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43篇
  50篇
综合类   766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2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由于树种单一和密度过大,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林,导致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不能充分得到有效发挥。【方法】为寻求有效的林分改造措施,以四川省盐亭县的人工柏木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带状采伐+补植阔叶树种试验。设置4、6、8、10 m 4种强度以及对照,采伐带与保留带等宽,对采伐带内的所有柏木进行皆伐,补植桤木、台湾桤木、喜树、香樟4种阔叶树种,从第2年开始,进行保留木、新栽物种和更新幼苗、幼树的生长状况和林下灌草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调查。【结果】①间伐5年后,各保留带原有柏木树高、胸径的年均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分别比对照高出35.48%、30.65%、41.94%、54.84%和23.73%、42.37%、61.02%、71.19%;②采伐带内灌木、草本的丰富度和盖度明显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0.05)。2016年,灌木物种数按带宽大小排列为8 m6 m10 m4 m,草本物种数按带宽大小排列为8 m10 m6 m4 m。采伐带内草本盖度在改造初期(前2年)呈明显上升,但随着时间推移,草本盖度逐渐减少(但均明显高于对照),而灌木则相反;③从1年的成活率来看,桤木的成活率最高(95.2%),其次是香樟(94.3%),成活率最低的是台湾桤木(88.9%)。5年后的保存率来看,同样表现为保存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桤木(91.7%)香樟(89.7%)喜树(88.4%)台湾桤木(86.7%);④抚育、施肥后,新栽物种生长速度明显提高。新栽阔叶树种的高、径、冠年均生长量在不同带宽按由大到小排列为10 m8 m6 m4 m;⑤采伐带内天然更新幼苗无论数量还是种数均显著高于保留带和对照(P0.05),保留带也高于对照。【结论】从改造效果来看,采伐带和保留带以6和8 m为宜,桤木、台湾桤木、喜树、香樟4种阔叶树均可补植。喜树适宜补植在坡的下部和沟谷等水分条件良好的区域,香樟适宜补植在坡的中部以下区域水分条件相对好的区域,而桤木和台湾桤木在各区域均可补植。由于川中丘陵区常遇干旱,因此前3年应进行幼苗(树)的抚育、施肥。  相似文献   
152.
本研究对5个木薯品种进行核型分析以揭示其核型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来自4个产地的5个品种间的相似性,以探讨其亲缘关系。实验采用压片法,以木薯嫩叶为材料,运用DPS软件对核型资料按照最长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木薯5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36,其中,SC12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2sm,SM2300-1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4SAT)、桂热5号的核型公式为2n=36=36m,云南8号与ZM8752的核型公式均为2n=36=34m(4SAT)+2sm。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在56.58~58.85之间,核型类型依次为1A、1B、1B、2A、1A,对称程度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为0.4时,5个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为云南8号,第Ⅱ类包括ZM8752与SM2300-1,第Ⅲ类包括SC12和桂热5号,5个品种存在一定的核型差异,说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3.
随着分析仪器的飞速发展,"仪器分析"课程在林业高等院校中所处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生的必选课程。针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新技术新理论更新不及时、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学习兴趣不高等理论教学问题和实验内容陈旧单一、实验仪器跟不上科研需求、实验课程涉及知识点不够全面等实验教学问题,提出了"仪器分析"课程的具体改革措施:第一,补充、完善、更新理论知识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及前沿学术讲座方式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第二,开发、完善、精选实验内容,并修订实验指导书内容,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增设选修实验。"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后,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和知识范围,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4.
为了有效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通过8个除草剂组合试验,筛选出草甘膦+甲嘧磺隆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效最好,且持久性较长,药后40 d株防效为92.65%,鲜重防效为97.73%。可作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除药剂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幼龄果园间作马铃薯不同间作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和果树根系的影响。[方法]设T_1、T_2、T_3 3种间作模式,果树营养带宽度分别为0.75、0.95、1.25 m,间作第1年果树为2年生,间作第2年测定果树根系生长状况。[结果]根据2年的产量表现,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表现为T_1>T_2>T_3,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T_1处理由于营养带宽度小,马铃薯根系与果树根系养分竞争激烈,果树根系表现出明显的向深层土壤生长现象;T_1和T_2处理直径为5~10 mm的粗根和直径<2 mm的细根根系数量显著少于T_3处理和CK,果树营养带较窄时,可显著抑制果树新根发生和根系增粗生长;T_3处理果树营养带宽,与清耕相比,对果树根系生长无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T_3处理是幼龄果园间作马铃薯的最佳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6.
针对姚安县蚕豆品种单一、单产低的实际问题,通过蚕豆品种适应性筛选试验,选出具有较好丰产性、又有较强适应性的优良品种云豆853、云豆825,从而实现该地区蚕豆品种区域化、良种化,为蚕豆大面积种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本文初步介绍了各品种的山茶花的观赏价值,讨论了山茶花在园林绿化中的配置模式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0.
阐述了漯河市近年来园林绿化管理情况,介绍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为下一步园林绿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