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揭膜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地膜覆盖栽培揭膜时间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量、产值及主要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评吸性状兼顾的情况下,50d揭膜为试验最优处理,其烟叶产值量最优,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评吸得分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452.
针对喀斯特地区景观格局驱动水源涵养功能演变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而水源涵养功能是岩溶石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益的关键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地处西南喀斯特中心的野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偏最小二乘模型(PLSR)、景观生态学理论等,探究野纪河流域2005—2020年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景观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野纪河流域景观类型以旱地、草地和灌木林等为主,各类型之间相互转化较为频繁,总体特征表现为旱地、灌木林和草地之间的转化以及建设用地对其余地类的挤占。(2)研究期间,旱地景观趋于破碎化,建设用地呈集聚性的扩张趋势,其他景观类型相对稳定。总体上,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发展趋势,景观连通性呈小幅上升趋势。(3)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年际变化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部低、南北两侧高的态势。水源涵养深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灌木林>有林地>疏林地>草地>旱地>建设用地>水田>湖泊>水库坑塘。(4)景观破碎化的增加及斑块质量的提高,可提升喀斯特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但过高的景观破碎化程度可能导致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453.
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分布能够影响作物物候和种植区域。利用全国585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0℃和10℃)的积温、初日、终日作为农业热量资源研究指标,基于ANUSPLIN气象插值软件,从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析1961-2020年喜凉/温作物界限温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热量资源变化对全国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纬度和地形影响,全国热量资源变化幅度较大,东部地区≥0℃、≥10℃积温随纬度变化呈阶梯状分布,而在西部地区主要受海拔影响,总体表现为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各地≥0℃和≥10℃积温范围分别为700.0~8960.0℃·d和46.3~8960.0℃·d,≥0℃和≥10℃积温气候倾向率平均为72.8℃·d·10a-1和73.7℃·d·10a-1。60a内,界限温度0℃、10℃初日分别提前9.6d和8.4d,终日分别推迟4.8d和7.8d。界限温度初日的提前和终日推迟使60a内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持续日数分别增加14.4d和16.2d。2011-2020年是研究时段内最温暖10a...  相似文献   
454.
耐脱水性是指生物体或组织在丧失所有或几乎所有细胞水分的状态下而不产生不可逆损伤的存活能力.种子的耐脱水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证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适应性机制,在植物种子(质)资源保存中起关键作用.种子的耐脱水性是一个复杂的性状,其分子机理至今尚不清楚.为此,本文综述了种子耐脱水性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正...  相似文献   
455.
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是衡量资源丰度的相对指标,其均值的估算是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文章以2004年~2006年东海区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渔获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利用算术平均值法、重抽样估值法、对数正态分布法、Δ-分布的最小方差无偏估计法和Finney-Sichel估值法分别对小黄鱼资源密度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评估不同方法的相对优劣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3种方法的均值估值较大,尤以Δ-分布法最大,而算术平均值法和重抽样估值法估值较小,且均值较接近;两两配对样本t检验显示,Δ-分布法的估值显著高于其他方法的结果(P〈0.05),而其余4种估值结果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Δ-分布法和重抽样估值法的变异系数较接近,均小于其他结果;结合小黄鱼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大面积调查自身特点,Δ-分布法被认为是5种估值方法中适用性和稳健性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6.
东海区鲐鱼生物学特征及其渔业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本文以1960~1961年、1973~1975年、1982~1986年和1999~2002年4个年代的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比较分析了东海区鲐鱼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生物学性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区鲐鱼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经过近40年时间的开发利用,目前该种群的低龄化、小型化现象较为明显;其平均叉长从343.14mm下降到193.66mm,平均体重从588.79g下降到96.89g;种群的个体生长内禀动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生长参数K从0.22提高到0.81,渐近叉长从486.84mm减小到367.50mm,体重的生长拐点年龄从4.48龄逐渐减小到1.27龄。尽管东海区鲐鱼目前渔获产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种群已长期处于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  相似文献   
457.
东、黄海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及其可能成因浅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根据东海区拖网调查结果以及对海上捕捞渔民的走访调研,初步分析了东、黄海大型水母的种类组成、生活史规律以及对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且从海况特征、渔业资源发生量等方面探讨了水母暴发的可能原因,认为大型水母的暴发与全球海洋环境特征变化有关,应从大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综合分析和研究大型水母的发生和消长机制。  相似文献   
458.
春季东海区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 2 0 0 3年春季东海区 (2 7°0 0′~ 34°0 0′N)禁渔线附近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根据各站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 ,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该海域的浮游动物分为 5个群落。群落Ⅰ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强额拟哲水蚤、尖额唇角水蚤和强壮箭虫 ;群落Ⅱ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小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 ;群落Ⅲ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普通波水蚤 ;群落Ⅳ的优势种为 :中华哲水蚤和五角水母 ;群落Ⅴ的优势种为 :孔雀唇角水蚤、丹氏纺缍水蚤、中华哲水蚤和刺尾纺缍水蚤。另外 ,在春季影响该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子的可集中体现在纬度因子方面。  相似文献   
459.
东海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随着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随着体质量的增长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增长趋势。上颚的上喙长(URL)/UHL、URL/UCL、URL/上侧壁长(ULWL)、UHL/UCL和UHL/ULWL,以及下颚的下喙长(LRL)/LCL、下头盖长(LHL)/LCL的比值相对较稳定,随胴长和体质量的改变呈现稳定趋势,可以用来作为剑尖枪乌贼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差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60.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2000~2005年底拖网渔业资源的常规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东海区底拖网渔获物种类组成、主要经济鱼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正在向低值和低营养层次鱼种转化,主要经济鱼种的CPUE不断下降,生物学特征未见明显好转,而渔获物中幼鱼比例不断上升,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仍然存在继续衰退趋势。建议降低目前的海洋捕捞努力量,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