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不同盐度驯化模式对施氏鲟生长及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步增盐法(IG)、阶段增盐法(IT)及盐度突变法(is)3种不同的驯化模式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进行盐度驯化,对3种模式下的特定生长率(SGR)、生长效率(GE)、摄食率(FR)及食物转化率(FCR)进行统计,并与对照组(C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驯化方法对于施氏鲟的成活率具有较大影响,3种不同驯化模式下的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是IT(100%)、IS(93.33%)、IG(85%),各盐度驯化组死亡个体规格均较小。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盐度驯化各组在SGR、GE方面均低于对照组,IS组和IG组SGR与C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T组显著(P〉0.05)低于CT组。IG、IS、IT组与CT组相比,摄食率有所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IG、IT、IS各组FCR均低于对照组,但对照组FCR与IG、IS组没有显著差异,与I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认为,尽管盐度对于施氏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IG及IS方法的驯化,施氏鲟在25盐度下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32.
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活力及运动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精子稀释液(0.5%氯化钠+0.25%氯化钾+0.25%葡萄糖)分别配制4%、8%、12%、16%、20%、24%的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1,2-丙二醇(1,2-Propanediol)、乙二醇(Ethyleneglycol)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进行激活处理,观察记录精子在不同浓度抗冻剂中的活力和5种运动(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慢速运动、摆动、死亡)时间。结果表明:4%~24%的四种抗冻剂都可以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其中二甲亚砜浓度为12%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8.3%;甘油浓度为8%时,精子活力最高,平均可达到72.8%;12%的1,2-丙二醇和乙二醇激活精子后,精子活力都可以达到最高,分别是47.6%和57.8%。日本鳗鲡精子在8%的二甲亚砜、8%的甘油、8%的1,2-丙二醇和8%的乙二醇中,激烈运动时间均为最长,分别为11.8 s、11.1 s、6.0 s和2.9 s;用8%的甘油、16%的二甲亚砜、16%的1,2-丙二醇和12%的乙二醇激活日本鳗鲡精子后,精子存活时间均最长,分别达到154.6 s、45 s、20 s和34 s。与其它几种抗冻剂相比,8%的甘油能显著延长日本鳗鲡精子的寿命。四种抗冻剂对日本鳗鲡精子都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处理后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降低。  相似文献   
33.
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273-2273,2275
分析了现行科技体系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4.
中华绒螯蟹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4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对A号玻璃化液的耐受性和玻璃化冷冻保存。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不同,其中卵裂期胚胎对玻璃化液的耐受能力较差(20~30 min),前无节幼体期和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玻璃化液中的适应时间较长(40~60 min);随着平衡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各个时期的胚胎成活率逐渐下降。中华绒螯蟹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0.25mol/L的蔗糖分别洗脱5、10、15、20 min后,胚胎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无节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40 min,快速解冻后用0.25 mol/L的蔗糖洗脱10 min,有8个胚胎成活,成活率为(9.3±2.5)%,胚胎培养至第4天死亡;原溞状幼体期胚胎在A号玻璃化液中平衡40 min,在–196℃冷冻35 min,经相同浓度的蔗糖洗脱相同的时间,有7个胚胎成活,成活率(11.3±3.6)%,培养至第6天时,1个胚胎孵化出膜,出膜胚胎成活1d后死亡。  相似文献   
35.
盐度升高对中华绒螯蟹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增盐法, 结合生物酶学测定, 研究了从淡水升高盐度到 7、14、21、28和35对二秋龄雌、雄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盐度的升高, 中华绒螯蟹的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逐渐降低; AKP活性先略升高, 而后逐渐降低; 与雄蟹的PO活力逐渐降低相比, 雌蟹的PO活力先降低, 当盐度高于21后维持稳定水平; SOD活性先略降低, 盐度高于21被激活。除SOD外, 雌蟹血清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接近或超过28将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3种免疫酶的活性及总蛋白和氧合血蓝蛋白的含量, 进而影响其免疫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36.
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含量极低,内源激素的测定技术对研究其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测定法、理化测定法和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生物测定法是内源激素早期测定的主要方法,但专一性较差,灵敏度低,现在主要用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筛选.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内源激素精确测定的主流方法,能够将不同内源激素有效分离,灵敏度高.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度高、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成为目前广泛应用的内源激素快速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讨超低温(-196℃)对精子的损伤机理,采用试剂盒测定了冷冻前后俄罗斯鲟精浆和精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酶活性。结果表明,经过超低温冷冻保存后,俄罗斯鲟精子活力下降,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浆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升高(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降低(P〈0.05),GR的活性则显著低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高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添加抗冻保护液冷冻后的精子中SOD、CAT、GSH—PX活性较鲜精组显著降低(P〈0.05),较未添加保护液组显著升高(P〈0.05),GR活性则显著高于鲜精组(P〈0.05),但显著低于未添加保护液组(P〈0.05)。这说明超低温冷冻对俄罗斯鲟精子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影响精子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超低温冷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胚胎线粒体DNA影响,选取细胞分裂期胚胎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玻璃化液处理和超低温冷冻对胚胎线粒体DNA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ytb基因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135 bp,其中有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135 bp的Cytb基因序列一共编码378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起始密码子开始到1 140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胚胎线粒体上的COI基因也能被稳定扩增,PCR电泳产物大小约1 600 bp,产物经回收后进行双向测序、比对和校正,获得10条COI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34 bp,其中有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1 534 bp的COI基因序列一共编码511个氨基酸残基,从ATG第一位密码子开始到1 533位终止。经过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后,中华绒螯蟹胚胎线粒体上Cytb和COI基因共有11个位点发生了变异,但不同的玻璃化液处理和冷冻对碱基变异没有影响,发生的碱基变异中存在4种类型,即G→A、A→G、C→T、T→C,变异间只有转换发生,没有颠换发生,这些变异均未引起相应氨基酸残基的变异。  相似文献   
39.
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植物内源激素的生物测定法、理化测定法和免疫测定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展望植物内源激素测定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旨在比较摄食浒苔和人工饵料的点篮子鱼幼鱼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选择180尾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点篮子鱼幼鱼,设置2个饵料组(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分别投喂浒苔鲜样和人工饵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1)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均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的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饵料组(P0.05),水分含量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浒苔组和人工饵料组点篮子鱼幼鱼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检出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6.72和70.05,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3)浒苔组点篮子鱼幼鱼脂肪酸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ω3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人工饵料组(P0.05)。从以上结果可见,2组点篮子鱼幼鱼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从EAAI及EPA+DHA、ω3PUFA含量来看,浒苔组点篮子鱼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和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均较优,摄食浒苔后的点篮子鱼味道鲜美,并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