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4篇
  34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61.
东海剑尖枪乌贼角质颚的外部形态及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随着胴长的增长呈极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随着体质量的增长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增长趋势。上颚的上喙长(URL)/UHL、URL/UCL、URL/上侧壁长(ULWL)、UHL/UCL和UHL/ULWL,以及下颚的下喙长(LRL)/LCL、下头盖长(LHL)/LCL的比值相对较稳定,随胴长和体质量的改变呈现稳定趋势,可以用来作为剑尖枪乌贼区别于其它种类的差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462.
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2000~2005年底拖网渔业资源的常规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东海区底拖网渔获物种类组成、主要经济鱼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利用结构正在向低值和低营养层次鱼种转化,主要经济鱼种的CPUE不断下降,生物学特征未见明显好转,而渔获物中幼鱼比例不断上升,渔业资源总体状况仍然存在继续衰退趋势。建议降低目前的海洋捕捞努力量,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463.
本文以2005年底拖网的常规监测资料为依据,对东海区底拖网渔业资源的渔获物种类组成、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以及主要渔获物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鱼和刺鲳为底拖网渔业资源优势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0.31%和14.53%,小黄鱼、龙头鱼、黄鲫和镶鲳为次要优势种,所占比例均超过1%,各个月份的优势种有所差异;全年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为205.8kg/h;带鱼的优势肛长组为170-230mm,小黄鱼的优势体长组为120-140mm,刺鲳的优势叉长组为130-150mm。建议降低目前的海洋捕捞努力量,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464.
分别靶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M基因和猪圆环病毒4型(PCV4)ORF2基因,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PEDV和PCV4的双重SYBR GreenⅠ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EDV和PCV4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出现明显不同的熔解峰(Tm),PEDV的Tm值为84℃,PCV4的Tm值为79℃,而对其他常见的非靶标猪病毒没有显示特定的熔解峰,且对于PEDV和PCV4的最低检测极限分别为55.2,44.1拷贝/μL。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对30份猪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EDV和PCV4的检出率分别为40%(12/30)和60%(18/30),PEDV和PCV4混合感染的检出率为33%(10/30),相较于常规PCR方法更加灵敏。该方法能够同时对PEDV和PCV4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为PEDV和PCV4的诊断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65.
探究绿视率与NDVI值相结合的道路绿化方法,对城市绿色空间路网的构建以及道路景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市沣东新区80条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腾讯街景数据结合语义分割框架的手段提取道路绿视率,同时利用Landsat数据集为数据源计算研究区域内NDVI值,进而分析绿视率与NDVI值的相互关系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道路绿视率与道路周围NDVI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 2)不同绿化形式下,绿化形式越丰富道路周围的植被覆盖度对道路的绿视率影响越弱,甚至无影响。3)不同的道路横断面形式下,道路周围的植被覆盖度对道路的绿视率影响随着板带数越多,道路路幅越宽,影响越小。通过分析不同道路的绿视率与NDVI值的关系,为城市道路绿地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化形式提供新的规划思路和优化参考。  相似文献   
466.
为探索不同地理种群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形态分化, 本研究以南黄海和东海中南部生殖与非生殖群体为研究对象, 采用 t 检验、主成分分析、差异系数判定等分析方法, 对小黄鱼种群 31 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 南黄海种群和东海中南部种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的变异, 生殖期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 7.77%和 6.48%, 非生殖期变异系数为 8.65%和 7.62%, 南黄海种群变异强度高于东海中南部种群, 变异系数差异主要为横轴测量性状。生殖期和非生殖期分别有 15 个和 16 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 7 个性状在两个时期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且这些性状差异又能在种群内部保持相对稳定。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生殖期 4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 48%, PC2 和 PC3 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背鳍、臀鳍和腹部; 非生殖期 4 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 46.61%, PC1 和 PC2 得分在检测种群差别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因子负荷较高的性状主要是头部、体高、背鳍/腹鳍与臀鳍长度。两个地理种群在头部和躯干部位的性状产生了分化, 与南黄海群相比, 东海中南部群头部较高, 背鳍和臀鳍较长, 而头部上缘和腹部较短。这种形态变异可能与洄游生活史策略诱导的表型性状特化有关, 研究结果支持迁移行为和复杂生境提高了环境适应性这一结论, 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467.
468.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  相似文献   
469.
生产性能测定(DHI)对现代奶牛养殖业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喂色氨酸和褪黑素对泌乳奶牛DHI指标的影响。选取北京市某牛场119头泌乳牛饲喂色氨酸、107头饲喂褪黑素,结果表明:饲喂色氨酸后,可以显著提高牛奶脂蛋比,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对其他DHI指标没有显著性影响;饲喂褪黑素后,牛奶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乳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对其他DHI指标也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70.
牛奶被誉为“白色血液”,除营养素外,还含有一系列其他非营养成分。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小分子物质,褪黑素最突出的特性是其对昼夜节律的调节以及抗炎、抗氧化作用。哺乳动物乳汁中的褪黑素影响乳汁的功能与免疫活性。本文通过综述哺乳动物乳汁中褪黑素的节律变化以及其来源与功能,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乳汁中褪黑素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