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87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7篇
  22篇
综合类   215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78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61.
用不同浓度(200,300,400,500,1000及2000PPm)的PP333对西瓜植株进行叶面喷布,强烈地抑制了西瓜蔓的生长。叶面积愈大,使用浓度愈高,抑制作用也愈强,但由于瓜蔓生长很快,PP333的抑制作用有效时期很短,只有10天左右,PP333对果实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在高浓度下(1000、2000ppm)单瓜重明显下降,果皮变薄,果实中心部分可溶性固形物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TDZ、NAA及IB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白掌组培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MS+3%蔗糖+0.6%琼脂+肌醇0.1mg/L为芽增殖基本培养基,pH值5.6~5.8,添加TDZ0.3mg/L+NAA0.3mg/L时取得了最大的增殖系数.白掌较难生根,以1/2MS+1.5%蔗糖+0.6%琼脂+肌醇0.1mg/L为生根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2mg/L+IBA0.4mg/L可以缩短生根时间,根系质量高,移栽容易成活.  相似文献   
63.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研究方法,对4种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老龄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基本上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总消解率分别为64.91%-91.21%、58.13%-83.24%和65.27%-83.78%.在冷藏状态下,土壤总酚的消解率比在常温状态的土壤低,说明低温抑制了土壤总酚的消解作用,而对土壤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总酚和复合态酚的消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差异不显著.初始酚类物质含量高的土壤系统,其消解率也较高,表明如果没有外来的酚类物质继续加入,土壤中各种酚类物质的消解率较高.由此推测,在野外自然条件下,酚类物质在土壤中发生严重积累并造成林木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64.
海南省观赏水族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水族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具有大力发展热带观赏水族行业的潜力。对海南省观赏水族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和总结海南省观赏水族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海南区位优势、挖掘本地热带生物资源、加强科研力量、引进国外观赏水族新品种、加强产业引导和市场管理等建议,促进热带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观赏水族业结构的多元化,增加海南省观赏水族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从DNA分子水平揭示我国南海的四种重要经济海水鱼类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斜带石斑鱼(E.coioides)、鲑点石斑鱼(E.fario)、蜂巢石斑鱼(E.merra)的遗传群体变异水平与种间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从GenBank中搜索到的21对微卫星引物,对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鲑点石斑鱼及蜂巢石斑鱼的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察遗传杂合度Ho、期望遗传杂合度He等遗传参数进行检测,并采用UPGMA类聚分析法探讨这四种石斑鱼的种间关系。[结果]点带石斑鱼群体的A、Ne、PIC、Ho和He等遗传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4.38±1.60、3.69±0.86、0.69±0.08、0.67±0.08、0.72±0.06,斜带石斑鱼群体的为3.88±1.13、3.55±1.04、0.66±0.10、0.68±0.21、0.70±0.08,鲑点石斑鱼群体的为6.00±1.07、4.68±0.65、0.78±0.03、0.73±0.25、0.79±0.03,蜂巢石斑鱼群体的为5.50±1.07、4.58±0.80、0.76±0.05、0.75±0.18、0.78±0.04。[结论]综合比较上述数值可知,四个石斑鱼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依次为鲑点石斑鱼群体>蜂巢石斑鱼群体>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群体;与其他海水鱼类的遗传变异水平比较,四种石斑鱼的群体遗传变异水平都较高,说明我国这些石斑鱼种类的遗传种质资源尚好。另外,遗传距离与类聚分析表明,点带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遗传距离最近,而斜带石斑鱼与蜂巢石斑鱼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6.
内生菌XJ01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药内生菌对植物病害真菌的拮抗效果,以云雾龙胆为材料进行试验,筛选到1株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XJ0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鉴定其为成团泛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物质在20℃和30℃时活性较强,高于40℃则活性降低。在pH值为5~10之间均有抑菌活性,对低pH值更敏感;在30℃条件下,50μg/mL的蛋白酶K处理2 h可以使其抑菌活性完全丧失;摇瓶发酵24 h时,内生菌XJ01的抑菌活性最高。盆栽试验表明,内生菌XJ01对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7.
以北京市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树冠可燃物的负荷量、结构、理化性质及火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树冠可燃物水平连续性指数D和评估等级,并对侧柏林和油松林的可燃物水平连续性进行评估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可燃物负荷量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显著,随可燃物负荷量增大,火蔓延速度增加,增加幅度受到可燃物紧密度的影响;风速对火蔓延速度的影响十分明显,对可燃物水平连续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坡度;相同风速下,油松林树冠火的蔓延速度大于侧柏林;侧柏林D的平均值为1.470(高度连续),油松林D的平均值为0.933(中度连续),侧柏林树冠火蔓延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一旦发生火灾,侧柏林比油松林更容易形成大面积高强度树冠火;D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针叶树种树冠负荷量及其空间分布,以及风速和坡度及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8.
脱钙处理对鱼鳞蛋白酶解效果及其持钙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盐酸脱钙对鱼鳞蛋白酶解效果及其酶解产物持钙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0.4 mol/L的HCl溶液,鱼鳞粉与盐酸的料液比为1∶30,脱钙时间30 min可显著提高鱼鳞蛋白溶出率与胶原蛋白溶出率,脱钙率达87.90%;采用胰蛋白酶、胃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分步酶解,酶解产物的持钙能力达13.93 mg(钙)/g(蛋白),是胰蛋白酶酶解产物持钙能力的5.32倍(p<0.01)。当酶解产物蛋白质量浓度为2 mg/mL时,酶解产物与钙离子螯合的最佳条件为:螯合反应温度50℃,pH值6.0,蛋白与CaCl2质量比为6∶1,螯合反应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69.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进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多功能专用肥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玉米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因素依次是:磷酸氢二铵〉尿素〉糠醛渣〉聚乙烯醇、硫酸锌〉5406菌剂;因素间最佳组合是:聚乙烯醇133.20 mg、5406菌剂300 mg、磷酸氢二铵2499.99 mg、硫酸锌200 mg、尿素4906.50 mg、糠醛渣19999.88 mg。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多功能专用肥亩施用量在125 kg的基础上再增加施用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专用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8+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亩施用量(x0)为124.99 kg,玉米预测亩产量(y)为378.16 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相吻合。  相似文献   
7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林火空间等级、林火密度分布和火源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对四川省的林火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火灾在空间上有很强的异质性,全省森林火灾呈现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辐射状分布,中间少,外围多的分布特点。全省的林火密度有从聚集变分散的趋势。人为因素是四川省森林火灾的主导性因素,自然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较为集中,但有向其他地区蔓延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应对全省采用分区、分级的林火管理政策和措施,以优化防火资源的有效空间配置,提高林火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