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1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为了解酶解处理对南极大磷虾木瓜蛋白酶酶解产物(上清干物质KSF,沉淀干物质KS和残渣KR)中氟浓度的影响,采用氟选择电极法对酶解产物中氟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国标方法对KSF和KS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KR中氟浓度最高,且KR中氟占酶解前基质中总氟的质量分数为72.94%~79.94%,而KSF和KS中氟浓度得到极大的降低。木瓜蛋白酶加入有利于虾浆中不溶的蛋白质以可溶解的形式进入上清液中。KSF中未检测到粗脂肪,总糖含量为13.91%~21.57%,粗蛋白含量为57.75%~67.13%。而KS中粗脂肪含量高达33.28%~42.90%,总糖10.14%~15.57%,粗蛋白38.00%~44.87%。因此,木瓜蛋白酶酶解南极大磷虾获得的KS和KSF均可以作为优质、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其中,添加1.5%的木瓜蛋白酶和1.0%葡萄糖,经58℃水浴3 h的酶解方式能使KSF的得率从18.65%上升到20.37%,其粗蛋白含量为65.49%,而KS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9.16%和38.49%,为最佳的酶解南极大磷虾的酶解方式。  相似文献   
82.
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异常海洋环境年份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捕捞效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开富号"2014年和2015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智利竹筴鱼的渔场主要位于26°S~28°S、74°W~76°W和37°S~47°S、78°W~93°W的海域内,其中最佳捕捞海域为38°S~47°S、87°W~93°W;最佳捕捞时间为4~6月;(2)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网位、放网位置的经纬度及拖网速度对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影响显著,而曳纲长度、网口水平扩张与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间的相关性则较弱;(3)影响智利竹筴鱼捕捞效率的因子按影响程度高低的顺序依次为放网的持续时间、月份、网口高度、放网经度、放网纬度、拖网速度、网位。  相似文献   
83.
鱿鱼内脏制备功能性短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取水解鱿鱼内脏效果较优的蛋白酶,并对鱿鱼内脏的水解液进行分析,测定水解液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并对洗脱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试验选取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鱿鱼内脏进行水解,通过测定水解液的总氮含量、氨基态氮含量,比较各水解液的水解度、氮收率以及水解得率。经大孔树脂对胰蛋白酶水解液进行水、20%、60%、80%甲醇-水梯度洗脱,经液相质谱(LC-M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解液短肽分子量范围在100~2400,其中以60%梯度洗脱的水解液分子量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且以分子量在200左右的化合物为主,对各洗脱梯度水解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可知60%梯度洗脱水解液DPPH清除能力为40.21%。胰蛋白酶为水解鱿鱼内脏较优的蛋白酶,且60%甲醇-水为最优洗脱浓度。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小黄鱼单层流刺网的选择性,以期提出小黄鱼单层流刺网的最小网目,利用2014年10月22日—11月25日在南黄海启东地区获得的小黄鱼单层流刺网捕捞小黄鱼渔获数据,运用多峰选择性曲线模型对小黄鱼刺网的选择性进行估算。根据小黄鱼刺网的选择性曲线,得出35、40、45、50、55 mm 5种网目通过刺挂和缠绕2种捕获方式的最适捕捞体长分别为67 mm和139 mm、77 mm和159 mm、87 mm和179 mm、97 mm和199 mm、107 mm和219 mm。用泊松分布检验多峰模型的拟合度,对模型进行误差分析,采用似然比卡方进行拟和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为1.39,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较好。理论上,55 mm刺网中的幼鱼比例为22%,明显低于其他网目刺网中幼鱼的比例。55 mm刺网有效增加了小黄鱼幼鱼的释放量,有利于保护小黄鱼渔业资源,建议将小黄鱼单层流刺网最小网目设为55 mm。  相似文献   
85.
为了初步掌握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的变动规律,利用"欧亚1号"渔船2014年5月至11月的渔捞数据以及遥感手段获取的海洋表面温度(SST)数据,分析了秋刀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月份变化以及各月的CPUE空间均值分布与SST的关系。结果表明:11月份月平均CPUE值高于其他月份,达到3.18 t/h;9月至11月份的各月平均CPUE均高于5月至8月;产量分布在SST为9.5~17℃范围内,主要集中在12.5~14.5℃范围内,其比重约占62.5%,且不同季节的适宜作业温度有所差异;月平均CPUE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的160.5°E、46.5°N区域内,为5.90 t/h;各个月份中心渔场位置变化较大,呈现东北向逐渐偏移,再西南向逐渐偏移。  相似文献   
86.
大型柔鱼钓捕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柔鱼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海域,资源丰富,同时存在着大小不同的几个群体。据日本、韩国和台湾省渔船生产及调查结果,16o”E以东海域,特别是17o“E以东原流刺网渔场,柔鱼个体大,一般在2公斤左右,而且栖息水层深,约300米。而在16O”E以西海域的柔鱼主要以小型个体(l公斤左右)为主,栖息水层较浅,一般为IO0米左右。由于柔鱼个体大小以及栖息水深不同,在钓捕技术上存在着差异。随着作业范围不断向东拓展,在探索新渔场的基础上,对大型柔鱼的钓捕技术进行了试验和研究,以减少脱钩率,提高渔获量,这将对我国优钓渔场的生产具有现…  相似文献   
87.
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2004年7~11月“中远渔1号”调查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场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渔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秋刀鱼渔场可根据渔场位置分为北部渔场和南部渔场,北部渔场范围为44°~45°N、156°~158°E,南部渔场范围为41°~42°N、150°~151°E,南部渔场的分布范围小于北部渔场。②秋刀鱼的生产以11月份生产最好,平均日产量达22.7t,其中最高日产量为60.42t;8月份的秋刀鱼生产最差,平均日产量为2.95t,与2003年的12.05t反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受到渔场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鱼发位置偏至俄罗斯专属经济区内的缘故。③秋刀鱼舷提网作业平均日放网次数达7.6次,最高1天放网次数达到16次,而最高网次产量为11.05t。④秋刀鱼渔获组成以中小型鱼为主,占80%以上,除7月份渔获中特大型秋刀鱼占有较大比例外,其余月份很少有特大级秋刀鱼。⑤在相近的渔场位置,秋刀鱼个体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鱼体呈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2009/2010和2010/2011两渔季,我国渔轮在南极公约区内、位于CCAMLR48.1亚区邻近南设得兰群岛和48.2亚区邻近南奥克尼群岛的南大西洋水域开展了南极磷虾捕捞作业。根据两渔季采集的捕捞群体中南极大磷虾体长及性比资料,利用体长频数的混合分布法,比较和分析了两渔季我国商业捕捞所获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的种群年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夏至秋初(12月~翌年4月),近南极半岛的南设得兰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附近水域,南极大磷虾捕捞群体中至少有5个年龄组,雌雄性比、种群年龄组成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间和季节、区域差异。48.1亚区近南设得兰群岛水域,2009/2010和2010/2011渔季的1月和12月,南极大磷虾以5+龄虾数量最多,雌性临产个体占相当比例(>40%),雌性临产个体的年龄分布为3+~5+龄,以5+龄为主。而48.2亚区邻南奥克尼群岛的水域,2009/2010渔季的2月,以5+龄虾数量最多,出现一定比例的5+龄雌性临产个体;2010/2011渔季2~4月连续3月,随时间后移,该水域的大磷虾年龄构成由复杂转为单一;以3+龄虾数量最多,雌雄比值增加;雌性临产个体由很少至基本不出现(<1%);各年龄组生长率随月减少,3~4月均为负值。由上述结果推测,2010/2011渔季南极大磷虾产卵高峰期应早于2011年2月,较2009/2010渔季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89.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0%、4.0%和6.0%的南极大磷虾粉,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如下:(1)添加4.0%南极大磷虾粉试验组的点带石斑鱼幼鱼生长速度最快,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转化效率(PER)最大(P0.05),饲料系数(FCR)最低;(2)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其次是6.0%组,2.0%组的肌肉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4.0%组的幼鱼肌肉的粗脂肪含量也是4组中最高的,但6.0%添加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3)添加南极大磷虾粉组肌肉中所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ΣPUFA)均高于对照组。综合表明,添加南极大磷虾粉对点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肌肉营养成分都有一定的影响,能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提高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90.
南极磷虾()存在昼夜垂直移动现象,且具有集群特征。本研究从虾群形态特征及生物学角度对南奥克尼群岛海域南极磷虾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及虾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带状虾群在各时段呈主导性分布,但在各时段比例差异显著,曙光到黄昏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存在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在白天时段降到最低值,为65%;黄昏到曙光时段,水平带状虾群比例高且稳定。球状虾群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时间间隔,分散状虾群表现出在日升到白天时间段的连续性特征。南极磷虾虾群中心深度在不同时段具有较大差异,曙光和暮光时段是平均虾群中心深度的分界点;南极磷虾不同虾群形态中心深度也具有差异性,球状虾群平均虾群中心深度最大,分散虾群次之,水平带状虾群最小。不同时间段内虾群水温呈波动变化状态,变化范围为–1.6~1.3℃,最小值出现在暮光时段,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时段;虾群水温和虾群中心深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南极磷虾体长在不同时段存在明显差异(<0.001),各时段优势体长组差异明显,白天到下午时段优势体长组要明显高于其他时段优势体长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