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建立谷物、油料和植物油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探明了玉米、小麦、糙米、花生、大豆和大豆油为基质的样品前处理条件,采用乙腈提取,盐析后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结果显示,克百威、甲萘威、抗蚜威等28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添加回收结果显示, 28种农药在0.02、 0.10和0.50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5.2%~122.8%,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4%~19.1%,方法定量限为0.01~0.02m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粮食、油料和植物油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  相似文献   
12.
酸藤子果皮红色素微波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冬  黄晓昆  李美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75-10677
[目的]探索酸藤子果实红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取微波法提取酸藤子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提取级数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微波法提取酸藤子果皮红色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原料70倍量的pH值3.0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在微波功率450W的条件下提取180s,提取级数为2次。该条件下,色素提取率达90.46%,果皮总花色苷得率为50.66mg/100g。[结论]微波法是一种高效的、节约成本的酸藤子果皮红色素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作用,考察了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测定了其总还原力以及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和对小鼠肝匀浆MDA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样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0.01、0.05、0.1 mg/mL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对H2O2对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的抑制率分别为47.64%、67.09%、81.99%。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5~2.0 mg/mL桐花树果实提取物均可极显著地抑制小鼠肝匀浆自发的产生MDA(P<0.01)。可见,桐花树果实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百菌清残留的方法.以乙腈提取样品中的百菌清,提取液无需净化,过滤膜后采用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蔬菜中百菌清的回收率与基质种类有关.在0.01、0.1、0.5 mg/kg3个添加水平下,番茄、西葫芦、大白菜和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赤楠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采取微波-碱水法提取赤楠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正交优选,以优选工艺条件提取不同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考察其含量动态变化。[结果]微波功率对赤楠叶总黄酮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碱水pH值有极显著影响,优化的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条件为:以原料50倍量的pH值为12的碱水,在微波功率300 W的条件下提取8 min,提取次数为1次;赤楠叶总黄酮含量在11月份左右达到最高,8月份左右降到最低。[结论]微波-碱水法提取工艺是一种高效的、节约成本的赤楠叶黄酮提取方法,叶黄酮提取的最佳采叶期以11~12月为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但加大了能源消耗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而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基于此,就当下我国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林业造林工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稻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本文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穗防效达79.89%,病粒率防效达81.94%,高于5%烯肟菌胺水剂75g/hm~2和对照药剂2.5%井冈霉素·100亿枯草芽孢杆菌水剂112.5g·4.5×10~(13)/hm~2处理,与25%苯醚甲环唑乳油和对照药剂300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均无显著差异。分析认为,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ME可望作为稻曲病防治药剂进行示范和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18.
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昆  黄晓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7-5258
[目的]探讨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用作植物源农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微波处理、碱溶酸析等方法对赤楠叶黄酮进行提纯,用管碟法测定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对7种细菌的抗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粗黄酮粉末得率为15.72%,其纯度约为90.65%。100 g/L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与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特别是对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达31.3与22.5 mm。藤黄八叠球菌的MIC最小(25 g/L);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菜软腐菌次之(50 g/L);其余各菌均为100 g/L。[结论]用微波处理、碱溶酸析、聚酰胺吸附洗脱等方法提纯赤楠叶黄酮简便可行。赤楠叶黄酮类化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佐剂的分类、功能及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作为疫苗在体内的贮存库;诱导并调节免疫应答;改变免疫应答方式;延长活化的免疫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