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411.
412.
东、黄海沙海蜇暴发对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调查的数据,研究了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暴发对游泳动物种类组成、资源密度、多样性和生物个体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海蜇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58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38、11、9种;沙海蜇非暴发海域游泳动物总种类数为65种,其中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种类数分别为43、16、6种。其它各项多样性指数也均表现为暴发海域低于非暴发海域。沙海蜇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均体重分别为155.13 kg·h-1、3 733 ind·h-1和41.56 g;非暴发海域的游泳动物重量CPUE、尾数CPUE和平均体重分别为408.69 kg·h-1、12 723 ind·h-1和32.12 g。重量CPUE和尾数CPUE均表现为暴发海域显著低于非暴发海域,平均体重则表现为暴发海域大于非暴发海域。在两类海域的6个共同优势种中,暴发海域优势种的IRI、重量CPUE和尾数CPUE均显著低于非暴发海域。除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外,其它5种共同优势种的平均体重均是暴发海域大于非暴发海域。鱼类和甲壳类对于沙海蛰的暴发较为敏感,头足类对于沙海蛰暴发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生物学测定数据表明,沙海蜇暴发海域的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个体大于非暴发海域(P0.05),而两类海域的小黄鱼个体大小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小黄鱼对于沙海蜇暴发海域的环境适应性强于带鱼。沙海蛰暴发和非暴发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和个体等方面的差异性与生物对灾害环境的回避和适应性具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13.
马齿苋是广东规模化菜场菜薹田的重要杂草, 为明确其年发生动态, 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 对广东2个规模化菜场菜薹田马齿苋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1-3月和11-12月马齿苋种群密度最低, 4月开始略有升高, 6月迅速升高, 7-9月田间马齿苋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达到高峰, 形成单一的杂草群落, 危害成灾。为明确马齿苋危害高峰期人工防除经济阈值,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 研究了马齿苋密度对菜薹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马齿苋的竞争干扰下, 菜薹的叶面积、株高和产量均随马齿苋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幂函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了马齿苋密度与菜薹产量( y = -412.779 x0.433 + 12 434.801, P <0.000 1)和产量损失( y = 3.323 x 0.433 -0.361, P < 0.000 1)间的关系。马齿苋危害高峰期进行人工除草, 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5.8%, 经济阈值为4.2株/m2。  相似文献   
414.
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群体结构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9―2012年连续4年在东海进行的夏季(6)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分析了太平样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资源密度、性比、胴长结构、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参数的年际变化, 阐述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群体结构动态。结果表明: (1)夏季东海太平洋褶柔鱼的出现率较高, 但资源密度分布不均。在调查的4年间, 2009年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 2010年最低。(2)各年度的雌雄比例均符合11的关系(P>0.05)(3)夏季渔汛期的太平样褶柔鱼个体较小。相比较而言, 2012年的优势胴长组最大, 2011年最小。但各年度的优势胴长均小于200 mm(4)雌、雄个体胴长与体质量的关系符合指数生长曲线, 年间差异极显著(P<0.001)(5)渔获个体以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性腺成熟度随胴长增加而升高。各年度雌性个体的初次性成熟胴长均大于雄性。分析认为, 20092012年东海太平洋褶柔鱼夏季渔汛期均以秋、冬生群的性未成熟幼体为主, 夏生群的性成熟大个体较少。各年度太平洋褶柔鱼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群体结构有所不同。本研究可为掌握该物种资源的变动规律,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15.
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大黄鱼8个野生群体及6个养殖群体共336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实验最终获得序列片段长621 bp,总变异位点38个,简约信息位点23个,单变异位点15个,其中野生群体包含3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100%,养殖群体包含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1.05%。在所有样本中共检测出单倍型34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58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4,野生及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4~0.952、0.000~0.581。大黄鱼养殖与野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4982,占总变异的4.98%,差异极显著(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变异占1.46%(P0.05),群体内的变异占93.56%(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两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养殖群体间或野生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养殖与野生两大组群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此外,通过对群体遗传结构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东、黄海大黄鱼应属于同一地理种群,但两者间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现象,黄海的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东海群体。本研究可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16.
复杂网络理论在食物网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网络系统用于解决各学科系统问题,相关研究已成为当下国际热门研究领域。在食物网中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可弥补传统食物网静态描述的劣势,动态的反映现实网络。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深入,食物网的研究也从关注物种数量和关系发展为关注网络结构,从现象归纳描述逐渐向机理探索。本文回顾了传统食物网的研究方法,从食物网稳定性研究、个体在复杂食物网研究中的重要性等方面综述了复杂网络在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展望其在水生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17.
正低产林本身作为当前森林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指林分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较强经济价值的林分。在当前新的林业发展形势下,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因此,我们应该从更加科学的角度入手,对于低产林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做好林下种植低产林的改造工作,促进林业发展,并为当前林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要支持和基础。  相似文献   
418.
不同施N策略对棉花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棉花膜下滴灌不同施氮策略对产量及氮素养分和叶绿素值相关性的影响研究,为膜下滴灌精准施氮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分别设2个施N量水平,3个追氮比例,共6个处理,比较产量差异,并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测定分析SPAD值和土壤碱解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60 kg/hm2的施氮量可获得3040.5 kg/hm2的高产,但3个追氮比例策略对产量影响差异小,240 kg/hm2的施氮量下3个追氮比例策略对产量影响差异显著;240 kg/hm2施氮量的SPAD值整体较低,3个追氮比例策略在蕾期以后的SPAD值差异不显著,而360 kg/hm2施氮量处理在蕾期以后的SPAD值差异显著;高产棉花需肥规律的推荐比例的SPAD值与土壤碱氮相关性R2值达到0.9367的最高水平。结论:充足供氮时,调整追氮比例对高产影响不大;供氮不足不易获得高产,但调整追氮比例有一定的增产空间;施氮肥充足并按照棉花需肥规律的推荐比例施氮,可延缓棉花早衰失绿,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419.
摘要:在氮磷施肥水平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根茎叶对钾肥的吸收利用率。结果表明:低钾处理对烤烟叶面积系数、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较大,高钾处理的影响较小。低钾处理烟根系干物质累积总量显著大于对照,高钾处理与对照比差异不显著。地上部分对钾肥的利用率20d<40d<60d, 20d、40d钾肥的利用率与施钾量呈指数函数型高度极显著相关,60d呈二次曲线型中度相关。根系对钾肥的利用率20d<40d<60d<80d<100d,20d根系对钾肥的利用率与施钾量呈三次曲线型高度极显著相关,40d呈二次曲线型高度相关,60d、100d呈指数函数型高度极显著相关,80d呈指数函数型中度相关。  相似文献   
420.
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在山东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于2004年4月首先在全省30个欠发达县开展。几年来,山东省注重围绕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起点高、规模大、有创新。截至2007年年初,全省累计派出科技特派员6109名,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1363个,推广引进新技术、新品种4117项,年项目总投资197704万元,实现年利润94609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36万人。 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有力带动了全省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良种和科技培训等各项农业科技工程,在重点突破品牌农业、特色农业、高技术农业和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方面,加快了全省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山东省在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中,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主要体现在:一是项目带动,由科技特派员提出实施项目,专家评审,科技主管部门立项,县财政拨款,通过项目进行示范带动;二是工程拉动,试点县拨款,开展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三是基地推动,建立科技项目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四是创新选派形式,不仅选派个人特派员,还要选派法人特派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性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此外,山东省还整合本地科技力量,建立特派员激励政策,加强和高校院所战略合作,实施“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健全和优质高效的作风,动员广大的有识之士来投身科技兴农事业。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农村经济取得了更为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