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为对桑树水土保持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理化性质分析法,研究桑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抗蚀性能。[结果]桑树林地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剑持的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最高(30.67 g/kg),是湖桑32号的1.82倍。各样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均不均匀,风干土团聚体主要分布在>5 mm范围;3种桑树林地>0.25 mm风干土团聚体(94.50%~97.00%)和水稳性团聚体(50.16%~61.66%)含量均较高,并以嘉陵20号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大(61.66%),表明该桑树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其土壤稳定性效果最好。嘉陵20号水稳性指数为0.52,其结构体破坏率最小(36.43%),水稳性团聚体的GMD和MWD分别为1.06和1.33 mm,表明抵抗降雨侵蚀和径流冲刷能力最强。嘉陵20号的内摩擦角为13.712°,为剑持的1.40倍,湖桑32号的黏聚力最大,说明这2种桑树均对土壤有较高的改良作用。[结论]剑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最优,嘉陵20号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优势,湖桑32号可以提高土壤黏聚力以增强土壤的抗侵蚀力,三者在对土壤的水土保持效应方面各有优势。其中,嘉陵20号在各方面的表现较优,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2.
河南省农机局按照农业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1999年“三夏”期间在全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541人,在16个市地对9个联合收割机厂的11种机型共1063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跟踪调查,为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和加强机手培训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联合收割机的性能和质量情况联合收割机存在的质量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损失率:大部分机型的总损失率、含杂率和破碎率较低。总损失率高者占8-65%,含杂率高者占13-73%,破碎率高者占4-61%;总损失率处于中等水平者占44-21%,含杂…  相似文献   
33.
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家蚕存在生长发育状况差、产丝量低、造卵数少、活力弱等问题.为解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分子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比较桑叶育和人工饲料育家蚕化蛹第3天雌雄蛹的转录组差异.结果显示,与人工饲料育家蚕相比,桑叶育家蚕雌蛹中共鉴定出6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5个基因上调表达,16个基因下调表达;雄蛹中共鉴定出22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34个基因上调表达,93个基因下调表达.结合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雌蛹中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的通路,而雄蛹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糖胺聚糖降解、糖酵解和糖异生等途径.人工饲料喂养组中雌蛹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雌蚕体内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殖;而雄蛹中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影响正常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雄蛾活力不高.  相似文献   
34.
为了给生产上提供高品质的果桑品种资源,以二倍体果桑品种红果1号为对照,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新育成的四倍体果桑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亲本二倍体果桑品种中桑5801桑椹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进行检测与比较。嘉陵30号和中桑5801的桑椹中均含有包括6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内的12种氨基酸,除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外,嘉陵30号桑椹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中桑5801,其中鲜味类型氨基酸、具有药用功效的氨基酸、参与骨骼肌代谢的支链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比中桑5801提高了约8倍、1.6倍、0.5倍;嘉陵30号桑椹中的丝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的含量比红果1号高,甘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与红果1号相当,但总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支链氨基酸3种类型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对照红果1号。检测结果表明,四倍体果桑新品种嘉陵30号桑椹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丰富,具有开发利用价值;通过对果桑染色体的加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桑椹中的活性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现行鲜茧流通体制变革的回顾及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深化鲜茧流通体制改革要加强市场监管、引入竞争机制、放宽或取消鲜茧行政审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6.
试验以300尾初始体重为(44.40±0.41)g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用蚕蛹(SP)替代0、25%、50%、75%和100%鱼粉(FM)的5种等氮(32%)等脂(5.5%)的饲料(分别命名SP0、SP25、SP50、SP75和SP100,基础饲料中含8%的鱼粉),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旨在探讨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蚕蛹替代水平上升,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灰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显著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较SP0组,SP100组肌肉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下降3.99%和3.46%。随蚕蛹替代量增加,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显著上升,C18∶2n-6显著下降;SP100组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较SP0组分别上升105.33%和132.72%。结论:蚕蛹替代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含量,有利于生产富含n-3PUFA的鱼肉产品。  相似文献   
37.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桑树幼苗生长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70%~80%、90%~100%的干旱(DH)、正常水分(CK)、渍水(WH)3个处理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桑树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桑树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能力。桑树幼苗在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30 d后,幼苗叶水势、根冠比、根表面积、侧根数量、根系活力、受害指数均出现差异:干旱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低18.0%,渍水组的叶水势比正常水分组高54.0%;干旱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高24.9%,渍水组的根冠比较正常水分组低17.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表面积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45.9%和25.4%;干旱组和渍水组的侧根数量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85.8%和43.6%;干旱组和渍水组的根系活力分别比正常水分组低13.9%和78.9%;干旱组和渍水组的受害指数分别比正常水分组高50%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桑树幼苗叶水势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证实桑树具有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全年干旱和水淹交替的土壤水分变化的能力,尤其具有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杂交鳢生长、体组成、抗氧化与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用复合蛋白源(由棉粕+菜粕+蚕蛹+桑叶发酵而成)分别替代饲料中0%、12%、24%、36%和48%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含粗蛋白CP 42%,粗脂肪EE 8.5%)的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水族箱内饲喂杂交鳢(初始体质量22 g)8周。结果显示,当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水平大于12%时,杂交鳢的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在48%替代水平达到最低。36%和48%替代水平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各实验组摄食率(FR)无显著差异。替代水平组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F)显著降低,而水分含量显著增加。随替代水平的增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而肠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替代水平24%以上肝脏谷丙转氨酶(GPT)、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替代水平12%以上血清中总胆固醇(CHO)含量显著降低,而替代水平36%以上血糖(GLU)含量会显著降低。各实验组血清甘油三酯(TC)、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复合蛋白源替代12%鱼粉不会影响杂交鳢的生长,而高水平替代会抑制杂交鳢的生长,但可以改善杂交鳢机体糖脂代谢,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三峡库区饲料桑栽培密度对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峡库区饲料桑栽培密度对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选取大小一致的丰驰桑桑苗,设置30 000、37 500、45 000、52 500、60 000/hm~2株的5个密度处理组,连续2年调查饲料桑产量,并测定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在种植的第1~2年,饲料桑产量随着栽培密度增加逐步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亦有增加趋势。结合田间管理需要,建议三峡库区饲料桑栽培密度以52 500~60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40.
试验探究桑枝叶和蚕沙混合青贮前后营养变化及饲料价值评价.试验以桑枝叶和蚕沙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将处理好的桑枝叶、蚕沙、麦麸分别按照100∶ 0∶0 (CK)、90∶ 0∶10 (A)、75∶15∶10 (B)、60∶ 30∶10 (C)、45∶ 45∶10 (D)、30∶ 6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