 d。结果表明:1)在肝脏中,与HCP组相比,LCP组显著降低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酶1(ME1)及锚蛋白1(ANK1)的基因表达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MCP组与HCP组相比,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HCP组相比,MCP及LCP组均显著降低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CPT)的基因表达量(P0.05)。2)在背最长肌(LDM)中,MCP组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ACC及FABP在LCP组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CPT基因表达量及LDM的肌内脂肪(IM F)含量在LCP及M CP组显著低于HCP组(P0.05)。3)肝脏和LDM中,各组甘油三酯脂酶(ATG L)及二烯酰辅酶A还原酶(DECR)基因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NRC(2012)基础上,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促进LDM中脂肪酸合成、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对肝脏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适当的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3%)可降低LDM及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但并不增加LDM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7.
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粪便越来越多,传统的处理方法不能高效地处理大批量的畜禽粪便。黑水虻堆肥是一种处理畜禽粪便的新型环保方法,能快速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水平、气味排放水平并减少畜禽粪便的干物质。目前国内外对黑水虻堆肥处理粪便的研究较多,但大多是以增加黑水虻幼虫生物量为主,以分解粪便为目的研究较少。介绍了畜禽粪便的特点以及传统畜禽粪便的方法,从控制黑水虻幼虫接种量、根据粪便类型调整粪便用量、黑水虻与细菌共转化粪便、调控粪便处理环境条件 4 个方面归纳利用黑水虻堆肥促畜禽粪便分解的方法,以期为生产实际畜禽粪便的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畜禽粪便污染和饲料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养殖业亟需解决的两大主要问题。目前处理畜禽粪便的生物技术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提出的发展低碳畜牧业的要求。黑水虻作为转化畜禽粪便的有效昆虫之一,不仅可实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轻粪便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产品黑水虻幼虫或预蛹还可作为动物蛋白饲料,虫沙可作为有机肥,可见,黑水虻具有实现低碳畜牧业的优势。综述了黑水虻在猪、鸡养殖业和牧草等种植业生产中可以及在降低畜禽粪便污染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以黑水虻为中介的低碳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9.
和厚朴酚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提取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应激和抗炎等生物学功能,是中药厚朴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表明其具有改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力和抗镉中毒等作用。因此,和厚朴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饲粮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和厚朴酚在机体内的吸收与代谢、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和厚朴酚在畜禽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甲硫氨酸作为一种含硫的必须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发挥重要的营养作用,它的缺乏和过量使用都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由于动物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将其添加在饲料中应用于实际生产,所以甲硫氨酸的生产工艺及制备技术被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甲硫氨酸的生产制备工艺以及目前国内外对甲硫氨酸添加剂的使用研究现状,为更合理地饲喂畜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